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许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向了城市务工,使得他们的孩子成为了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也成为了社会谈论的热门问题,更是学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留守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也经常见不到父母,放学回家无人看管、无人教育,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现状以及教育管理的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留守学生的成长和心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现状分析;教育管理
关心呵护留守学生,帮助农村劳动力解决孩子问题,给留守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宗旨,更是促进城乡结合、共同发展的新需求。学校以及教师需要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留守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发展,使留守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现状
其一,安全问题。虽然留守学生都有监护人,但是其监护人的年龄、生活、经济等方面,导致监护人无法时时刻刻地对留守学生进行很好的监管。在节假日、课余等时间教师也无法看护的情况下,一些留守学生便成为了自由人,想去做什么就去做什么。父母常年不在他们的身边,未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爱护以及教育,从而致使一些学生成为了某些不法分子的欺辱对象,甚至还会让孩子选择轻生。
其二,成绩不好。大多数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无非就是想通过自身的奋斗和努力,改变家人的生活条件,使孩子能够得到较好的教育,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留守学生的成绩并不是非常好,最多便是中等或者是偏下。一些留守学生学习非常的认真,但由于在外务工的父母期望过高,导致学生的压力过大,遇到困难便一蹶不振[1]。而另外一些留守学生便是自身的约束能力差,父母在外务工,无人监督他们学习,再者外界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学与不学一样的错误思想,从而导致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不爱做作业、经常性的逃学、上课睡觉、甚至辍学等情况。
其三,心理方面。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个性发展与形成的重要时期,父母的呵护,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留守学生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心和家庭教育,导致留守学生不能像普通学生一样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呵护。所以,当留守学生遭遇到挫折、失败、困难时便会出现极端、自卑、一蹶不振的情绪。上述种种,都会使留守学生的心理出现一定的问题。
二、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
由于留守学生缺乏家庭教育,所以学校教育便显得至关重要。主要教育管理策略为以下几点。
其一,学校需要在管理制度上与家长共同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与家长签署學生道德教育责任书,以此来严格实施对留守学生的管理工作。另外还需要建设留守学生的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当留守学生在学校出现突发事件后,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且还要立刻告知监护人以及父母。
其二,建立关于留守学生的课题分析,并设立心理课程,配置专业的心理教师,认真仔细地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特别是学生的隐性压力,心理教师需要及时进行疏导,使留守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另外课余时间可以借助学校的图书室、学习兴趣小组等,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构建舒适轻松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开拓自身的眼界,丰富知识,充实精神世界,提高综合素质。
其三,构建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学校可以根据留守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他们的内在压力。若是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为留守学生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悄悄话信箱”等,让留守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写信等方式抒发出来,也能让心理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针对性的疏导,从而提高留守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2]。对那些心理已经存在问题的留守学生,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及时疏导,从而帮助他们能够尽快的清除心理压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其四,加大家访的力度。教师可以通过座谈会、家访等方式,观察留守学生的内心,并给予关心和呵护。另外学校还需要为留守学生建立专门的档案,将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生活情况等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并根据每位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类教育管理,将留守学生身上的不良问题及时的消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与留守学生的父母或者监护人定时定期的联系,为其建立成长记录。
其五,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学校可以在假期或者是春节留守学生父母回家的时候,举行家长会,与留守学生的家长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并建立留守学生的扶持计划。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校的职工与其他学生对留守学生进行一帮一的扶持计划,用同学之间的友情弥补留守学生缺失的亲情,从而帮助留守学生树立自信。其次,教师还要定时与留守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及时向他们讲诉学生在校的情况。最后,留守学生有突出表现时,教师要通知家长,让家长鼓励留守学生再接再厉,以此来增强留守学生的信心。
其六,树立学习榜样。在班级中,教师需要善于利于榜样的作用,如让班级中比较优秀的学生带动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一对一学习伙伴,用优秀学生带动学习困难的留守学生。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的调动留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教师还需要制定班级管理策略,并将其落实到实地[3]。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协作和努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教师在进行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需要创新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积极疏导,结合实际,与学生做朋友,进而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使留守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明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之思考[J].读天下(综合),2019 (18):0288-0288.
[2]周雪松.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存在问题与对策[J].南北桥,2019 (9):127-127.
[3]杨春华.农村留守儿童与寄宿制教育——试析生活经验缺失对未成年人的影响[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02):80-87.
作者简介:农世杰(1972-)男,壮族,广西德保,大专,一级教师,初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