李雪芳
摘 要:阅读理解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是实际考试中,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本文对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步骤做了简要梳理,并以三种类型的阅读理解题为切入点,结合相关实例,对其答题技巧做了具体详细的分析,以期促进广大中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答技巧
中考语文中,语文阅读理解会是必考的重要题型,对于很大一部分同学来说,阅读理解解题一直是一大痛点,他们总是感觉阅读理解的小文章难懂,不知道该怎么找试题答案。但其实阅读理解也是有着内在解题规律,只要准确找到文章中心主旨,再配合阅读理解的一般答题技巧,也是可以轻松解决阅读题目。
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学生失分原因
(一)缺少基础的阅读知识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中有一项要求就是要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知识,使学生具备基础的阅读能力。初中的语文阅读理解题,在命题时充分考虑了初中生的理性思维与象性思维,并结合了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命题。所以,部分学生在平时没有跟紧老师的教学步骤进行语文的学习,自己本身的语文阅读基础较差,对已经学习过的基础的语文词汇不能很好的理解,对于词汇的一般应用方法及常见意义没有良好的掌握。这使得学生对文章中提供的信息不能良好的总结归纳,更谈不上理解文章主旨、说明文章使用的艺术手法了。不能理解文章提供的信息使得学生在答题时思维逻辑混乱,造成失分情况。
(二)逻辑思维较差
初中的语文阅读理解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考察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一些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但是当这些字词组合成为一个句子段落时,就不能很好的在里面找出答题所需要的信息,对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在对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作答的题目上容易失分。
(三)缺乏常用文体知识
学生对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一般常用文体的特点了解不够到位,在答题时不能按照文章的问题特点作答,也是导致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题失分的原因之一。
二、初中语文阅读的解答技巧分析
(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
第一步,总览全文。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把握,并理清文章脉络.看到文章时,不要急于答题,必须要阅读完全文,对其有了大概认知之和初步了解之后,才能开始答题。
第二步,弄清题意。在通读全文之后,细读文章后的问题,仔细思考问题答案。
第三步,提取答案。对于那些可以在文章中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便可直接提取答案,在解题时,一定要牢记,字不离于词,词不离于句,句不离于段,而段又不离于章。
第四步,挖掘深层含义和隐含信息。对那些需要结合文章内容才能回答的问题,需要对其中相关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进行挖掘,找到与题意最符合的答案。
第五步,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必须要考虑好之后,才在答题纸上书写答案,在组织语言时,一定要注意用词和表述方法,言语最好简练,并且要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
(二)要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
1.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
阅读就是要通过与字、词、句、段、篇打交道,从中获取知识,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那么,阅读就变成看“天书”了。
中学生如能掌握5000个字,阅读一般文章就问题不大了。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的表达概念,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句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一般用来表达判断,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对句的理解不单要求掌握词义,还要求掌握语法。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阅读的重重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认真学好语文,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就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难重重。有人说,到了21世纪,如果不懂生物化学,不懂生态学,可能连报纸都看不懂。现在报上经常出现“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遗传工程”、“基因”等专用名词,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可见,要想在现代化社会里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尽快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行。
3.要会用工具书
在阅读时难免有些字不认识,也有的一时想不起来,这时,如果手头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等工具书,就可以及时地查一下,以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当然,根据阅读的需要,准备一些相应的参考书籍,准备随时查找也是必要的。
如果工具书齐备,查找熟练,阅读起来就会顺利得多。当然,通过查找工具书,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丰富起来。
(三)掌握章结构层次的划分
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能力。了解了文章结构,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按其主要表达方式一般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类,而不同表达方式的文章其结构层次划分往往不一样。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按其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不同叙述顺序的文章其结构划分也有不同。
顺叙,也称先后顺序,或事情的发展顺序。此类文章常根据文章中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变化为依据来划分文章结构。如初中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几篇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以“百草园——三味书屋”的地点变化来划分文章结构的,《故乡》是以“近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时间和地点变化为依据来划分文章结构的,而《孔乙己》则可以通过事件的不同来划分。象《七根火柴》(王愿坚),则可以“卢进勇——无名战士和卢进勇——卢进勇”的人物变化为依据划分。
倒叙类的文章由于将事情的结果置于文章开头,中间部分为具体叙事部分,而结尾又往往与开头相照应,故此类文章的结构一般是比较典型的“三段式”。如《回忆我的母亲》(朱德),中间部分具体回忆母亲,开头和结尾则相互照应。
插叙类的文章,由于在叙述一件事的同时,插入了另外一件事的叙述,故可以将插叙部分单独列为一部分,其前后的部分再依照顺叙类文章来划分。如《同志的信任》(唐弢),在叙述鲁迅先生时,就插入了对方志敏的叙述。
有些记叙文只是以记叙为主,往往夹杂有大量的抒情议论段,这些段落或点明文章中心,或深化文章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我们也可以根据文章中表达方式的不同来划分文章结构。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就是中间以叙事为主,开头和结尾以抒情议论为主。
在记叙文中,往往有一些过渡性的段落,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一方面要抓住这些过渡段,以它们为标志划分文章结构,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这些过渡段与前后文的联结紧密关系,以确定这些过渡段究竟属于上一部分还是属于下一部分。
(四)课后阅读训练要处理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
博览就是广泛地看书,目的是针对书的内容作一般了解,以发现书内精华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识。广泛阅读可以博采众长,正如鲁迅所说:“如果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三、结语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的是语文考试的难点,但是只要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多练习,提高自己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能力,在答题时运用相应的解题技巧,使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水平得到提高,使答题的效率及準确度得到提高,最终避免语文阅读理解题的失分,提高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胡淑娟.探索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J].文学教育(上),2014,08:97.
[2]张建红.浅议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75.
[3]董伟伟.解析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J].课外语文,2013,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