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梅
摘 要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树立游戏精神,建立科学的游戏教学思路,并合理开展游戏教学活动,以幼儿的实际需求为指导,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发展,实现游戏教学目标。本文通过探讨游戏精神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的应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6,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3-0054-01
幼儿园是幼儿早期教育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形式直接影响着幼儿早期发展,游戏化教学是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征与兴趣需求所开展的教学形式,是有效实现教学目的,引导幼儿兴趣的教学方式。在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游戏精神,并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游戏精神的有效渗透,从而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游戏意识,养成良好的游戏规则与秩序,为课程教学游戏化的开展奠定基础。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游戏精神的内涵
(一)强调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感受和意愿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开展的目的,是以游戏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在游戏中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能力并形成一定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是非常重要的,游戏化教学的开展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意愿,以游戏精神的感染引导幼儿自觉、自愿的加入游戏活动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游戏精神的关键所在。
(二)强调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和体验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开展,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情境、趣味的游戏形式,并引导幼儿自主参与游戏。在这个过程当中,幼儿应当作为游戏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应当承担的是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
(三)强调幼儿在游戏中的收获和价值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开展,应当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能力,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成长、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并感受自我的发展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自我成就感和满足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感受会给幼儿的内心带来愉悦,刺激幼儿对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活动展示出更大的参与意愿和热情,并帮助幼儿建立一定的价值理念。
二、游戏精神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关注幼儿需求,解读幼儿行为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主体是幼儿,游戏教学开展的目的是以幼儿的感受和需求为出发点,将教学内容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呈现,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烘托良好的教學氛围,引导幼儿自愿加入游戏当中,实现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感受和体验是教师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开展,应当以幼儿的实际需求进行游戏设计,观察幼儿的行为,捕捉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特征、状态和需求,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以更好的发挥游戏教学的效果,践行游戏精神的内涵。
(二)制定适合的游戏内容
幼儿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可以说幼儿园为儿童提供的游戏化教学活动,直接关系着幼儿的早期发展与成长,也直接影响着幼儿在幼儿园的体验和感受。要充分发挥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的作用,应当从氛围的打造、情感的渗透和游戏教学水平的提升等多方面入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多样化的游戏内容和形式为幼儿提供更加富有趣味的游戏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积极参与,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玩中学”,为游戏精神的贯彻与渗透提供有效途径。
(三)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游戏素养与游戏化教学能力
要践行游戏精神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的而应用,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对幼儿来说,幼儿园教师的态度、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状态、行为和习惯等表现都会直接影响幼儿对游戏活动的意愿、兴趣、情绪和行为。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们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更愿意与老师一起参加游戏活动。也会因为受到一位老师的批评或漠视,而对老师的课程产生恐惧、抵触心理,甚至表现出害怕参与游戏,不愿去幼儿园,自我封闭等情况。因此,游戏精神的应用要求教师应当时刻注重自己在游戏活动中的情绪、状态、态度与言行,以自身的活力与感染力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以春风化雨的态度关心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需求和状态,在循循善诱的过程中将游戏精神进行渗透,从而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结语
游戏精神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的应用,应当真正站在幼儿的角度,以尊重、平等、开放的教育理念为核心,以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需求为指导,以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设计为手段,提升游戏教学的有效性,践行游戏精神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俊凤.游戏精神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6(51):7.
[2]向娇.倡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中外交流,2018(50):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