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0-05-26 02:04钱琨
卷宗 2020年9期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钱琨

摘 要:紧抓课程改革核心环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将“课程思政”作为融合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主渠道,是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综合教育理念的前进方向。《微观经济学》以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或事件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为目的,是各大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培养经济分析基本能力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思政;微观经济学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才必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智力支撑。高等院校是社会高级人才的“培养皿”和“孕育箱”,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如何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之路中探索的主要目标和前进方向。

2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点明要致力于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课程思政是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教师在教学中影响和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把理论知识的认知转化为信念和信仰追求,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教授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其在实践过程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微观经济学》是普通高等教育经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必备通识课程,帮助学生建立和培养经济学思维,使其更好理解经济生活中各种现象或问题。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有目的、有计划、有技巧地引领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客观、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智育与德育有机结合与统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微观经济学课程中,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经济学理论,并且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3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3.1 《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入门基础课程。它以微观个体的视角切入,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微观经济学》本身蕴含着许多思想政治资源,与思政元素自然融合。

3.2 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相融合

1)导论。《微观经济学》在学科结构上是西方经济学的微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具有科学属性,对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参考借鉴作用。但也要意识到它将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抽离,强调人与物的在稀缺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一般生产关系,易产生片面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领学生正确理解“理性人假设”,思考“人性假设和人性判断”的区别,应将个人追求与社会价值认可相互结合,向同一方向努力奋斗,这才能使得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和美好。

2)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也可以称为价格理论,即通过价格这一信号可以影响社会各种资源的流动。这是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但现实社會中的价格调节作用并非理论研究中如此完美。如某些特殊情况来临时,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会导致价格大幅度提高,收入较低的消费者难以维持正常必要的消费,从而不利于整个社会的恢复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对此,政府需要并且有必要地采取强化监督检查,查处价格违法行为,采取平抑价格或者限制价格等方式以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3)消费者行为理论。该章研究消费者如何在有限约束下获得最大的满意程度。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融入以下建议:一是有意识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勿要盲目攀比,坚持理性消费,适度消费。二是目前消费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日常消费的模式和方向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三是需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积极了解生活中新兴的消费观念与模式,比如绿色消费、信息消费和共享消费等。

4)生产者行为理论。企业要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的问题,这取决于企业目标。除课程中关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理论外,还应结合各项话题进行课堂讨论。如企业追求生产利润最大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摩擦和反思,经济高速生产和经济结构合理性之间的讨论,生产、投资和就业的相互协同的关系等等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查询资料、发表观点、参与讨论的过程,激发学生们主动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意识。

5)分配理论。随着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收入分配问题。我国改革开放带来了解放市场的春风,也使得部分人率先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当经济走上“高速路”,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下,政府也有力量进行均衡发展,逐渐缩小贫富差距,增强对社会底层成员的关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3 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紧密融合是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的优势,多维度、多元化地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是为课堂教学带来生动感与趣味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前+课上+课后”的现代教学方法提供有效的监督和保障。三是线上线下互相配合,有助于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环节当。

1)多媒体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兴趣。熟悉教材和紧扣教案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呈现多样化和情景化的教学内容。运用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VR等方式,通过视听联动的感知方式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设计的情景之中,使学生获得丰富直观的效果感受,便于其快速的、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好奇心,调动学生渴望新知识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和锻炼学生的软实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转变成为主动,激发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

2)利用翻转课堂将学生作为主角。《微观经济学》可以使用“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课后巩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提前准备课程资料库,导入移动终端学习平台(学习通、MOOC等)。学生在平台完成教学视频观看、针对性课前练习或课前讨论,对疑惑处进行标记。课中内化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组织和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逻辑网络,对学生在课前练习中所出现的误区进行解释。建立班级小组,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疑难困惑进行讨论。教师负责引领和记录,在讨论过程进行适当地指导,最后针对关键问题进行解释或总结。

3)线上、线下配合提高教学效率。设置具有层次和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借助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相互配合,提高教学的效率。线上功能包括平时考勤、视频资料学习、针对性练习、课堂提问等,既可使学生快速获得课程相关资源,又方便教师快速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线下教学可以融入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讨论教学等模式,涉及框架构建、重点梳理、难点解惑、小组讨论以及交流总结。线下教学的重点是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课程结构融入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中,锻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淼,王帅洲.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福建茶叶,2019(10):66-67.

[2]储丽琴,孟飞.《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研究[J].时代经贸,2019(34):102-103.

[3]李翔,努尔娅·阿布都热合曼.高校经济学教学课程思政的探讨——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J].教育观察,2019(19):18-22.

猜你喜欢
微观经济学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民办高校《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微观经济学中的包络定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