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立德树人之正创全面育人之新

2020-05-22 06:22沧州市新华区教育体育局刘世荣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沧州运河立德

沧州市新华区教育体育局 刘世荣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区抓住课程融合这条主线,区域推进“立德树人”校本化实施,搭建德育、教学通道,由内而外探索全面育人之道。

一、守立德树人之根,以国旗下课程育高尚品格

国旗下课程打破德育与教学各自为政的局面,将道德与法治、语文、心理健康、综合实践等学科和班队会、主题活动等融为一体。每周主题有规划,内容来源于学科教材、身边故事、社会热点、经典故事等。我区国旗下课程经过不断实践形成了以下四部课程结构:

序曲:每周一早晨的国旗下讲话。校长根据本周教育主题或具体问题,由故事引入,提炼出行为规范及正确的价值取向。正曲:周一当天下午的班队会。各班组织学生结合自身谈问题和收获。尾曲:家庭成员讨论反馈。学生放学后向家人叙述国旗下讲话内容及自己的所得所悟。协奏曲:一周的行为习惯养成。全体学生相互督促,把认识落实到行动上。

国旗下课程在我区开展近三个年头,各学校都推出了系列课程。例如,实验小学讲述了“世界粮食日”“袁隆平的故事”“屠呦呦的故事”“南京大屠杀”等20 个故事;建兴小学推出“珍爱生命,安全出行”“这样的第一争不得”“最敬业的送奶工”等故事。一串串好故事形成的系列课程,滋养着儿童的心灵。

国旗下课程融品德教育、心理健康、传统文化、现实生活于一体,引领学生在庄严的仪式感中得到心灵的洗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形成健康高尚的品格。

二、守立德树人之基,以学科融合育核心素养

长期以来,分科教学存在着“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弊端,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初衷。以此为突破口,2016 年我区申请了河北省教育规划“十三五”课题《小学语文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案例的研究》,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世界,打通知识与素养、学习与生活、现实与未来的联系。

1.拓展学生视野广度。打破学科界限首先体现在课堂上。例如,学习《元日》这首古诗时,车站小学将节日文化课程与语文、科学、美术、音乐、综合实践等学科相融合,在课堂上诵古诗、说习俗、写对联、听歌曲,在课堂外品美食、观表演、送祝福。再如,语文课“小蝌蚪找妈妈”与数学课“小正方形找妈妈”、科学课“毛毛虫找妈妈”联系起来,孩子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体验的快乐、对比的思辨。立体的课程体验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提升学生社会参与度。我区结合校情和学情,鼓励学校以“学科+”的形式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构建特色校本课程,推动课堂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例如,第二实验小学开设的少年警校,以体育课为基础,引进“少年警校训练机制”。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根据地,多次到训练基地参与拉练,提升了体能、意志,培养了家国情怀。

研学活动是学校课程链接学校、社会、自然的有效学习方式。建兴小学结合校本课程《煮海为盐》,带领学生到黄骅长芦盐场研学,到海盐博物馆参观;路华小学结合《二十四节气》课程组织学生到农场实习,全程参与小麦的种植、浇水、收获。

“学科+”的学习形式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孩子们在综合情境中探究,在探究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通过课程体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都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

三、守立德树人之魂,以万物启蒙育文化自信

随着学科融合的深入实践,越来越多的问题摆在教师面前:融合仅仅是对各学科的串联,融合的核心及方法尚不明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结识了课程改革专家钱锋老师,接触到万物启蒙课程,从此坚定了课程融合的理念,并得以跳出学科融合的局限,将课程与地方文化接轨。

1.格物致知,内化万物启蒙的理论精髓。我们组织全区16 所学校系统学习万物启蒙的教育理念:“以万物为教材,以世界为课堂”。课程开展方式为“一物一课程”,将自然万物和中国文化有机整合,以“物—器—道”三阶构建课程结构,以“问—思—辨”三环节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课堂实践。

各学校尝试从物的本体探究开始,以体验的方式了解物的功用,探索物与人类的关系,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让孩子走向世界的力量。

以路华小学“小麦”课程为例。学生播一粒种子,存童心企盼;与麦为邻,全程体验;以麦为介,感知世界;探索万物,启蒙心智。孩子们了解了小麦在我国的种植分布,从不同角度探究我国北方多种麦、南方多种稻的原因,尝试自行研究小麦生长所需的各种条件,梳理小麦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

整个课程以“做一个善良的人”的理念为经,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纬,以国家课程为轴,以万物启蒙为理论架构,以极具北方特色的小麦为研究对象,在与天地万物的对话互动中,从科学、人文、艺术等丰富的渠道找到打开世界的方式,让小麦这一物象所承载的文化渗入学生的血脉。

2.厚植乡情,构建“魅力沧州”课程群。沧州是一座历史名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区各学校以沧州风物为载体,找寻散落在时空长河中的文明密码。

一条运河绵延千年,记录着岁月的变迁。“沧海运河”课程在新华区开启。学生搜集、整理、筛选文献资料,了解运河流经市县;分析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原因,理性评价隋朝开凿运河的利弊;探讨人造运河与天然河流的不同之处……学校组织学生到泊头市研学,参观博物馆,听当地文化传人讲述运河的故事。在学生眼中,这条古老河流流过的,是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不可割舍的根脉,更是不能忘却的记忆。

“沧海运河”“铁狮寻”“青槐·情怀”“煮海为盐”“枣乡·枣香”“叹为观‘纸’”等课程在各学校开展起来,形成“魅力沧州”课程群。沧州的种种风物、种种文明关联起来,绘成一幅沧州人文风物地图,帮助学生铭记历史、续写未来,做有根的教育。

“魅力沧州”课程群的构建,使课程融合从学科走向儿童,走向文化。课程艺术化表达扮靓了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不再是标语、口号,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的课程作品。走在校园里,孩子们抬头就能看到美,随处都能遇到自己的成长。

猜你喜欢
沧州运河立德
2022 第六届沧州国际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展览会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千年渡口,沧海之州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沧州专场二)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