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背景下我国登山运动研究

2020-05-21 16:22湛晓东龚志恺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体育文化全民健身

湛晓东 龚志恺

摘  要:登山运动是和平年代探索、拼搏精神展现最具象征意义的体育运动。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登山运动进行研究,发现登山运动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有重要作用;对开展登山运动的部分高校进行研究,发现登山运动能够提升学校知名度,培养学生能力,发扬学校校训,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以发展登山运动为契机,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为大众提供登山健身服务,发扬登山运动提升责任感、锤炼优良品质方面的作用,达到强健体魄、身心健康的目的。对我国的登山运动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能够挖掘登山运动的时代内涵,推动休闲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共建体育强国梦。

关键词:全民健身  体育文化  登山运动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4(a)-0203-03

Abstract: Mountaineering is the most symbolic sport to explore and show the spirit of struggle in the peaceful year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mountaineering in China by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it is found that mountainee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bravery, tenacity, solidarity and cooper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universities that carrying out the mountaineering can enhance the popularity,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expand the influence, and promote the school ethos. 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sports spirit,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eering as an opportunity, popularize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vide mountaineering fitness services for the general public, carry forward the important role of mountaineering in enhancing physical quality and improving excellent quality,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tudying on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mountaineering, it is able to expand the epoch connotation of mountaineering, and serve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Society,jointly build the dream of sports power.

Key Words: National Fitness; Sports culture; Mountaineering

黨的十九大以来,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放在首位,围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生活实践工作中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转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与价值认同。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制度规范、行为方式的总和[1]。弘扬全民健身运动,推动休闲体育生活方式转变,提倡体育健身文化,以弘扬登山文化为契机,深度挖掘精华部分,赋予新时代特有的文化内涵,能够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培育旅游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助推我国登山运动的发展。

1  我国登山运动的发展

1.1 登山运动的历史脉络

登山运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的原始自然崇拜、神话传说,史书记载,都展现人们对登山的热爱,登山精神融入到中华历史传承。

古代登高习俗源于自然崇拜,继而成为帝王祭祀的形式之一[2]。古时候人们对于自然的崇拜,登山运动便开始产生;同时,封建帝王需要巩固统治、宣扬功绩。在封建时代,帝王登泰山封禅,彰显帝王权力。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这些朝代都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朝代。早期的登山运动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宗教影响登山活动的发展,二是登山活动对宗教发展的“反哺”[3]。我国著名的山川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如道教名山、佛教名山等,形成中国独特的山文化。

文人对山川的偏爱。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李白诗作《泰山吟》,描绘雄浑壮丽、奇异可感的泰山,寄托作者人生理想、价值追求。杜甫登泰山,作《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胸怀天下的壮志豪情,民众祭祀祈福、哲人、诗人抒怀言志等价值取向。登山运动还具有供人消遣、娱乐的作用,在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实现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许多古代帝王、文人的登山事迹为雅、俗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为后世的登山旅游开发提供历史文化资源。

丰富传统节日文化,登山运动在当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重阳节,一直延续着登高宴饮习俗,流传广泛的赏菊花、饮菊花酒、插茱萸。在当代被赋予老人节,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4],这是登山文化的当代含义,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1.2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珠峰攀登

在建国之初,登山界前辈为探索未知领域的登山事业做出贡献,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登山运动被寄予独特的情感。在攀登珠峰的众多登山者中,多名勇士长眠于珠峰洁白的世界里。中国人攀登珠峰的历史,是一个前仆后继取得胜利的历史。

1960年5月,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刘连满——人类首次从珠峰北侧登顶[5]。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运动中,攀登队员不畏艰难、团结互助,发扬了集体主义和爱国精神。在攀登条件极为困难的时代,攀登珠峰,为人类登顶世界最高峰开辟北坡路线,振奋中华民族的精神。登山运动是和平年代探索、团队和拼搏精神的最具象征意义的体育运动[6]。在登山的历史中,用脚步去丈量登过的山,用信念去点亮希望的态度,正是一代一代登山人乃至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凭借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才能够一次次突破极限,攀登高峰。

2  登山运动的当代发展

2.1 奥运圣火珠峰传递

奥运圣火进行珠峰传递,展示着中国的综合国力。2008年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传递,点燃奥运圣火。从体育的角度看,意味着人类能够达到勇气和耐力的新高峰,让全世界共享奥运的快乐和激情。登山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都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彼此呈现和谐统一的状态,让奥运火炬“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追求发挥到极致。应该看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展现的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向往和平友谊、挑战极限的精神面貌。

在近现代的西藏登山运动发展中,通过积累逐渐形成《西藏登山运动史》一书。这本书如实生动地再现了西藏登山运动的发展历程,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登山运动被赋予独特的民族价值,推动民族大团结。

2.2 商业登山运动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登山运动更加普遍。当前人们的价值追求逐渐多元化,上有九天揽月,下可九洋捉鳖,人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挑战自我的行动。著名登山家夏伯渝,5次登顶,最后一次穿上假肢去成功攀登珠峰。他所代表的探险精神和向世人展现的勇往直前的勇气,激励着当代的中国人为梦想不懈努力。正如山永远在那里,只看你有没有勇气去攀登;梦想在那里,只看你有没有信念去实现。

“14+7+2”中的14是指登顶全世界所有14座8000m以上山峰,7指的是登顶七大洲最高峰,2代表以探险方式徒步滑雪抵达南北极点,这在登山探险界被公认为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人类挑战极限的步伐从未停止,不断激励者新一代青年的不懈奋斗。

2.3 高校登山运动的发展

高校是登山活动比较密集的区域,学校的教育目标与登山文化联系起来,激励学生不断去挑战、认识自我。通过学校登山活动,培养一大批国内顶尖的攀登家,如周鹏、严冬冬等,举办各类科考活动培养出大批青年登山爱好者和国家运动员,推动我国民间登山运动的快速发展。

北大山鹰社是全国首家以登山、攀岩为主要活动的学生社团。社团精神是“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习鹰之性以涉险,融鹰之神在山巅”。清华大学学生山野协会,以登山为核心,通过组织登山、攀岩、科考等各种层次的户外活动,配合学校素质教育,在学生中倡导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訓。由中国登山协会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建的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学院在武汉正式挂牌,该学院将开展包括大众登山户外休闲与探险、登山户外高水平竞技和登山户外产业经济等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工作,为国家登山户外运动培养后备人才。

在高校中开展大学生登山科学研究活动,登山活动结合高山探险与科学考察,努力发掘祖国广阔的山岳资源,暑假组织社会实践考察团,深入祖国边远地区了解国情,服务当地人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同时提升了学生应对复杂困难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全面的自我发展。

3  登山运动与体育文化的融合

体育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璀璨明珠,是人类寻求个体健康、追求自由平等、追逐个性解放的方式,遵守规则、坚守诚信、恪守承诺、信守合作、珍惜荣誉恰是体育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和“健康中国”理念落实的关键。一个生机勃勃的民族,必定是国民体魄强健、身心健康、精神昂扬的民族。

登山运动的开展离不开高校的支持,高校能够给登山运动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同时登山运动能够丰富高校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挑战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发展登山运动为契机,更好地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为普通大众提供登山健身服务;积极挖掘登山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更好地推动的爱国情怀的树立,让普通大众在活动中了解中国登山文化,发扬登山运动增强身体素质、锤炼优良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相如,凌平,卢峰.休闲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6.

[2] 袁宏.登山文化源流探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 29(5):27-30.

[3] 姚路嘉.中国古代登山活动的历史考察[D].山东体育学院,2017.

[4] 宋凯丽,毕啸南.重阳节的传承与保护[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2(6):24-28.

[5] 佚名.珠峰辞典[J].中国测绘,2005(5):164-186.

[6] 谭作军.建国初期登山运动考辨[J].兰台世界,2012(25):

82-83.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全民健身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对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全民健身新闻的突破与深挖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