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只有正确地把握“认读英语词语”的时机,才能避免学生过早地接触英文文字。要改革小学英语教学中以“认读单词”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需要对《英语课程标准》一级目标中的“在指认物品的基础上认读词语”进行深入的理解,运用直观教学法和TPR教学法开展“指认物品”的教与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自然拼读法”进行词语的认读。只有遵循语言学习顺序的教学方法,才能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认读词语; 指认物品; 直接教学法; TPR教学法; 自然拼读法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0)01-0056-04
一、研究背景
在语言教学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中,读与写的技能是排在听与说之后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直接进入认读单词阶段,忽略听说技能的培养,把朗读和背诵当成听说技能的训练。
在学习新词语时,教师们习惯一开始就出示写有文字的单词卡或把要学习的句子书写在黑板上,甚至直接让学生打开书进行认读单词或句子的活动,也有部分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语音输入并创设相关的环境进行音义连接,但是这个过程相当短暂,在没有确认学生是否理解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出示单词卡或打开书本看句子或在黑板(或PPT)上展示文字,开始认读单词或句子。这类教师的口头语是“这个单词(句子、课文)怎么读”,他们通常把正确朗读或背诵对话和课文作为的教学目标和主要评价标准。
文字的过早介入的后果是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据调查,中国在校大学生听说能力相当薄弱[1],而他们在英语启蒙时期基本都是从学习字母和文字开始的。对于在启蒙英语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过早进行文字的认读或者把注意力集中在阅读上,只能给学生未来听说能力的发展带来破坏。低龄阶段的学生有着天生的听觉敏锐系统,可以识别不同的音;同时又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语音语调。文字的过早介入,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把学习过程从“听语音——看情景——理解——模仿——说话”变成了“看文字——朗读——读书”,把学习目标从“说英语”变成了“读英语”,从“听有声的语言”变成了“读可见的文字”,从而彻底地破坏了学生的听说系统,把一门有声语言学成了“哑巴语言”,导致了学生 “离开文字符号就无所适从”的尴尬后果。“语言是说的话,而不是写出的文字”[2],美国语言学家莫尔顿(W.G. Moulton)提出的这个观点尤其适用于儿童外语启蒙阶段。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让教师能正确把握认读词语的时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一级标准中读写技能第二小点“能在指认物品的前提下认读词语”[3],给教师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二、“能在指认物品的前提下认读词语” 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能在指认物品的前提下认读词语”是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的手段,其内涵:一是从语音入手学习语言(不是从认读文字开始);二是通过创设环境让学生理解语音的意义(不是通过母语的翻译);三是通过学生的动作确认其是否明白语音的意义(不是通过翻译、说话或文字形式的反馈);四是在语音和实物之间产生了稳固的联系之后,根据语音推断其文字形式,从而认读文字(不是先认读文字,再理解其意思)。该标准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首先,它体现了外语学习先听说后读写的原则。“能在指认物品的前提下认读词语”厘清了一个语言学习的顺序问题,即在听辨语音和意义的基础之上再进行文字的认读。英国著名外语教育家帕默(H.E.Palmer)指出,通过听力吸收开始的外语学习是正确的;而通过文字朗读的开始,会造成“离开文字就无所适从”的后果,是不良的学语习惯。帕默主张在外语学习启蒙时期设置一个“听力训练阶段”,以“养成能初步直接听懂他人说话的能力和习惯”,以及“习惯于正确的外语语音和语调,为今后说话,留有样本” [2]。这个观点为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打下基础。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首创的全身反应法提出了“听力基础上发展口语能力,口语能力基础上发展书面语能力” [2]的外语教学顺序。帕默与阿歇尔的外语教學观点在“能在指认物品的前提下认读词语”的过程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其次,它体现了外语学习的情景性原则。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3],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情景教学法认为,充分的情景创设,既能加速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也能提高其听说读写的技能。“能在指认物品的前提下认读词语” 所指的“物品”即是语言情景,不仅包含实物、图片、玩偶、绘本、PPT、简笔画、视频、学生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学校以及社会的真实环境,更是包含有丰富的语言有声环境,即配合物品出现教师的标准而准确的有声英语或录音视频中出现的有声英语。“物品”准备充分,声音准确生动,才能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语言,才有完成“指认”的目标。
第三,它体现了儿童学习的趣味性原则。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把“能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3]作为情感态度的第一标准,要求教师在启蒙阶段把听说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英语理解与表达的形式,采用听、说、玩、演、唱、视听等形式表现英语语言习得和运用;采用听、说、玩、演、唱等形式促进英语语言的发展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全身反应教学法为基础的“能在指认物品的前提下认读词语”通过生动活泼的反应创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画画、游玩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兴趣、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从而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能在指认物品的前提下认读词语”的基本教学方法
在儿童英语启蒙阶段能否真正实施“能在指认物品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这一标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相关教师积极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并开展相关的教学方法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通过“直观教学法(Direct Method of Language Teaching)”开展“指认物品”的教学过程
语言的直观教学法是研究者通过观察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所总结出来的一种“不需要母语,直接用目的语进行交流”语言教学方法[4]。学生通过观察、听、模仿等途径进行外语学习。因此,用直接教学法时,让学生渗入在丰富的外语环境中是最為重要的条件。
教师要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一要打磨自身的英语口语并提高语言在课堂上的实际运用能力,并且有效运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有声资源,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标准的、有效的语言模仿对象。调查发现,部分教师课堂上只通过读课本的英语内容作为语言环境,课堂上母语比英语多。课堂上使用母语过多导致的结果,首先是学生由于没有观察、模仿的对象,语言能力得不到训练和发展;其次是缺乏体验实践语言的真实语境,使得教学过程机械枯燥,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影响他们未来的英语学习;同时,使用母语过于频繁,干扰语言学习环境,降低了学习效果。二要在教学中利用日常的生活环境,如硬环境包括教室的座椅、风扇、窗门等,以及学生所带的文具、教师和学生本人的外貌、衣着等、可以带入教室的实物,以及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当地气候等;软环境可以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经历、社会事件等。三要有效利用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如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挂图、模型、实物,积极利用音像、多媒体以及网络等现代化教学资源,提供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测试、体验真实语言的语境。这是实现“能在指认物品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目标的保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硬环境创设的途径上比较单一[5],以课本、PPT和单词卡为主,而使用简笔画、表情动作、音像资料、绘本等教学资源相对较少。
(二)通过“TPR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实现“指认物品”学的目标
由James Asher提出的TPR教学法,也称全身反应法,是通过身体的动作进行外语教学。也就是教师通过身体动作进行语言的释义,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来传达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在“能在指认物品的前提下认读词语”的过程中,我们用TPR教学法检查学生的听力理解结果。
现实中部分教师不善于用外显动作开展听力理解活动。大部分教师在设计听说活动和反馈现实中使用“听录音(教师)回答问题”的活动形式[6],还有部分教师通过文字选择答案或用母语翻译作为听力理解反馈形式。
“回答问题”式的反馈活动是教师忽略大部分学生学习体验的表现。启蒙阶段的儿童由于模仿时间有限、或未能真正理解语音的意思、或羞于开口,不能用语言回答问题。这样的结果不仅让学生也让老师有挫败感,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选择文字答案”的方式对于还没有打好听说基础,同时又未达到文字认读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而过多的母语翻译则会让学生的英语思维受到干扰,不利于英语语言的发展。因此,帕默建议在学生认知语言材料之前“决不能鼓励和期望任何语言内容的主动产生”[2],更不能在听说口语还没达到相应的水平时就开始文字和阅读教学。那么,“能在指认物品的前提下认读词语”中的“指认物品”,或者说“要求对听到的话做出反应”就可以解决以上的问题。“能在指认物品的前提下认读词语”可以成为儿童英语启蒙时期最有效的听力理解评价方式。
在开展“能在指认物品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的活动时,可以设计TPR活动的各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如:用手“指一指(Point ...)”“摸一摸(Touch...)”,也可以指用其他工具,如用鼻子“闻一闻(Smell ...)”、用眼睛“看一看(Look at...)”、用小锤子、小球“敲一敲(Hit...)”,还可以延伸至其他动词,如“把......给我(Give ...to me)”“把......拿起来(Take ...up)”“给我看( Show me ... )”“把......打开(Open ...)”,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听一听,做一做”“听一听,画一画”“听一听,演一演”等带有游戏性质活动。而这里所说的“物品”不仅仅可以理解为一件东西,也可以理解为人物、场景、动作。这种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活动还实现了语言的运用目的,增加了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通过“自然拼读法”(Natural Spelling)达成“认读词语”的目标
英语作为拼音文字,是具有易听、易读、易写特点的语言和文字。只要学生具有基本的拼音能力,哪怕是汉语拼音的能力,就可以通过听声音来辨别英语文字了。在“直接教学法”和“TPR教学法”的“指认物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了大量听辨训练的经验,获得了较多的语感和语音信息。基于这些语音语感的优势,通过自然拼读法认读单词,并利用英语文字的拼读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汉语拼音能力,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掌握英语字母和组合的发音规则,水到渠成地达到“认读词语”的目标。
四、结语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3]。这一理念告诉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学习结果,更要注重教学的过程。“能在指认物品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的语言技能目标的提出,正是这个理念的具体体现。作为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们需要认真学习领悟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教育能力,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 “能在指认物品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的教学活动,为处于语言启蒙阶段的儿童打开英语语言奇特的大门,为他们未来的英语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静静.谈当前大学英语听说能力现状及其成因[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
[2]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4]欧阳智英.浅议外语教学中的直接教学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64).
[5]吴欣.我国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1
(4).
[6]朱浦.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颜晓芳(1965-),女,广西梧州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儿童英语教育教学以及西方儿童文学。
[责任编辑 杨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