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丽萍
摘 要 高中階段是每个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培养科学素养的必要阶段,也是需要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的时期,不容忽视,同时每个学科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现在要研究的就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重点培养其化学核心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展开讨论研究。
关键词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3-0135-01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拥有缜密的思维,恰当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传授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将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当学生自身化学素养得到提升,就能将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熟练的实践技能以及创新意识等相结合,更加符合国家对于化学相关的专业性人才的高要求。
一、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制度在进步的同时还存在不足,应试教育让许多学校、教育工作者更大层面上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尤其是高中阶段,对于化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等要求较高。这就导致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视度不够,使学生的化学水平局限在理论知识方面,实践能力以及化学核心素养都需要有待加强。化学核心素养的缺失或者低下,都会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不可预计的不利影响。尤其是从高中过渡到大学阶段后,落差体现得尤为明显。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不足就是最大的问题。
二、构成化学学科素养的要素
化学核心素养可以概括为五大方面,分别是:学生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能力、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分析化学元素的必备能力,也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是学习好化学平衡的重要基础,也是化学思维的象征;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和获得真实有效实验结果的关键所在;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立场。
三、以培养核心素养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
(一)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能力
对学生进行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能力的锻炼,是培养化学核心素养重要且最基础的一个步骤,分析化学元素、认识不同物质,并具有对其进行分类的基本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并熟练掌握分析问题,懂得从微观和宏观这两个角度分析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
在学生理解和看待问题的时候,需要一种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做支撑。通过讲课让学生在遵循客观发展规律的同时,运用多角度、多方面的思维看待化学内容和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质
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总结,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具备一种良好的模型认知和证据推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保证在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增加实验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将科学理论记牢,明白操作流程的逻辑关系和模型设计。遇到重、难点,老师帮助学生巩固加强相关知识,与此同时,也要通过各种验证、推理,反推对方程式配比进行证明和记忆。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质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严谨的科学探究以及反复验证。教师要有严谨的态度,以此来教育学生对各种化学内容的探索和创新,让学生在及时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提高化学核心素养。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化学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和贡献,某种意义上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绿色化学观念。在塑造和提高高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必不可少,甚至也是关键一环。教师应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权衡利弊,绝不能出现对社会造成损失的情况。
四、结语
一个轻松高效的化学课堂是对学生以及教师基本化学核心素养的肯定。这样的成果绝不是凭借教师或者学生的一己之力实现的,它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努力,尤其是高中阶段,这么重要的过程,任何人都不可松懈。同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属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老师的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设计,加上学生谦虚好学、孜孜不倦的精神,以及师生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都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以及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JCJYC1907145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沈旭东.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解图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0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