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微视频资源的运用对于落实课程目标、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从微视频资源的含义和特点出发,结合实践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对微视频资源的运用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微视频资源;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实践运用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微视频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载体,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道德与法治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塑造学生“三观”的主要学科。微视频资源是一种数字化的课程资源,它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随时随地在线学习、碎片化学习的机会,从而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将微视频资源运用到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可以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微视频资源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运用微视频资源引导学生课前自学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在课前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内容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并通过线上平台沟通、交流、分享。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利用视频资源进行预习和自学,并且将学习成果反馈教师,教师这时可以把握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以作为优化课堂设计的依据。例如,在“情绪的管理”的课前指导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段微视频资源,其中包括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中的片段以及相关问题:回顾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你产生过哪些情绪?为什么?你知道这些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吗?不同的情绪会为你带来怎样的影响?你有没有一些管理情绪的小妙招?这样学生在课前通过趣味化的视频资源进行主动思考、互动讨论,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课前任务。教师根据学生上传的课前学习信息,对课堂教学作出针对性的设计。
二、运用微视频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探究
课堂是获取知识、交流观点、深入探究的主阵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资源为学生构建探究性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解析观点、追加问题,促使学生从更加理性的角度思考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并且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不同表现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例如,在“我与集体共成长”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以观看学习微视频资源的方式引入“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这一论点,要求学生结合视频中学生参与运动会的表现进行讨论,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关键点提出问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一说,在集体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集体会给予你怎样的帮助?脱离了集体你会怎样?集体离开了每一个人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学生在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中,能够逐渐突破道德教育的重点和难点,进而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三、运用微视频资源引导学生课后实践
微視频资源在课后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巩固总结、延伸拓展等。道德与法治教学强调的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不仅要在理论学习中理解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更要在实际行动中践行思想观念。如果学生仅仅在课堂上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那么依旧是不够的,理论知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探讨和验证,才能使学生深化于心。基于此,教师在课后则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指导型、总结型微视频资源,促使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实践活动。例如,在普法教育中,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提供普法小视频,让学生了解与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环保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为学生提供活动策划,要求学生自觉开展实践活动,上传实践活动报告,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四、运用微视频资源引导学生课外学习
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在学校,而微视频资源教学所具备的一个特点就是灵活性。教师可以将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内容制作成视频发放给学生,学生可以在课后和父母同学一起进行学习,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制作视频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又可以弥补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的现状,并且学生还可以随时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家就能通过微视频资源进行道德与法治有关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时间更加灵活。另一方面,微课的教学视频不仅可以应用在课堂教学之中,还可以将学习资源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分享给身边有这方面学习需求的同学,使学生不在学校也能随时随地学习。
五、结语
总之,微视频资源应用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结合资源特点,为学生构建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思考,进而促进学生在良好的引导与熏陶中提升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梁朝.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实践课例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20):180-182.
[2]王克荣.微视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5):102-104.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