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细琼
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实现古诗的审美化教学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一、通过读、唱,感知诗歌的音韵美,产生愉悦的审美心境
(一)在有章法的读中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知识。比如,四言二顿,每顿两个音节;五言三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停顿知识之后,才能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
(二)在粤语朗读中感受诗歌音韵美
由于粤语有九个调,所以听起来抑扬顿挫,层次感非常明显。如学习杜甫的《蜀相》时,用粤语读诗,特别有韵味,这就是用粤语读诗带来的独特美。
(三)在唱中产生愉悦的审美心境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经典咏流传》的节目形式,让学生把古诗唱出来,产生愉悦的审美心境。如《孔雀东南飞》《念奴娇·赤壁怀古》《琵琶行》等,均被谱曲吟唱过,可以让学生在唱中感受诗歌的音韵。
二、从诗歌内外语境感知诗歌情感美、空白美、意蕴美
诗歌的内语境是指文本语境,诗歌的外语境是指社会环境。利用诗歌内外语境去读诗,我们会发现许多不一样的美。
对于诗歌内语境,我们可以针对诗歌语序颠倒现象,让学生感知诗歌音韵和谐美或情感表达之美。如王昌龄《从军行》中“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实际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突出强调在外守边的士兵想念家乡亲人的情怀。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揣摩诗中字词、填补诗中省略信息等方式,感知诗歌的意境美、表意美。
对于诗歌的外语境,我们更多的是通过知识背景和文化语境去感知诗歌内涵丰富之美。一位教师教学王维的《辛夷坞》时,先从诗歌的浅层次解读开始,然后让学生结合王维的生平经历再读诗,当学生得出“以花开花落,无人欣赏,写诗人自己对于生命流逝而才华不展的悲哀”后,适时展示“王维与佛学”的相关资料,通过进一步思考,最后得出一个新的认识,即辛夷花所引起的,是王维对于佛家禅境的思考:不随天时而变,不因人事而动,方得禅心。
三、通过设疑或专题探究,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古诗教学时,在看似平常处设疑,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可以深化审美体验。如学习杜甫的《蜀相》时,针对诗中对诸葛亮称呼的多样化,可以抛出问题:为何诗人对诸葛亮的称呼各不同,这是无意为之还是有意为之?
此外,在诗歌教学时,我们还可以结合所学诗歌,让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學生审美能力。
四、通过创设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审美创造
中国诗歌诗画一体,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收集或制作的FLASH、图画,来缩短学生生活与古诗内容的时空距离,调动学生对诗歌形象、意境、情感等的理解。
还可以通过改编诗歌、演诗歌、创作诗歌的方式,鼓励学生的审美创造。这样的改编、创作活动,既能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能激起学生学习古诗和审美创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