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在化学教学中的参与度

2020-05-20 15:05丁丽君
求知导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参与度化学教学初中生

摘 要:在初中,化学这门课程具有启蒙意义,它可以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接触的知识与现象比较贴近生活,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理解能力。学生若能更好地参与到化学教学中,不仅能增强他们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还能在日后更好地运用化学。

关键词:初中生;化学教学;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1-0074-02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时期,是一切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教育影响着人的一生,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也是极为重要的,但初中生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有时对学习的参与并没有很高的自觉性,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新的策略方法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化学这门课程具有启蒙意义,它能为高阶层的学习打基础,而且接触的知识与现象比较贴近生活,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理解能力。世界由物质组成,而化学的研究就是在分解整个世界,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奥妙,开阔新的视野。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在化学教学中的参与度呢?笔者做了以下思考。

一、增强学生投入化学教学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样的现象:不论是教科书的编写,还是中考试题的呈现,抑或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都注重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因为大家都明白:单纯理解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运用,才是教学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在让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而且更应该让他们知道“能用它来做什么”,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才会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做好课前的导入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了解一些化学的发展历史以及相应的化学家,教师可以据此做好课前的导入和铺垫工作,利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时,以故事引入,向学生讲述它的排列者以及其演变过程,使學生如同在听一个故事一样,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那些化学家的学习精神也会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化学

化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科学,生活也离不开化学。学生学习化学不单单是为了取得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将所学习的内容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章节中“铁的冶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生活中金属铁的可利用之处,如建筑材料、日常用品等,这样,学生在这些生活经验中就能了解化学,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化学学科是一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这些知识,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抛出实验问题,培养学生参与化学的动手能力

这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来吸引学生,化学本身不同于一些基础科目,它是开放性的,需要学生不断地以实验来理解其中的道理并记住知识,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起到引导作用,不时地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组成两人或三人小组自行研究出结论,比如,提出问题:怎样制取氧气,粗盐怎样提炼,加热碱式碳酸铜会发生什么现象或者怎样将污水过滤成可以饮用的水等,提供好器具,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由浅入深地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学好化学的奥妙就在于自己动手得出结论那一刻所产生的成就感,在学生眼中,这门课是有趣的,是吸引人的。对于世界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这一观点只要接触过化学的想必都会有一定的了解,研究化学就像是在分析整个世界,这种奇妙感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教给他们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试验。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这样得出的结论就不止一个,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如在中和反应的实验中,教师应依据实验目标要求学生自行组成小组,让学生选择所需的实验器材。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应发挥指导性功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在合理的引导下,学生基本能顺利完成实验,对各类实验能自主进行分类归纳,找出此类实验的共通之处。

三、实行开放性教学,拓展学生参与化学教学的广度

化学是一门很神秘的学科,生活中也到处充斥着化学,要教导学生留意身边的化学现象:如何去除暖壶内部的白色固体;被蚊子咬过后,为什么用肥皂水洗洗便可以抑制瘙痒;铁丝遇水会生锈是如何造成的等,借助所学的化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提高其化学素养,同时, 让他们自己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得出结论。学生在查阅资料、动手实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和方法,让化学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书本教学。初中化学不仅仅包括简单的理论知识和一些生活小现象,在这基础上它还有更高层次的实验,这个时候的化学不仅是学习更是探究,很多现象与试验会很复杂,往往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论证才能得到,所以,学生必须观察自己身边的现象,只有大量了解了生活实际中的物质规律和基础,才能更高效地进行试验,学生才能参与进来。大部分学生在一门课屡次失败的情况下兴趣会慢慢减少,最后对这门课就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不再去认真探究,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所以,教师不能放任这种情况。例如,我让学生进行几种铵肥检验的实验,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做,在我告知了实验方案后,学生虽然开始了实验,但是却很茫然,很多步骤都是错误的,因为学生不了解日常生活的规律,对一些现实中的铵肥没有基本的认识,这样下去学生自然就失去了继续研究的意愿,那么这样的教学结果就是失败的。无论是研究化肥的种类,还是铵肥的检验,在进行实验时,教师都要教导学生一定的规律以及技巧,接着让学生自己运作,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时间给自己利用是非常值得的,这样他们对教学的参与度也会大大提升。

四、采用小组教学促使更多学生参与到化学教学中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在摸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新时代提出的新的教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相对比较成熟,抓住建组方式、讨论问题的提出、课堂评价三方面的关键可以有效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1.建组方式应多样化,提高学困生的参与度

建组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实施的最关键的部分,是提供合作学习的必要环境条件。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建组工作。而一般建组是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的。这样利于组内学优生对学困生的帮助,带动学困生的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学习目的。但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困生被冷落,没有能力参与到讨论中来。这样就打击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要从所学课题内容、班级实际情况出发,适当调整小组间成员,建组方式多样化。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沪教版下册第六章第一课题《溶液》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了“溶液”“乳浊液”的定义和特征以及“乳化”的概念后,我提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洗干净衣服上的油渍,请问这二者的原理相同吗?让小组合作讨论,此时我发现一些小组成员里的学困生不知所措,他们在小组中根本就插不上嘴。于是我把小组中所谓的弱势群体,重新组成小组,然后一一指导。这样他们在我的指导下,慢慢地理解了“溶液”等的概念,后来还轻而易举地说出了思考题的答案。从他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他们的喜悦以及学习的渴望。这种建组可以叫作“异同质混合型小组”。再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机建组”,或者组建“同质型小组”,即“组内同质,组间异质”。不同的建组方式,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把建组方式多样化,注重学困生的学习,以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

2.问题具有探究性,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并不是提出的所有问题都需要浪费时间讨论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候学生讨论一点都不积极,课后我调查、总结了一下原因。发现问题过于简单,大家都知道。而化学学科又是一门实验探究性的学科,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很适合具有探究性的学科。

例如,在学习了九年级沪教版下册第七章《酸和碱》之后,我列出了几道相关的测试题:①洗滌剂(如肥皂、洗衣粉等)是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大多显碱性。小红取了少量用来吹泡泡的肥皂水,用pH试纸测试的结果是pH___7(填写“<”“=”“>”),若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无色酚酞(化学式C20H14O4)试液,肥皂水呈___色。酚酞是由___种元素组成,酚酞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②制作松花蛋所用的配料主要有纯碱、生石灰、食盐、水等物质,制作时需要将它们混合并充分搅拌。回答下列问题:A.写出制作过程中能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B.制作松花蛋的工人有的说“纯碱溶液显碱性”,有的说“纯碱溶液显中性”,请你利用pH试纸测定纯碱溶液的pH值,简述测定方法。我让学生讨论寻求答案,这种与生活相关的题目很吸引学生去积极地探讨,因此课堂效果很容易达到预期目标。

不得不说,化学开创了新的未来,提高初中生对化学教学的参与度,同时也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能力等是教师的责任所在。对于化学这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最主要的目的,教师也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掌握学生的想法,并实施相应的方案,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理活动。强迫教学下的产物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有在相互理解的情况下,才能积极地开展出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想要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教师必须循序渐进,懂得随机应变,教学并不是死板的,特别是化学这门课,是非常有意思的,以多元化的方式来诠释这门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世界,相信会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吴金虎.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1(78).

[2]于鸿艳.浅议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2(17).

[3]舒友钊.浅谈高中学生持久化学兴趣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版),2010(5).

[4]陈彦芬.新课程背景下对化学史教育价值的再认识[J].衡水学院学报,2009(4).

作者简介:丁丽君(1987—),女,江苏阜宁人,中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学。

猜你喜欢
参与度化学教学初中生
在线教学下的大学生内在动机和参与度探析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