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研研
【摘要】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包括在教学中设立学习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教学情境,进行情感教学,培养核心素养;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适当扩展教材内容,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新教师自身的思想观念,提高专业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 教学情境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他们的思想逐渐变得成熟起来。这个阶段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是他们建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思想价值体系的最重要阶段。因此,对这个时期的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提高其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这就对学生的任课老师产生了新的要求,需要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投入更大精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在教学中设立学习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好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好的引领他们明确学习方向。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到多方面问题,不仅要结合学校及学科相关要求,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制定课程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做调整,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学生们对于课程的接受能力。要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为题当成一个重要问题来对待。
要想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升其核心素养,要做到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所谓长期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将来踏入社会后,能够有所建树,成为国家的栋梁。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老师的教育,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引导。所谓短期目标,就是老师们传授给学生的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程,都需要结合教育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埋藏在书本中的道德价值,争取将这些养分尽可能地输送给学生,使得学生在每一节课后都能有所提升。
二、通过教学情境,进行情感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之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需要进步加强,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参与度,改善之前老师单方面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应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如创立教学情境等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一定要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让学生们来亲身感受在书本中感受不到的情境。通过创立学习讨论小组、开展议题辩论、或者通过多媒体教学等一系列手段,使学生们去感悟人生,领悟知识,净化品格。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红色电影,或者是让学生以爱国主义为主题进行演讲。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还通过宣传一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让学生学习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格,提升国家自豪感与民族意识的同时,也让他们感悟到背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使命,激起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将实际发生的一些案例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能从身边发生的事情中领悟到书本中的精髓。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通过一些真人真事来激励或者警醒學生。要正确引领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学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通过一些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亲自实践和思考,领悟到老师传授的知识,感受到道德教育学习的魅力,在学习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核心素养。
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例来做针对性的讲解。比如,可以从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校园贷、违反交通规则、校园霸凌、白色污染等问题来进行分析探讨,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还可以引出一些相关议题,让学生们以辩论会是形式展开探讨。通过扩展教学方式,将枯燥、严肃的课堂教学转化成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圣地。学生们在丰富了课堂生活的同时也拓展了的思想,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了提高。
四、适当扩展教材内容,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变得息息相关,信息与网络充斥在我们周围,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网络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开放平台,人们可以自由的展示自我,就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正因如此,有一些负面的消极的观点也会出现在网络上。初中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过渡时期,辨别能力较差,容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因此,老师应当教导学生提高辨别能力,使他们免受错误或有害信息的干扰;同时也应该给学生讲授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不要随意传播虚假消息或错误观点,通过讲解一些实例来让同学们意识到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应当教导学生把互联网当成是一个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的工具,使用得当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还能学到很多课本之外的东西,但是又不能过度依赖网络,不要沉迷其中,正确使用网络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五、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专业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质的提高与老师的教导紧密相关。因此,学生培养的关键在于老师的思想理念以及专业素质。在教育过程中,最首要的是老师要发挥榜样的力量,正确引领道德法制观念,遵循“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实际的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提高,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建立较强的法制意识,老师通过自身的行为,话语促使学生树立核心素质。此外,老师也要在教育进程中重视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我,在共同的学习交流中提升素质,对学生来说,革新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也非常重要。
所以,在如今互联网快速进步的时代,老师应该自发地去汲取多方面信息,在平常的教学进程中引用相关的社会时事,如最近一段时间的社会民生重点事件,老师可以组建讨论小组,将研究讨论的结果整理到教案中,在讲课的时候就同学们都了解的民生时事让学生互相交流,最后老师完成总结。例如,老年人倒在地上,学生看到了,是否应该前去主动搀扶?这种问题在生活中很常见,此方法是以最有效直接的形式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是对初中生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老师之间的研究和讨论以及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针对话题进行沟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老师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实践中的效果。
总之,初中时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思想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教材结合,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我,不断地反思、总结、学习、提高,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如何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下),2017,(11):255.
[2]李佳.拓展思维强化素养: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78):133.
[3]镇硕莉.关于初中政治学科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实践探略[J].中学课程辅导,2017,(13):83.
[4]韩叶青.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思考[J].新课程,201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