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020-05-25 10:04李春辉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交往质疑兴趣

李春辉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实现着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课堂上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想得多,说得多,动得也多了,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也对教师组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就如何组织安排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做了几点分析。

关键词:数学;兴趣;情境;交往;质疑;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9-0187-01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进入角色

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引发学生学习的启动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其作用可以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同时也可以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学习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和重建。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心中的三角形,然后画在纸上,展示给同学们看。再通过围三角形的形式,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三角形?从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形成了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用原有的认识结构去“同化”现有的新知识。三角形谁都认识,所以大家很快就画和围出来了,但在展示的同时,学生们会认识到原来有那么多不同的三角形呢?但不管怎样都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通过这一认识,我让学生又摆了几个三角形,让他们着重理解三条线段首尾相连,以及“围成”的重要含义,让学生在已有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去总结三角形的定义。本来一句很长不太好理解的定义,通过三、五个学生的总结,大家没用一分钟就轻松记下了。最后,我又让同学们到生活中找三角形,更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三角形的定义的理解。到这里也许有人认为我的课该结束了,可它恰恰是这一堂课的开始。通过对三角形深刻的认识,同学们很快就记住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引出另外两个新名称“高”、“底”。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我再次创设情境,请学生回忆一下是怎样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又是怎样说的?在我的引导下,相当一部分学生想起了那部分知识,以旧知识为铺垫很快理解了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并自己画了三角形三条高。同样在学习最后一部分知识三角形特性的时候,我通过第三次情境创设,让学生先看图观察,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伏笔,然后找出图中哪些地方有三角形,起到什作用?这时可以让同学们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总结三角形的稳定性。整堂课一直流淌着轻松的气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所有学生都忙碌着,参与着,很快进入角色,有近90%以上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全部知识和定义。

2.师生交往协作,升华完美课堂

我国学者叶澜教授曾经说“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人与人交往也隐含了教育构成的基本要素”而教学作为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就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融合在教学活动中,既有师生双方信息的交流,更有师生的行为在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很好的展示和提升。还以“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为例:从一开始我就摆正自己的身份—师为参谋,生为主帅,引导他们主动求知。首先,想象,其次,画和围三角形,再去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时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跃跃欲试,想在同学们面前表现一下,同时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也想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这无疑激励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合作品质,而教师这个参谋在最后时刻把握机会把激烈的气氛降了降温,使交往忙而不乱,繁而有序,这就体现了即使主帅再勇猛也离不开参谋 ,而我也适时把握住这个机会,明显提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以下的两部分教学我都采取了同样的方式,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我们之间实现了相互理解,视界融洽、全息互动,保证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使原来完美的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引导学生质疑,手脑并用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今天我们要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把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提高到自主的高度,引导学生应用具体真实的问题解决问题所依托的原理,让学生能够把这一原理应用到广泛的情境当中,即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手脑并用,达到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如,我一开始就让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特别是三角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和画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一个难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即使学完了也很难说准确底和高的含义,尤其是高的画法不是不垂直,就是丢垂足,要么就不是从一个顶点引出的,总之这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有困难。我针对这点反复思考后,没有先讲如何画高,再让学生自己画,最后总结定义,而是采取了先质疑,想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高是怎样画的?它的定义怎样说的?待这两个问题解决后,再学新的知识,学生们就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在所学的基础上动手给三角形画一个高吗?這时学生的热情很高,自己动手画了许多高。于是我进一步引导: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作一条垂线,看看你该怎样画呢?第二次的质疑,使大部分的学生茅塞顿开,这回展示出来的是三条高,并且画的都很准确,同时学生也认识到了三角形的高不论是数量及画法与平行四边形的高还是有区别的。当然,有前面的质疑以及动手实践操作,学生已经能很快总结出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含义了,并提出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知识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是我对一堂数学课的教学方面的安排认识。其实,不论是这堂数学课,还是今后的教学活动,只要我们把握住这几个关键环节,深深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交往质疑兴趣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