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硫酸钙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骨折相关感染的疗效分析

2020-05-25 10:28:00RajivRanjan谭文甫李正茂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力线硫酸钙窦道

Rajiv Ranjan,彭 斌,谭文甫,李正茂,何 敏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湖南 衡阳 421001)

骨折相关性感染(fracture related infection,FRI)是创伤骨科医生所面临的一种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中以胫骨FRI较为常见,常见原因包括开放性骨折、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等,主要临床表现为窦道形成伴流脓、皮肤软组织缺损、骨缺损、骨不愈合等。胫骨FRI的治疗难度大、周期长、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本科室自2017年09月至2019年02月共收治Cierny-Mader Ⅳ型胫骨FRI患者12例,通过彻底清创、抗生素硫酸钙填充及Ilizarov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8~63岁,平均38.5岁。右侧4例,左侧8例。致伤原因:交通伤7例,高处坠落伤5例。受伤时为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2例。本次治疗前的病程为1~15月,平均5.8月。本次治疗前的手术次数为2~16次,平均4.9次。在本次治疗前,有3例患者接受内固定治疗,9例患者接受外固定架治疗。5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为3 cm×2 cm~13 cm×9 cm,其他患者有窦道形成并流脓。切除病灶后的骨段,胫骨缺损长度为4.0~13.5 cm,平均6.8 cm。本组患者均未合并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无糖尿病、心肺功能障碍等严重合并症。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抽血检测炎症指标(包括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取伤口分泌物送细菌学培养,并行药敏试验。术前根据患者病情,完善胫骨正侧位X线、胫骨全程三维CT、核素骨扫描及MRI等检查,有助于判定骨与软组织感染的位置与范围。对于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清创及伤口换药,必要时予以负压引流技术,直至创面肉芽组织基本新鲜。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反复沟通,告知其病情、治疗方案及可能的并发症等,取得患者与家属的充分配合。

1.2.2 手术方法 首先进行彻底清创,去除内固定物或外固定架;采用扩大清创法[1]对感染骨进行段切,直至骨髓腔通畅,断端骨质呈新鲜点状出血(即红辣椒征,paprika sign[2]),彻底清除周围坏死组织、炎性肉芽组织、疤痕组织及窦道等,清创后予以大量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脉冲式冲洗。安装可延长单边外固定架或环形外固定架,保证胫骨断端的对位对线良好,且外固定架连接杆平行于胫骨干,注意保持踝关节背伸位(必要时可加用足踝外固定架)。根据截骨后的骨缺损大小,予以填充适量的抗生素硫酸钙(比例为:硫酸钙7.5 g+万古霉素0.5 g+庆大霉素注射液3 mL),留置负压伤口引流管,逐层缝合创面,术中的病灶骨组织与软组织予以送细菌学检查及病理检查。

1.2.3 术后治疗 术后抗生素治疗6周,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定期监测炎症指标。术后2周于胫骨干骺端行微创截骨术,注意尽量保护截骨处的骨膜组织,截骨后1周开始骨搬运,速度1.0 mm/天,分3~6次进行。定期行针道护理,若针道感染明显或外固定针松动等,予以取出内固定针,更换位置后重新置入。早期指导患者行适当的髋、膝、踝关节功能锻炼,可扶拐杖下地行走。术后定期来院复查,注意有无新发窦道及分泌物等,完善胫骨全程正侧位X片,以了解骨搬运的力线、延长区的成骨情况及骨会师端的愈合情况等。若力线不良,必要时需调整外固定架以纠正力线。如骨会师端愈合不良或软组织嵌插等,必要时予以行软组织松解、植骨、断端加压。如复查X线片提示搬运区骨质硬化良好、骨会师端骨性愈合,则拆除外固定支架。

1.3 疗效评价

Paley[3]等将胫骨搬运术后的评价结果分为骨性结果及功能恢复两大部分。其中,骨性结果评价包括:骨愈合情况,下肢畸形、短缩及力线偏移,骨感染情况等。功能结果评价包括:疼痛,是否需辅助行走,关节挛缩与畸形,关节功能及是否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等。

2 结 果

所有病人随访12~28个月(平均18.8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并拆除外固定架,无感染复发。4例患者出现伤口无菌性渗出,予以加强伤口换药后好转。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针道感染,其中1例因针道感染较重且局部松动,予以更换外固定针后好转,其余患者予以加强针道护理后好转。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力线偏移,其中1例因偏移明显,予以调整外固定架后纠正力线。1例患者骨会师端愈合不良,经二期植骨术后骨折愈合。根据Paley骨性结果评分结果:优6例,良5例,可1例;Paley功能评分结果:优5例,良6例,可1例。典型病例见图1、2。

图1 典型病例1患者,男性,46岁,交通伤致左胫骨中段开放性骨折,于外院手术治疗,术后小腿前方窦道形成伴流脓,骨折端骨质硬化伴死骨形成。术前X线片(A)和外观图(B);术前MRI确定感染范围(C);术中行感染骨段切除(D);抗生素硫酸钙填充骨缺损,环形外固定架行骨搬运治疗(E、F);延长区骨痂矿化及骨会师端骨性愈合(G)

图2 典型病例2患者,男性,32岁,交通伤致左胫骨中段开放性骨折,于外院手术治疗,术后小腿前内侧钢板外露伴流脓,骨折端骨质硬化、不愈合。术前X线片(A)和外观图(B);术前核素扫描确定感染部位(C);术中行感染骨段切除(D);抗生素硫酸钙填充骨缺损,单边可延长外固定架行骨搬运治疗(E.F);延长区骨痂矿化及骨会师端骨性愈合(G)

3 讨 论

3.1 FRI的诊断标准与骨感染分型

根据《骨折相关性感染定义的共识》[4],FRI的诊断分为确定性诊断与提示性诊断。其中确定性诊断共分为4条:①瘘管、窦道或伤口裂开;②伤口流脓或术中发现脓液;③两个独立点深部组织培养标本或内植物表面标本发现同样的细菌;④术中取出的深部组织标本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认存在微生物。同时根据FRI的临床体征及辅助检查,专家组提出了一套辅助的提示性诊断标准,其只能表明感染可能存在。Cierny-Mader分型[5]对骨感染的病理解剖学进行分型:Ⅰ型为髓内型,感染仅累及髓腔但未累及骨皮质;Ⅱ型为皮质型,感染仅累及骨皮质但未累及髓腔;Ⅲ型为局灶型,髓腔与骨皮质均有累及,但感染范围局限、骨结构稳定;Ⅳ型为弥漫型,髓腔和骨皮质均有累及,且感染范围弥散、骨结构不稳定。本组病例按诊断标准,均确诊为胫骨FRI,Cierny-Mader分型均为Ⅳ型,其感染范围弥散,合并致病菌、感染骨与死骨的存在,常导致窦道或创面迁延不愈及感染复发等,治疗难度大。

3.2 彻底清创

目前对于胫骨骨折相关感染,多采用综合治疗,而治疗的前提与关键在于清创是否彻底。清创的基本原则是彻底清除所有坏死、感染的骨与软组织,将感染灶作为低度恶性肿瘤进行处理,从而把难以控制的骨感染转变为相对容易修复的骨缺损[1]。目前多建议采用扩大清创方式,即清创范围≥5 mm正常组织,清创后以断端骨质呈新鲜点状出血为标准,即红辣椒征(paprika sign[2])。Simpson AH等[6]的研究表明:若采用扩大清创术的治疗方式,感染无复发;而清创范围小于5 mm时,感染复发率为28%。本组各病例均为Cierny-Mader Ⅳ型的胫骨FRI患者,术前应用核素骨扫描、MRI等检查,可对骨与软组织的感染范围进行预判,术中对病灶采用扩大清创方式,病灶切除后胫骨缺损长度为4.0~13.5 cm,术后随访显示感染均无复发。

3.3 抗生素硫酸钙的局部应用

虽然对感染灶采用了扩大清创的治疗方法,但局部仍可能存在少许致病菌污染,局部高浓度的抗生素有助于彻底杀灭致病菌,从而降低感染复发的风险。而局部抗生素需借助载体发挥作用,经典的抗生素载体是骨水泥(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但其存在较多缺点。如调配时有明显的产热效应,易破坏抗生素的活性,从而限制了许多抗生素的局部应用,此外其不可吸收与降解,常需要再次手术取出[7]。近年来,以硫酸钙作为抗生素载体在临床的应用愈为广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8-9]。在本组病例中,我们将含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的抗生素硫酸钙填充于截骨后的骨缺损,可持续释放抗生素消除残余的致病菌。同时,其可有效防止局部软组织的长入,并随着骨搬运的进程逐步降解,有助于骨搬运的顺利进行。此外,有研究表明硫酸钙有一定促进骨生成的作用[10]。但抗生素硫酸钙的局部应用也有一定的缺点,无菌性渗出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病例有4例患者出现伤口无菌性渗出,予以加强伤口换药后好转。

3.4 Ilizarov技术

彻底清创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骨缺损,其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自体骨移植、Ilizarov技术、Masquelet技术及带血管蒂腓骨移植等。其中,Ilizarov技术是治疗骨缺损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尤其是对于大段的骨缺损[11]。Ilizarov技术是以张力-应力法则为基础,通过持续、稳定的缓慢牵拉,可促进骨和软组织再生和重建。其在治疗骨缺损中有独特的优势:①对局部皮肤软组织的要求不高,骨搬运的同时可进行软组织搬运,从而避免了复杂的软组织重建;②外固定架有肢体矫形功能,可达到恢复肢体长度、矫正畸形的治疗效果;③可提供多平面、较为坚强的稳定性,允许患者早期带架负重行走。当然,Ilizarov技术也存在一些并发症,主要包括:疼痛、针道感染、外固定针松动、骨端愈合不良(轴线偏移,骨延迟愈合、骨不愈合等)、关节僵硬与挛缩及心理障碍等[12]。本组病例采用可延长单边外固定架或环形外固定架,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截骨后的骨缺损,均达到骨性愈合,疗效满意。根据Paley骨性结果评分结果:优6例,良5例,可1例;Paley功能评分结果:优5例,良6例,可1例。本组病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针道感染、力线偏移及骨延迟愈合等并发症,予以相关处理后好转,这提示我们需注意术中的规范操作及术后的密切随访。

综上所述,在彻底清创的前提下,抗生素硫酸钙结合Ilizarov技术是一种治疗Cierny-MaderⅣ型胫骨骨折相关感染的有效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本组病例在治疗中也存在一些并发症,这要求我们在术前制定详尽的手术策略、术中进行彻底清创,术后保持密切随访,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正确的处理,从而获得满意的疗效。

猜你喜欢
力线硫酸钙窦道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窦道断裂的诊治分析
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后的冠状面下肢力线是翻修的影响因素
硫酸钙转晶行为的研究进展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尼采的哲学实践
腹部手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及处理
足过度旋前对人体力线的影响及治疗方法①
钛酸钾晶须和硫酸钙晶须增强PA66/PVDF的摩擦学行为研究
中国塑料(2015年1期)2015-10-14 00:58:36
经窦道造影判断螺旋CT 观察胆道引流术后T 管窦道的可行性研究①
提盐废卤制备硫酸钙晶须
应用化工(2014年9期)2014-08-10 1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