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妮娜
摘 要:教育是一个国家富强发展的基础,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每位学生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的理念。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即是学习目标,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本文主要探究新课程标准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
1 引言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标准中的重点内容,科学探究是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从注重知识的传承和积累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过程,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变为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去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1]。本文根据我国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建议,可为教师和教育行业的同僚提供借鉴。
2 自主探究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存在差异
不同学生兴趣、学习效果、学习动机等都不相同。如果不能自主探究,就无法发挥自主探究教学的优势,还会使学习效率低。在进行自主探究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差的学生自学能力弱,学习自觉性不高,当独自一人时就容易偷懒,而学生好的学生会很积极的自主学习,不懂的会积极问教师,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好学生,自主探究反而会拉大学生的学习差距。
2.2 教学内容没有科学合理的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直接挂钩,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与前后知识衔接不科学,也会导致学习效率低,自主探究教学近年在教学中得到不断的推广,但运用的效果并不是很高,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会影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实施的效果。
2.3 教师不放心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年龄小,学习自觉能力差,甚至很多学生就不会自学,或者自学效率低[2]。很多教师没有让学生自学的意识,认为学生只要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才可以学好。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自学是学不好的,每天的作业都要家长监督才能按时完成。
3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建议
3.1 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主动积极的去发现问题,并在学生合作、探究、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方法,学生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观点有错误,教师也应持鼓励、引导的态度,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3]。只有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感到“安全”,才敢大胆去思考去表达,学生才敢去质疑。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师生关系强调尊重、赞赏。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在课堂上以愉快、放松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中才能呈现出多姿多彩个性化的发言,才能体现出自主探究学习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
当然,要善于赞赏学生们的敢说,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们会说,提出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善观察、勤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积累生活和学习经验。
3.2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平台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特别对于女生比较乏味,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比较低,因此,作为教数学的教师,就必须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学生为本,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团结,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增加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小组合作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有用和重要的。
目前较成功的做法是:(1)在教学分组中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分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学习主体,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也不同,这种情况下,合理科学分组就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从每位同学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的来分组,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合作,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2)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竞争与合作,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肯定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小学生学习具有向师性、依赖性,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因此教师在做好科学合理的分组,还应该主动参与到教学中,鼓励每一位同学在小组中积极表现自己,鼓励小组之前不断竞争,在竞争中提高学习的效率[4]。教师随时掌握各个小组的情况,避免形成恶性竞争。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共同提出的解决措施,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学生对学习产生怨倦。关注在学习中有困难,学习偏差的學生,多给予他们关注和关心,不断鼓励他们加入小组中,发挥自身的优势。(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使能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年纪小,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说明小组合作的要求,每堂课要布置好学习的任务,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小组在讨论、交流来积极处理问题,明确每堂课的重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主动发言,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互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表现自己,提高学习的积极性。(4)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归因,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把学习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运气、任务难度等更加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能否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一方面离不开老师的协助,另一方面和学生也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喜欢小组合作学习,会取得很大的效果,教师帮助学生学会总结,找出进步的地方,寻找出不足的原因,并下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注意和改正,让每个同学都爱上数学,快乐的学习。
3.3 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最近发展区是指人现有的能力与经过努力后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阶梯式教学、允许学生犯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等方式促进学生跃进下一个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问题,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维,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教学过程,让每堂课充实而有意义,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做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自主合作的探究模式立足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中是很有用的。
3.4 合理开发,保障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需求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包括社会教育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文字教学资源,实验室资源。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能为教学效果添砖加瓦。我国城乡发展存在差异,教学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城市里教学资源比农村丰富得多,对农村小学来说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教师要科学合理利用教科书,用教材来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的踏实,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小学教科书图文并茂,直观性强,生活化气息强,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自主阅读习惯的良好资源,教师应该利用起来,不能抛在一边[5]。(2)利用好实验室现有的课程资源,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一门操作性强的学科,学生应该是不断的实践和实验中获得知识。学生学习主要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这并不代表不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目前很多小学存在实验器材不能满足课堂的需求,实验器材的不足给小学数学教材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如果不解决,教师只能在教室里用粉笔在黑板上展示给学生看,这不仅不利于教学内容的传授,还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很多优秀的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做一些有个性教学教具,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教学资源。还有的教师鼓励学生设计个性的教具,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根據自己的想法自己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5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教学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经验和身心特点来选材。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在课堂中除了要营造和谐稳定的教学氛围,还应创设问题情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思考、表达。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对于回答错误到积极主动的学生也应该以鼓励为主,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寻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密切联系问题情景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既联系了生活与学习,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习兴趣,认为学习是很快乐并很有用的。
4 总结
总之,自主探究对小学生学数学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大力支持。自主学习与“被动学习”,“他主学习”不同。自主学习是自觉、主动、独立学习,自主学习不仅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更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营造“生动”的课堂,才会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更会主动去探索。
参考文献:
[1] 秦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少年,2018(24)30-30.
[2] 雷建清.连接生活,返璞归真——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思考[J].教师, 2017(21):34-34.
[3] 付冬梅.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J].新课程(小学), 2017(5)149-149.
[4] 白逊.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中华少年,2018(16)46-46.
[5] 张平非.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 2017(5)25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