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方
【摘要】蒙以养正,德育为先。道德品性不是短期就能形成的,要从小培养,用一生修正。于小学生而言,学校是最初系统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德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和老师要尤其重视小学生德性的培养和教育,关注学生基于德性生长的好习惯养成。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性生长;好习惯培养
德性就是道德品性,是人的自然至诚之性,与自我为一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德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而发生变化,并通过外在的行为习惯表现出来。因此,德性生长和好习惯养成息息相关。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德性的基础上,培养他们文明的习惯。众所周知,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小学是学生开始步入真正系统学习的阶段,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特别强,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找到教育的重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全人格,打好人生底色,让学生成为品学兼优、德能兼备的人。
二、目前好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不够重视
目前,不少家长都不够重视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我们经常会看到家长给孩子报了许多的补习班,从文化课到艺术课,累得孩子喘不上气。但是,他们过多地把重心都放到了知识的学习当中,往往忽略了孩子们德性的培养,没有意识到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例如,我们在公交车上或者地铁上会见到这种情况,小孩子吃了零食,直接将零食包装扔到了地上,家长却没有制止,也没有告诉他去把垃圾捡起来。这不仅仅影响了公共卫生,也影响着孩子将来的做事方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所作所为大多数时候都是模仿父母的,所以,父母要起到带头作用,要有良好习惯的意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德性生长的环境。
(二)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影响有限
学校和老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有时也会忽略好习惯的培养和教育。有的学校的德育课也仅仅是在进行表层的知识教育,并没有完全地融入学生的德性生长教育中。学校和老师只是通过制定规定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并没有通过有效的教育来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只通过书本,学校和老师要把德性教育融入到所有的学科教学中,多管齐下,环境育人。如,有些小学生在课上睡觉,偷偷讲话,课下在走廊大吵大闹影响其他学生,学生之间有欺负弱小同学的行为,这些都是我们在德性生長下要让学生改掉的坏习惯。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还不够稳定,学校和老师更要重视这个阶段良好习惯的培养,加强德育,让学生健康成长。
三、小学生基于德性生长好习惯的培养
(一)父母及教师言传身教,积极引导
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都是自身潜意识影响下所形成的行为,教师和父母要一直积极地引导,让小学生能够在潜意识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里,父母要做好榜样,以身作则。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家校合作,利用家长学校及其它渠道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引领家长加强家庭教育。小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的行为习惯,自我管控能力比较差,很多的行为习惯都是学习得来的,而他们在家的时间非常长,很容易受父母言行举止的影响。这是父母积极引导学生的机会,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言传身教,让孩子耳闻目染父母的良好行为。同时还可以通过亲子阅读、开家庭会议等形式,让孩子明辨事理,懂得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以及好习惯养成的方法。父母和孩子全家行动,一起坚持,改掉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多鼓励,少批评,让良好的行为固化成良好的习惯。在学校的时间,老师也要把握住德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学生交朋友,打成一片,通过教师自身的良好师德形象和高雅言行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表率,引导学生积极去做正确的事,并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树立学习和效仿的标杆,榜样激励
在学校,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也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行为时刻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之间也是相互比较、相互影响的,他们也会学习、效仿优秀的同学。所以,老师可以在班级树立优秀榜样标杆,每周让学生们评选出优秀学生作为“班级之星”,测评标准不能仅以学习为主,还要综合考虑行为习惯和品德性格,让学生们有努力学习的榜样,这样就能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到所要学习的目标和内容,有助于他们能更快地向榜样学习,激励自己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例如,每个班级可以贴出一张所有学生评比的表格,里面包括学习成绩、遵纪守法、关爱同学、文明行为、热爱班集体、讲卫生等多方面内容。每天根据学生情况来进行打分,最后在每周末进行总结,评比出当周的榜样,表现最好的学生可以给予鼓励,评为“班级之星”,让其他学生以他作为学习和效仿的榜样。这样可以高效快速地让学生参加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当中,也能够让他们具体地了解良好德性的意义。
(三)学校管理多管齐下,沉浸式育人
学校要高度重视基于德性生长的好习惯养成教育,全方位综合统筹,多管齐下,形成浓厚的育人环境。既要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和校本专题教育课进行直接的德性培养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组织师生开展关于“好习惯养成”的专题研讨;也要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科目进行好习惯培养的渗透;更要利用班队会和国旗下讲话,总结和表彰好人好事,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向先进看齐,争做先锋模范。要通过德育课和语文课,引导学生观看爱国影视,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和中华优秀传统著作,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熏陶,明辨是非,继承和发扬中华美德。还要利用学校的设施去扩大宣传,通过广播站放广播、宣传板和板报报道、电子屏投影、道德讲堂宣讲、组织专题演讲和有关评比活动、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通报好人好事,张贴“善行义举榜”,评选每月校园“文明之星”,评选学期“文明家庭”等,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的德性影响,彼此互相监督、促进,在潜意识当中提高自我行为的正确性,长此以往,基于德性生长的良好习惯就会自然形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基于德性生长的好习惯培养不仅要依靠学校、老师和父母,整个社会都要参与进来,充分认识现阶段基于德性生长的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只有学校、老师和家长凝心聚力,齐抓共管,抓反复、反复抓,才能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良好的习惯,自觉在生活中践行,逐渐内化成良好德性。
参考文献:
[1]周秀珍.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J].文理导航(上旬),2019(04).
[2]赵雪莲.浅谈养成教育的途径与策略研究[J].教育 2020(11).
[3]王玉正.如何提高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效性[J].教育革新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