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的多方会谈

2020-05-25 18:48顾水林
家长·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小学语文

顾水林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小学教师就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而对语文文本解读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可以使學生对语文知识有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阐述文本解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文本解读;小学语文;教材特点

对教师而言,上课好比行军打仗,常言道:“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对于语文课堂而言,解读文本就好比“粮草先行”,是上好语文课的第一要务。以对语文的理解,文本解读,必须做到三个聚焦。

一、聚焦部编教材编写特点

以三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为例:“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这是人文主题;“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这是语文要素。人文要素顶天,语文要素立地,双线并进,顶天立地,这是部编教材的基本框架,重点彰显语文要素的落实。解读教材时,一定要聚焦语文要素,体悟文本是如何体现这些要素的。

二、聚焦文本解读核心要素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因此,解读文本必须聚焦“内容、主题、形式”三个核心要素,其中,“形式”指的是言语的表达形式,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东西,这是文本解读核心的核心。以《带刺的朋友》为例:课文写的是刺猬偷枣的故事,文字的内容,人人都看得懂;课文通过写偷枣的事情,生动展示了刺猬“聪明可爱”的形象,这是课文的主题,即“含义”,用心读也不难发现;刺猬的“聪明可爱”作者是如何通过偷枣这件事生动呈现的,对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一个秘密,这是文本解读的关键。仔细阅读,我们发现,刺猬的“聪明可爱”,体现在偷枣的过程中:爬树、摇枣、搬运;隐藏在作者的称呼中: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偷枣过程是明线,作者情感变化是暗线,一明一暗两条主线,把刺猬的聪明可爱立体呈现,让人印象深刻。刺猬偷枣,作者描写了三个场景:爬树、摇枣、搬运,这三个场景是如何体现刺猬的聪明可爱呢?我们可以从它的行为动作中去逐一探究: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日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以上两句是对刺猬爬树动作的描写,缓慢地爬、诡秘地爬,还有文中的两个省略号,仔细品读不难发现,刺猬之所以爬得那么慢,那么诡秘,一定是为了不让人发现它,它的机警、谨慎小心,正体现了它的聪明。联系前文,它是在新月朦胧的晚上出来偷枣,而且在作者家的后院,它必须谨慎小心,这正是它的聪明所在。“后来,那个家伙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这句话是对刺猬摇枣场面的生动描写,虽只有短短一句话,剌猬的聪明可爱跃然纸上,“用力摇晃”是为了速决速战,提高效率,方法妙、技术高,能说它不精明吗?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落了一地”都充分体现了小刺猬偷枣技术的高明,它的聪明可爱由此可见一斑。“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背上了。”“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以上三句话是对刺猬搬运红枣的描写,“逐个归拢”一个也不落,“就地一滚,全扎在背上”“急火火地跑”把小刺猬搬运的高效,淋漓尽致呈现读者面前,让人身临其境。至此,小刺猬的聪明可爱真实可感。经历刺猬的偷枣过程,作者的情感也在发生着变化。作者情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他对小刺猬称呼的变化中。这是文本语言一大特色,一大亮点,值得品味。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这是作者发现剌猬在爬树时的心理感受,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此时作者的心里充满惊讶与疑惑,他既不知“那个东西”是谁,也不知它要千什么,对于小刺猬的情感仅限于此。“我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这是作者亲见刺猬摇枣落地时对刺猬的称呼,此时作者已经知道那个东西是谁,它是来干什么的,联系刚才的所见所闻,作者对这个聪明的“偷枣贼”产生了好感,不仅小心谨慎、技术高明,而且连摔下树枝也全然不顾,心中产生了喜爱之情。“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这是作者亲历刺猬搬运红枣后的真情流露,从爬树的小心、到摇枣的高明、到搬运的迅速高效,作者的情感也从疑惑、到喜欢、到钦佩,一声“小东西”,情不自禁流露出对小刺猬的赞赏、喜爱之情。

三、聚焦教学过程实施策略

美国教学设计专家马杰告诉我们,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定;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即过程的设计;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对教材有了深刻、通透的解读后,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这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两个问题必须面对,那就是教什么与怎么教。教什么?《带刺的朋友》通过解读,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通过写刺猬偷枣的三个场景及作者的情感变化两个维度来刻画刺猬的聪明可爱,因此,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至少有二:一是通过对刺猬偷枣生动语言的品读,感受刺猬的聪明可爱;二是从作者对刺猬称呼的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怎么教?教师层面,要关注教的策略,怎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带着思考学;学生层面,要关注学的策略,怎样让学生自主学、探究学。

教的策略,体现在教师的问话中,即高质量问题的提出。语文课堂最忌讳的就是教师的十万个为什么,长此以往学生在教师无休止的问题中丧失了思考的空间,体会不到思考的快乐。因此课堂的问题一定要高位,抓住课文的重难点。就本课而言,两个问题无法回避:刺猬偷枣高明,体现在哪里?“我”对刺猬称呼的变化,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变化?学的策略,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中,从《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来看,就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内容,揣摩、体会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对话的真意,让学生充分阅读、充分思考、充分表达,让学习真正发生。文本解读,说到底,就是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作者等多重解读的多方会谈,会谈的最高标准,就是共赢。文本解读,如何让作者的立意得以传递、编者的意图得以实现,学生的素养得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得以生长,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扎实耕耘,坚持不懈。踏实当下的每一天,美好的课堂一定会不期而至。

参考文献:

[1]杨宁.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J].西部素质教育,2019 (24).

(责编 翁春梅)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小学语文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