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萍 张丹 余谦 熊宇航
[摘 要]基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需要,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安康学院为例,采用SPSS18.0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状况进行了线性相关性分析,从新生入学教育、学分认证、课程教学改革、学习过程指导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策略
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状况调查的背景
1.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了“学习革命”,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多元协同、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服务及时的高等教育云服务体系,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因此,在“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2.加快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设在地级市,大多是所在地市唯一的本科高校,与地方有着天然的、紧密的联系,能够直接满足区域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重需求,是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力量[1]。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源質量普遍不高,大多学生表现出自控能力较差,学生入校后,脱离了高中时代父母老师“监控式”管理,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相对“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能动性不足。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工作、适应社会,更好地服务地方,是新建地方本院校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理论之父Henri Holec认为,自主学习即“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自主确定学习目标,二是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三是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学习策略;四是监控自身学习过程;五是评估学习效果[2]。也有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或学习方式,如余文森等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3]。还有学者将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进行自我规划,设定学习目标、计划,运用多种互联网技术优选学习资源和学习模式,并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主动习得知识,获取学习成果[4]。
上世纪50年代至今,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自主学习展开了深入研究。有学者对现有文献进行概括总结,对自主学习的界定划分为三种:一是能力说,把自主学习看作是一种学习能力;二是行为说,把自主学习看作是一种学习活动;三是模式说,把自主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模式[5]。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安康学院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到3050名学生回复,人数占在校生人数近1/3,其中:大一学生人数占37.9%,大二学生人数占25.91%,大三学生人数占31.22%,大四学生人数占4.98%(由于大多数大四学生在顶岗实习,所以占比较低)。此次受访学生95%都是目前正在学校学习的学生,调查结果更能说明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学生专业类别涉及文史类、理工类、经管类、艺体类等,基本涵盖了安康学院所有专业。
2.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设计主要围绕学习目的、学习计划与执行情况、对业余时间的利用、自我控制力、学习方法以及一些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进行设计。
3.数据处理
(1)问卷中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
(2)变量定义。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设置问题20项,将自主学习的程度设置为因变量,根据在校大学生的实际,将性别、年级、学习习惯、自控力等19项因素设置为自变量。尽管涉及内容有限,但通过模型的拟合度分析,自变量基本能够解释因变量的变化。结果如表2及表3所示,表2可以得到模型修正后的R2为0.236,虽然不是很高但不影响模型的应用。自变量的相关关系及显著性如表4所示。
表3的结果表明模型整体的拟合程度较好。由P值<0.05,可以得到模型整体的拟合程度比较显著,模型能很好对因变量作出解释。
由表4可看出,所有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10,表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说明本次问卷各项目的设计是合理的,不存在重复性。从自变量系数的显著性上看,本次调研的项目中有14项P<0.05的系数比较显著,具体可归纳为四类:
1.显著正相关因素分析
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性别、专业、学习态度、课余时间、上网目的、通过网络选修课程、解决学习问题采用的方法、自控力、对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的认识、学习流程。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女生比男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强,可能由于样本中女生较多,在本次受访中女生占73.14%,男生占26.86%。
文史类和艺体类学生相对于理工和经管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比较弱,原因在于文史类和艺体类学生一般学业压力要相对小于理工和经管类学生。
学习态度越不端正的学生学习自主性越差;课余时间用来做兼职、逛街等的学生学习自主性比看书学习,补充知识的学生差;上网的目的主要是查找资料的学生,比上网聊天以及娱乐的学生学习自主性强;学习的自主性越强的学生越是倾向于通过网络选修课程。
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能利用各种手段查找资料或询问老师及同学的学生,比遇到不懂的问题搁置不管的学生学习自主性更强;学生的自控能力与学习自主性之间是正比例关系,自控能力越强的学生越倾向于自主学习。
通过“预习—上课—复习”过程进行学习的学生,是因为他们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只依赖课堂学习的学生表现出更强的学习自主性。
2.显著负相关因素分析
显著负相关的因素是年级和预习方式。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强。众所周知,学生在中学的学习有代课教师和家长时时督促陪伴,低年级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还保留了中学学习时的惯性,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但不可否认的是,考上大学,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进入大学后,学习也不再像中学时那么重视了。能在课前通过阅读教材,圈画知识点并主动上网查阅不懂的问题的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强,这类学生往往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
3.显著负相关与预期值存在差异的因素分析
一是显著负相关与预期值存在差异的因素有:学校的硬件设施、制定学习计划及其实施情况。
二是学校硬件与自主学习能力显著负相关,表明学校硬件设施并不能直接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
三是学习计划与学习自主性显著负相关,表明学习计划性越差并且越不能坚持完成计划的学生,其学习自主性也越差。
4.显著性不强的变量的解释
学习动机与学习自主性的关系为正相关但不显著,表明以完善自我或为找个好工作而学习的学生比应付考试的学生更能认识到学习自主性的重要。但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对其学习自主性的影响并不明显,说明学习动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学风状况与学习自主性的关系为正相关但不显著,表明学风越好的学生学习自主性越强,但这种影响关系并不明显。这充分说明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此外,不受处罚是否会逃课以及逃课的原因与学习自主性负相关但不显著。
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學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1.进一步优化入学教育的内容结构,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为使新生尽快适应和了解大学情况,入学后,都要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面对生源底子薄、自控力弱等现实状况,建议入学教育除了常规内容外,还应围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专题讲座。可以邀请教师、高年级学生及毕业校友从专业发展、学习方法、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等方面与新生进行交流谈心,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大学学习观,以尽快养成在无家长、老师照管陪伴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习惯,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2.创新学分认证办法,营造自主学习环境
目前,学生都是通过在校课堂学习获得公共基础必修课、公共基础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在“互联网+”时代,学校应该改革学分认证办法,对部分课程学分(如公共基础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允许学生通过各种慕课平台进行在线学习,获取了结课证书,即可认证学分。这样一来,既有利于学生接受到校外优质资源教育,又有利于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学校应积极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全面开放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机房等,为学生自主学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等搭建平台、提供便利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讲座、科技竞赛等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6]。
3.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高校课程教学目标大多是侧重学生对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教改示范课”“混改”“考改”“课改”等虽已在各新建地方院校深入广泛地展开,学校与教师也积极投入,但对这些教学改革项目进行考核时,关注更多的则是教师做了哪些改革,有哪些支撑资料。毋庸置疑,进行教学改革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现代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但结果却是教学改革侧重于“教的改革”,而忽视了“学的改革”。教学改革应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应能够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否则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建议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并作为课程改革考核的指标。在课程论领域,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自主学习应被看成课程实施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对之加以研究[5]。
4.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指导
自主学习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教师的持续引导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制能力、对信息资源的选择能力和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能力,都需要在院校和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7]。
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在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中,现在很多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中,很少有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习)及课后复习。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强调以学为主,采用探究式、问题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横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更大的学习收获,全面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5.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大学阶段是学生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生规划、人际关系、经济问题、情绪易波动等问题。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予个性化指导,从而真正地从知识的讲授者变为学生生活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协作者。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性互动,有助于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贺金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建设高教强国进程中的历史使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第7-11页。
[2]郑红梅:《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13期,第66-70页。
[3]张新莲:《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和探讨》,《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第175-177页。
[4]靳瑞霞:《“互联网+教育”时代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7年第22期。
[5]章玳、赵倩、杨晓焱:《基于在线课程的成人自主学习调查分析》,《成人教育》2016年第3期,第31-35页。
[6]佘雅:《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和培养途径研究》,《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年第9期,第202-203页。
[7]武丽志、丁新:《学生支持服务:大卫·西沃特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第1期,第25-29页。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陕西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