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实施策略研究

2020-05-22 02:30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音西中心小学薛如芳
青年心理 2020年32期
关键词:共同体成员交流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音西中心小学 薛如芳

学习共同体是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在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它强调小组成员主动学习,通过与组内伙伴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己学习上的问题,并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它以提升每个小组成员学习能力为最终目的。

一、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一家独大。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过于追求小组成员强弱搭配、分工合作、互帮互学,实践中容易形成组长等优生一家独大,稍弱的学生无所事事、甘当听众的现象。一部分学生自己不去独立思考,只会照抄优生,最终导致无效学习。

2.效率低下。课堂时间只有40 分钟,一节课能通过被老师提问展示自己才华或得到老师及时帮助的学生毕竟十分有限,因此践行合作学习已形成共识。但深入学习小组当中,热热闹闹的表象下也许是争执先后发言的顺序,或因此而滋生的无关学习的话题。个别小组冷冷清清,谁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大眼瞪小眼中度过合作时光。

3.光说不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多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却不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更不懂得吸纳别人发言中的观点,整合到自己的想法当中,实现自我观点的不断完善。

4.评价缺失。有效合作评价制度的缺失,等于没有构建起一个成长阶梯,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失去了立足点。

二、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成长机制

(一)小组形成机制——组长负责制

实施“学习共同体”教学,一般以前后四人为单位组成小组,小组内实施组长负责制,不追求内部成员的异质性,成员组合方式较为随意。组长是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评价者。在交流过程中,协调小组成员发言顺序,并在小组学习活动结束后,用简单的等级对小组成员在共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出评价。组长负责制在于能让组内每个成员参与学习活动,在实践活动之中获得能力发展。

(二)小组有效合作前提——引领加思考

学习目标明确,以有效的引领减少学生交流时的跑偏,保证能在单位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共同学习任务。学生在先学的环节可能有各方面的学习收获:生字新词、句子理解、独特感悟、学习困惑等,但时间有限,不能一一分享、交流。因此,明确共同学习目标,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又能有的放矢,将时间放在学习重点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了明确的目标引领,还要在分享交流前,让学生围绕目标进行阅读,独立思考,整理自己的学习收获,分享一条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从多个学习困惑中提炼出一个最迫切的与学习目标相关的问题。目标引领下的阅读,并在阅读中独立思考,整理自己的学习收获,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前提。

(三)小组成员成长机制——倾听加整合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认真倾听,主动记录,吸纳同学、老师话语中的优点,来丰富完善自己的观点。比如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可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把别人表达准确、简练的语言,马上吸收到自己的发言当中,让自己的发言更加完善。因为有了整合的要求,学生在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后,还得善于倾听,从中吸纳别人的长处,通过思考整合自己的新观点,不断在学习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表达力。

(四)小组合作评价机制——合作评价卡

以往的小组合作中,一部分学生甘当听众,不动手,也不动口,优秀学生掌握小组活动的话语权。为能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在合作中互助、互帮、互学,可从“积极表达、提出问题、倾听记录”等方面进行评价(如表一)。

积极表达——余文森教授指出:不会表达自己想法的人是没有影响力的。为每个学生搭建表达的舞台,让学生在需要表达的小组学习活动中进行充分的表达,能使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和发展。

表一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

提出问题——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让学生提出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因此,以培养问题意识为目的,应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出学习疑问。带着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中,进而产生新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倾听记录——课堂学习中,有目的地鼓励学生不仅要学会分享,更要学会整合,吸纳别人的观点。做到主动记录,养成动笔的习惯,捕捉同学发言中的关键信息,通过整合以丰富自己的认识。

三、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实施策略

(一)自读感悟后充分表达

语文能力只能在语文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提高、发展。但一节课并不能让每个人都通过发言展示自己的阅读理解,也就无法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现实的课堂往往发言的面相对集中,形成了少数优秀学生独占课堂话语权的局面,教师应该有意识的破解这样的局面。

例如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学弈》,教师在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后,引领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合作学习,交流如何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学生不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更应该让每个学生发言实践的机会,因此构建学习共同体成了最好的选择。学生根据注释说出了自己的翻译成果,他们在交流中不仅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还会发现:文中“之”字很多,但意思还是不大一样的。

在学生自主学习后,学习共同体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达的机会,构建一个对话平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才能把学习引向深处,让学生经历一个真实的学习过程。

(二)充满争议时善于倾听

自主探究时,教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读、思、悟,产生了独特的内心体验,对具体问题的理解往往会在学生中产生争议,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发言需求。因此,通过“学习共同体”,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表达、交流、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参与学习从而获得成长。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这一“揪”一“推”,学生在发现情节设计冲突后,都急切地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此时就可以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但要提出听的要求:听别人发言,不光用耳朵,还要用心,用眼睛去追随声音,边听边思考,边听边记录。学生在表达、倾听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认识,他们所收获到的就不单单是“揪”的残忍,可能是“推”出了浓浓的父爱,也可能是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或是其他更具有个性色彩的认识。

(三)难度较大时学会整合

统编版教材中入选的作品,有些年代久远,且融入了作家个人独特经历、情感,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所获得的信息也比较零散。此时,就需要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如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一课,作者在记叙闰土讲的新奇有趣的事时,用三小段文字,抒发了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遇到这样的文字不能一读就过,一定要让学生读完之后思考: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认识,为共同体学习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积众人之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拉近了与鲁迅的距离。

生1:我们小组想不明白,作者写作时,一般用词不重复,可这三段抒情的文字,反复出现“不知道”,“我并不知道、我也没有知道、我素不知道、我所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作者在表达什么呢?

生2:作者觉得自己只看见四角的天空,像个井底之蛙一样。他羡慕闰土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

生3:我们小组起先不明白:作者的身份是少爷,吃穿不愁,为什么羡慕闰土呢?在共同学习中,小明同学一份资料提到封建社会,大部分人是跟着私塾先生学,大户人家请先生在家学,读的是四书五经,每天摇头晃脑就读书背书,什么体育、音乐、美术全没有,人们常讽刺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所以,作者心中感慨万千,既表达了自己的无用,也表达出内心的渴望。

师:你们不仅读懂了文字,还读懂了文字背后的人。鲁迅希望儿童能有闰土那样的生活,让儿童自由地成长,这就是鲁迅先生的儿童情怀。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才能让学生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在交流互动分享和倾听中,使自己学习和认识的水平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共同体成员交流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爱的共同体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