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的本土文化课程建设初探

2020-05-25 09:11袁碧清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文化资源课程建设传统文化

袁碧清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而本园所处的柘荣县具有丰富而浓厚的乡土资源。如东狮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太姥主峰、马仙故里、东南绝顶、道教中心”著称。柘荣民间文化活跃,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古民居古建筑独具特色,凤岐清代古民居有华夏古建筑“活化石”之称;红色文化、乡土文化代代相承;游氏仙姑祈福文化在台湾乃至东南亚地区薪火相传。荣膺“中国孝德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柘荣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柘荣马仙信俗”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等。这些极具特色的本土课程资源,可以扩展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促进其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更独特的意义是本土课程资源在幼儿园的开发利用能够激发幼儿对家乡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形成对家乡文化的精神认同,为其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完整人格的培养奠定基础。此外,也有利于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此,我园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原则,对本土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和研究。

关键词:课程建设;传统文化;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4-0042-02

1.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建设课程内容

柘荣具有丰富而浓厚的乡土资源,例如,柘荣剪纸艺术源自明末清初。2000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5年被评为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柘荣剪纸历史悠久,既保留了原始艺术淳朴、粗拙、刚健、浑厚的特征,又具有细腻、古雅、秀丽、柔美的艺术魅力,给人以远古艺术的美感。剪纸这门民间艺术在柘荣靠口口相传和手把手传技,得以保留、传承。比如,柘荣特色布袋戏,柘荣布袋戏由一人一戏台组成。集吹、拉、弹、唱表演于一身,是柘荣最常看到的民间戏曲表演之一。柘荣畲族特色文化、柘荣孝德文化、中国长寿之乡、柘荣特色景观等等。那么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呢,这是我们本土文化课程建设的重点,也是首要任务。

首先,对柘荣本土文化资源进行了分类和整理,第一类是柘荣民俗文化,主要为传统节日,如马仙信俗、邻里节、婚嫁等反映人民生活活动的内容;第二类是柘荣非遗文化,主要为柘荣剪纸艺术、布袋戏艺术;第三类是柘荣自然资源文化,主要分为特产类如竹、茶叶、太子参等;名胜风景类如东狮山、鸳鸯头操场、九龙井、凤岐古民居、溪平街等。

其次,根据幼儿学习认知及兴趣点设计课程方案。一是,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将各领域的内容有机整合,如中班段以《美丽的际头》《溪坪人家》《美丽的天福公园》《美丽的仙域公园》为主题探究课程,大班段以《烟雨凤岐》《竹韵飘香》《湾里畲歌》《柘荣剪纸之乡》为主题探究课程。二是,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区域游戏活动,如创设角色区“溪坪美食街 ”,美工区“竹子编织坊”,剪纸区“纸舞飞扬”,表演区“山哈剧场”“绸岭人家”等将幼儿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再现和体驗本土文化。三是,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民间体育活动,如“舞龙”、“竹竿舞”、“板凳操”、“抬花轿”等锻炼幼儿的体魄。四是,利用节假日开展民俗文化节活动,悠久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民俗氛围浓厚,活动多样,深受幼儿喜爱。如十五闹元宵、端午赛龙舟、三月三唱山歌等,为幼儿园开展以节日为载体的主题活动提供了有利的社会资源。因此,基于节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我园一个独特的课程。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结合本地风俗,选定可开展主题活动的节日,如“童趣庙会”、“非遗进校园”、“采摘节”、“畲歌节”等活动,让幼儿体验本土文化生活,加深内涵认识。五是,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本土文化教育,在丰富、多元的幼儿教育课改要求下,幼儿教育必须走向社区,本土文化教育尤其如此。如和我园比邻的仙屿公园,溪坪街就是我们开展主题探究的实践地,幼儿园时常组织幼儿进社区参观、写生、自愿者服务等教育活动。此外,社区在传统节日里安排多种有民间特色的娱乐、纪念活动,家长也可带幼儿参与其中。另外,有的家长所从事的工作与传统文化有关,比如,剪纸艺人、传统手工艺者、非遗传承人等,幼儿园邀请他们进园开展相关活动。总之,社区资源为传统文化教育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依托本土文化资源,创设课程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本土文化课程建设中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只有通过与环境直接的互动,才能够直观感受本土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

第一,我们利用本土文化要素进行园所环境创设。如,园区的广告设计采用柘荣剪纸的元素,幼儿园的园标采用柘荣太子参元素,用太子参娃娃—柘柘、荣荣来作为幼儿园的吉祥物,以柘荣风景区来命名游戏场地如“绸岭人家民俗游戏区”“聚仙亭角色区”等,让本土文化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里渗透。

第二,以每个班级为单位,以不同的切入点更具体的呈现本土文化的细节特点。在二楼创设以家乡美景为主线的环境,有溪坪古街、仙屿花店、天福客栈、际头荷花园等向幼儿再现我们生活的地方,激发起幼儿探究的热情;三楼创设以家乡文化为主线的环境,有山哈刺绣坊、凤岐书院、溪口木工坊、柘荣剪纸馆,竹子编织坊等营造柘荣文化氛围。

第三,采用能体现本土文化特点的材料布置环境,在幼儿园公共区域如楼梯、过道、功能室,将印有东狮山、九龙井、鸳鸯头草场等人文景观的图片悬挂在墙面;将柘荣剪纸、陶艺等特色的工艺品实物摆放在走廊或楼梯的转角、窗台架上。不仅营造了传统文化的氛围,也为师幼、家长提供了认识传统文化的活教材。

第四,利用视听材料创设多维环境,本土文化教育除了借助可视的环境外,我们还借助可听的音乐与语言来让幼儿多方位感受。如在幼儿晨间活动中播放民间歌谣、有趣的民乐;在幼儿自选活动和午睡起床时,播放布袋戏、评书、民俗文化节视频;在图书馆、语言区、太子参娃娃广播站开展“方言小戏台”活动等使幼儿置身于更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且留下深刻的印象。

3.转变学习方式,提升本土文化课程实施质量

幼儿的学习方式就是做中玩,玩中学,游戏就是幼儿的学习途径,在本土文化课程实施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一基本原则,让幼儿在真实的游戏情境中,丰富的游戏材料中,自主自发的探究本土文化,避免简单的说教和照本宣科的传承。

第一,开展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功能室游戏。功能室相对于其他活动室而言,活动的主题更明确,材料更丰富,有利于幼儿对某一特定内容的学习探究。于是,我们创设了柘荣剪纸馆、柘荣风味馆、凤岐木工坊等专用功能室,满足幼儿对柘荣剪纸艺术、古民居文化、柘荣美食等本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第二,开展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个别化区域游戏。我们创设了适合于每个年龄段,每个班级主题探究的区域环境,如茶艺区、竹玩区、花艺馆等区域,并投放大量低结构材料满足幼儿个别化学习探究的需要。如大二班的主题探究是《竹韵飘香》,教師就投放了大量的竹筒、竹片、竹制品等材料,开设了竹子编织、竹玩制作、美味的笋等活动,让幼儿在不同的分区中全方位的了解竹子的特质以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开展跨区域游戏活动。幼儿园里的角角落落都充满着不同的文化气息,每个班级的区角创设也各有特色,我们大胆的让孩子自主开展跨班级、跨区域的游戏。一方面让幼儿感受到了多元的文化而不只仅限于班级达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不同年段孩子间的互动和学习,更大地拓展了孩子们学习的空间和创造的空间。

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认同感已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文化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相信幼儿园阶段必将成为本土文化传承教育的第一个阵地。

参考文献

[1]李海英.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园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策略[J].学周刊,2019(27):177

[2]张丽霞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区域活动内涵[J].学周刊,2019(18):154

猜你喜欢
文化资源课程建设传统文化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