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2020-05-21 11:40刘佳丽
神州·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写作能力教学策略

刘佳丽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作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围绕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通过阅读训练认知文章结构、如何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实感等方面展开论述,对作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大有裨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训练是教师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策略,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经常因为表达情感方式不对或者是表达的情感虚假等问题而被扣分,这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写作训练。教师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组织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针对学生的特点帮助其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写作模式。

一、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学习习惯

尽管学生年龄几乎没有差异,但是智力,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让每个学生都独一无二。有的学生对于语文的写作极为擅长,学习习惯良好,喜欢写日记,有的学生对于语文的写作不那么敏感,对于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应付了事,更甚者干脆不完成作业。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针对学生对待写作的态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先培养学生写作习惯,然后再谈写作水平的提高。

兴趣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兴趣是不够的。大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是三分钟热度,兴趣来了写上一段话,等兴趣消退心中就萌生退意。写作需要坚持,积累更需要坚持。教师要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记录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无论字数和内容只需要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教师要求的没有意义,应付了事,教师要针对这些學生进行单独谈话,让学生了解写日记是为了培养学生积累和坚持的习惯,只有持续不断的积累,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平时不注重积累的人,在写作时经常会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

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产生积累的欲望,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名人名言穿插到课程中,将课文内容与名人名言结合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文学的魅力和美好。教师要加强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和认知,让学生意识到积累是写作的前提条件,那些大师前辈们都是从开始的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铸就文学历史的长城。

二、教师要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了解认知文章结构

写作教学要求教师分层教学,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有完整的认识,只有完全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特点才能帮助其改正错误完善自我。平时的积累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而只有素材是无法下笔的,学生还需要知道文章的体裁结构,无论是总分,是分总还是总分总的结构都需要学生对文章结构有一定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阅读训练计划,帮助学生系统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

教师要利用课前准备时间接近学生,拉近师生距离,面对面的与学生交流获取第一手信息,了解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通过对其分类提高阅读训练的效率和教学质量。部分学生擅长描写,部分学生擅长抒情,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不同的,因此阅读训练需要教师差异化进行。教师要根据先前掌握的学生信息给学生布置阅读训练计划,擅长描写而不擅长抒情的学生需要阅读那些情感描写较多的文章,而擅长抒情不擅长描写的学生就要阅读那些描写较为精妙的文章了。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之后,学生才能对文章结构有完整明确的认识,在写作时不会因为结构混乱而导致文章主题不明确。教师在验收学生阅读成果时要注意评价的作用,部分教师认为评价是可有可无的,这是完全错误的认知,评价是教师对学生一段时间内表现的总结。无论评价是鼓励还是批评对于学生来说都很重要,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调整自己的写作阅读计划,受到鼓励的学生在写作阅读训练中表现的会更加积极,而那些受到批评的学生更不会灰心丧气而是根据教师的指点改正自己的错误奋起直追。

三、引导小学生在写作中流露真情实感

写作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文章当中去,纵观那些优秀的范文,都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来源于作者对于实际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积累,只有以生活为背景不脱离生活的写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脱离实际生活的创作往往被称作凭空捏造。“我从小在村子里长大,村不大也不小,村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村头南边的一条河,老一辈的人都称他为还乡河。我的童年因为这条河而幸福,盛夏时节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河里摸鱼摸虾,快乐至极。”

这是学生在其以童年为主题的写作训练中习作的片段,从该片段可以分析出,学生对于农村的童年生活的留恋和不舍,但是联想到刚学到的课文中河流的名称是还乡河,而后询问学生其承认村子里并没有这条河,部分情节是虚构的。尽管从文学角度来说一个小学生的习作是合格的,但是这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写作发展,教师一定要遏制学生写作中的虚情假意以及模仿抄袭等风潮,倡导学生写作要真实自然。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写作并不是在应付教师布置的任务,写作是一种回忆自己生活点滴的手段更是对自己生活细节的描写。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寻找积累素材,不求写作的深度只要求写作情感和内容的真实,写作要写自己的东西而不是刻意的模仿和捏造。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的渗透,将写作需要真情实感的意识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去,让学生意识到真情实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的付出和改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性思维,确保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符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再进行深层次的教学。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负责帮助学生规划发展方向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的写作需要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为前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完成为祖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奉芹.应用课堂“随文练笔”教学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 (14):84-85.

[2]张晨瑛,裴海安.关于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2018 (36):18-21.

[3]何金.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建议[J].贵州教育,2017 (01):39-40.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写作能力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