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仓颉文化在洛南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2020-05-26 02:03陈明
卷宗 2020年8期
关键词:洛南仓颉造仓颉

被誉为“仓颉造字”故里的陕西省洛南县地处秦岭东段南麓,素有陕西“东南门户”之称,是商洛市6县1区中唯一一个黄河流域的县份。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早在50万年以前洛南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有县级建置1700年历史,誉称陕南文化大县。全县所辖16个镇(办),243个村,总人口46.1,总面积2830平方公里,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土石山区。

1 洛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况

全县现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2个(洛南静板书、仓颉传说);有省级非遗名录8个(洛南静板书、仓颉传说、沉香传说、谷雨祭祀仓颉仪式、手工挂面、担芯子、洛南剪纸、洛南木雕);市级非遗名录39个、县级非遗名录71个,是全省县级非遗名录最多的县份之一。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仓颉传说》和《谷雨祭祀仓颉仪式》两个国、省级非遗保护项目。2009年6月11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1月11日《仓颉传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非遗名录。2019年3月13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中华民族文明发源文化发祥重点项目之一。

2 仓颉文化在洛南的渊源和传承

洛南盆地考古发掘的花石浪猿人遗址距今50万年,河口遗址距今1万年,旧石器分布群密集而广泛,灵口焦村遗址距今6千年,仓颉造字就是在这个时期前后的炎黄时代产生的。1953年焦村遗址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人面陶俑壶”,2018年在央视《如果国宝会说话》栏目第一集播出时名列首条,在国内外反响极大,为商洛在全国的影响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洛南民间传说皆与古人类活动有关,传说中的女娲炼石补天、伏羲始创八卦的庙宇遗址、大禹导洛遗址、河图洛书发祥地、魏晋时期洛神的传说和灵龟负书、仓颉授书处、玄扈凤图、墨染黑潭等傳说和遗迹。这些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历史遗迹皆为仓颉传说提供了佐证,证明了仓颉造字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劳动人民在这一时期智慧的结晶。

从史籍记载,也证明了玄扈山就是仓颉授书处,民间几千年流传仓颉造字故事成千上万,至今仍口口相传,历久弥新。特别是灵龟负书、墨染黑潭、仓颉授书处、火烧石壁、阳虚鸟迹、玄扈凤图、天降雨粟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家喻户晓,孺妇皆知。

清代嘉庆十一年洛南知县王森文从民间搜得仓颉所造28字拓片后,在仓颉授书处立碑勒石摹刻下来,后又移到许庙中。光绪三年知县诺敏在县城东街历时两年建起了仓圣祠,又把此碑移回该祠中。

在中华文化中,祭祀是国家大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祭祀活动从来都是表达对被尊者的敬仰爱戴、强化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凝聚人心的重要仪式。

洛南人自然要选择我们传统中所喜欢和崇尚的方式,来表达对仓颉的敬仰爱戴之情。

洛南仓颉祭祀活动起于民间。形成规模较大、较为固定的祭祀仓颉活动,是19世纪上半叶。人们依从“天雨粟,鬼夜哭”的说法,把每年的谷雨定为祭祀日。每到谷雨,人们便云集保安镇许庙村,在这里点燃香火,祭拜仓圣,在向汉字始祖表达敬仰之情的同时,也祈愿求福,以图平安。

清光绪五年(1879),也就是在仓圣祠于县城东街建成的那一年,洛南首次拉开官方公开举办祭祀仓颉典礼的帷幕。从此,祭祀活动由民祭走向官祭,规模扩大,规格提高,祭祀仓颉活动被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祭祀程序,祭祀仓颉成为洛南一个固定的盛大活动,是洛南民间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民俗文化。每到谷雨祭祀日,在县城街头,人们走进仓颉祠,八抬大轿抬着仓颉牌位和五色糖果、花馍献食、全猪全羊等祭品,举着图腾彩旗,敲着锣鼓,高奏唢呐笙箫,在仿古乐曲的伴奏下,由县长率官员与各界嘉宾、社会贤达等,身着盛装,恭步前行,后随八方民众,绕城池一周,然后主祭人安放好仓颉牌位,上香叩拜,敬献祭品,宣读祭文。祭祀仪式热烈隆重、庄严肃穆。祭祀仪式完毕后,殿外还要搭台唱戏三天。

1949年之后祭祀仓颉活动间断举行,从“文革”以后已经难寻踪迹,甚至仓颉造字遗址多处都被毁。但是,祭祀仓颉却从来没有在洛南失却过颜色,没有淡出过人们的心灵与视野。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民间的祭祀仓颉活动悄然兴起。保安镇许庙村祭祀仓颉的庙会首先兴起。每年谷雨,人们从四面八方赶赴这里,朝拜仓颉,许愿祈福。

自1998年开始,人们将祭祀地点移到保安镇焦沟建成的仓颉庙举行。至此,祭祀仓颉活动得以正式恢复,每年二月十五日为庙会日,毗邻市县的人们纷纷前来敬香朝拜,恭敬祭奠。

1999年起,保安镇政府举办“仓颉文化艺术节”。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洛南第一次以政府的名义举办的祭祀仓颉、弘扬仓颉精神、展示仓颉文化魅力、探讨仓颉文化内涵的重要活动。

2001年,以‘弘扬仓颉造字精神、大力宣传仓颉文化为主题的首届仓颉文化艺术节,在洛南县城隆重举行。

2005年在县城馒头山生态园林修建以仓颉为主题的园林——仓颉园。仓颉园建成后,以后每年清明节,洛南最大规模的祭祀仓颉活动都在此进行。

2010年起,仓颉园隆重举行首次谷雨公祭仓颉活动。也就是从这一年起,洛南将每年的农历谷雨节定为公祭仓颉日,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作为洛南缅怀仓颉丰功伟绩、弘扬仓颉文化、光大仓颉精神的重要活动,作为洛南的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形态——公祭仓颉,已经成为洛南最为隆重的节日而被所有的洛南人们所认可,也成为洛南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3 仓颉文化在洛南的创新和发展

1)仓颉园位于馒头山生态园东区,于2006年兴建完成,总面积7500余平方米;整个园区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太极广场、仓圣广场、灵龟广场、仓圣大殿等区域;9米9高的仓颉造字大理石雕像仰天矗立,朝圣门、仓颉大道气势雄浑。

2)据县志记载,县城东街的仓圣祠始建于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祠内有正殿、享殿、前殿、门楼,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屋顶五脊六兽,屋内雕梁画栋,肃穆庄重。后因历史原因遭到严重损毁,县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于2016年3月聘请古建设计单位对仓颉祠进行复修保护,2019年9月完成,恢复了仓圣祠往日金碧辉煌的原貌。

3)史载“仓颉随皇帝南巡,在洛河上游登阳虚之山,临元扈洛汭之水,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迹山川,指掌而创28个汉字”。诗情画意的山水,博大精深的仓颉文化,一个充满无限遐想的美丽小镇应运而生。这个传说中仓颉造字的地方,核心区域以仓颉文化为主题,有仓颉祭祀广场、汉字源流馆、水街、书法碑林、公祭仓颉盛典等,及研学互动、文化交流、旅游业态为一体,延伸策划文化产业园、创作基地、综合商业街等项目,已形成了以汉字文化为核心、文化创意休闲旅游景区,实现了文旅融合,产业推进,加快地方脱贫致富步伐。

4)灵龟负书、阳虚鸟迹、造字石窟、墨染黑潭等现有文化遗迹得到修复和保护。

4 仓颉文化的社会地位及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根、思想文化是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的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而仓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脉的源头和“老根”,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延续的基础。

仓颉文化是凝聚海内外华人及炎黄子孙的民族基因,是民族大同的软实力,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将会为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使海内外华人在文化认同感上达成一致。因此,仓颉文化不属于某地域的,而是中华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奠基石,更是文化软实力的有效传播载体,我们必须把这一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作者简介

陈明(1974-),男,本科,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馆员,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

猜你喜欢
洛南仓颉造仓颉
仓颉造字的传说
陕西洛南:开启乡村治理新模式
仓颉造字
洛南抓实党建促脱贫攻坚
仓颉造字
汉字始祖圣地
——仓颉陵
天使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