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纯
摘 要: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适应性能力,职业道德教育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充分利用好课堂进行职业德育渗透,是护理专业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专业教师在授课中结合学科课程的特点,科学、合理、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可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渗入;道德教育
《基础护理学》是专门以研究护理病人当中需要掌握的各种技巧以及病人的心理等学科为研究对象,在实际的护理工作里面,这些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现在改变了这门专业课程一向的授课方式,希望能够在讲课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的将这些技巧与规范灌输给学生们,从而让学生能够将这些技巧掌握的更好。因为道德类的知识不适宜正面灌输,只能够采用这样的方式内化到学生的心中去。
1 使用多元化手段,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根据高职院校护生可塑性大的心理特征,在基护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需要,模拟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始终把传授技术与热爱护理专业、热爱患者的道德思想教育溶为一体。基护课情境创设的类型很多,如:
1.1 病例创境
借助基护实训室,运用临床案例和SP患者,创设真实情景。让护生在案例情景中激发道德实践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道德在护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静脉注射》中给予临床护理情景,王先生,27岁,今日上午吃芒果后全身痒痛难忍,皮肤发红,出诊来院就诊。医师诊查后下达医嘱:25%葡萄糖注射液50ml+10%葡萄糖酸钙10ml,iv,st。请你执行医嘱。在执行医嘱时,如工作责任心不强,将导致的哪些不良后果?再给予由于责任心不强导致的后果的案例进行对照,让护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使护生深刻感悟到护理工作中细心与责任心对病人生命的重要性。同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学生,如此学生内心产生的道德体验是巨大的。
1.2 使用教学媒体进行演示
在基护教学道德实践中,充分利用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可控性等特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提高道德认识。例如《男女患者导尿管留置术》中,通过观看教学多媒体,对护生进行保护患者隐私教育,使学生理解患者内心的羞愧感受,注重护理对象的心理护理。教学时运用媒体创情,变抽象的隐私教育为形象的关爱情感。
1.3 使用表演手段进行演示
基护实训时具有丰富的表演因素,每一个实训操作都可以用形象、生动的角色扮演创造道德形象和道德情境是孕育学生道德情感的土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适当参加表演来创设一定的情景,在情境中产生一定的道德体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吸氧》技术中,让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加入适当故事情节,具体生动,适合学生表演,教学中用表演代替教师的讲述,让学生演、学生看,学生自我体验,从中体验作为护士、患者、家属应具备职业道德和社会能力。
2 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营造轻松范围
在基护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为“学习伴侣”,视学生为朋友,运用“微笑教学”,对护生和蔼可亲、热爱尊重,并对学生理解关怀、支持奖励,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专业教师渗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2.1 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情景创设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提出具有启发性或可辩性的问题,促学生深思。在意见相悖或相左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答辩,层层剥笋般使职业道德知识逐渐明朗起来,这种在学生思维过程的矛盾处和品德形成的关键处设疑引导,是促使学生品德内部转化的最佳契机。例如在《给药技术》中,给予情景后提出“什么是真正的慎独精神?”展开讨论。再如《患者的清洁护理》中,从护生的角色扮演中提出“为了患者的舒适,尽可能满足患者的所有需求。”的问题展开辩析。
2.2 培养学生的自信
基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护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过程中暂时存在职业道德观念错误的学生,不批评、不嘲笑、不压制,要注意循序渐进地诱导。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要适当的赞赏、表扬或发挥集体舆论给予肯定。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尽量满足他们的一些主动参与的要求,如优先回答、优先表演等。促使增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3 教学环节设计,鼓励学生参与
3.1 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
在基护教学过程中,由于实训课程较多,让学生手、脑、耳、目、口并用,遵循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动”中体会职业道德学。例如《药物过敏试验》中,先让学生算一算:40万u、80万u和160万u的青霉素皮试液该如何配置,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三种皮试液的配置的原理是什么?最终注入患者皮内的皮试液的量能改变吗?师生共同讨论,体会护理工作中操作者的细心、责任心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觉认真对待每一个操作细节,让护生具有零差错意识。
3.2 学会关心病患心理
学生主体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根基护课程的目标要求和课程特点,教师可以在明理、激情、指导实践的关键处,恰如其分地切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其方式可以試一试、演一演、填一填或想一想、比一比、议一议等。例如《临终护理》这一章节教学时,通过观看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引发学生临终患者的关爱之情,激发护生的感受,从而在情感体验中深入明理:要关心爱护每一位患者,因为生命是宝贵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做一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身边每一位对自己关爱的同学、朋友。使护生具有同情之心、怜悯之心和感恩之心。
3.3 结合教学各环节鼓励学生全程参与活动
上课前布置准备活动,形式可以是调查、收集资料和访问等。教学中设计明确活动,形式可以是表演、情节再现(运用媒体)、故事讲述等。授课完毕安排巩固活动,形式可以是课中小品、课中情景表演、课中故事的延续。还有服务教学的随机活动,群众性全员活动等等。如教学《病区》后,让学生回宿舍练习铺床,收拾整理床单元,培养护生清洁习惯。这些活动的设计,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均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想要培养一名合格的护理专业学生,不仅仅需要培养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业务技能,最主要的还是要有很好的职业道德,如果一个医生能够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感,对于病痛有天生的同情心,能够设身处地的站在病患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一定能够赢得顾客的好感,从而增强对于医院的信心,在医患关系无比紧张的今天,这些知识以及技巧都能够让医患关系得到很大程度的缓和,从而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学好各种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人道主义的情怀以及高度的责任感,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开发出自己的道德潜能出来。
参考文献:
[1] 杨丽,伊美霞.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于基础护理学改革中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
[2] 崔以泰,黄天中.临终关怀理论实践[M].中国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114.
[3] 李晓松.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9-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