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读带自读,以自读促课外阅读

2020-05-19 15:20刘彦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教材记叙文课外阅读

刘彦

现行统编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分教读和自读两类课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的做法是教读作为重点多讲一点,自读就少讲一点,差别就是所用时间的多少。

其实教读和自读两种课型的区分,是有讲究的。教读课主要教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而自读课,让学生自己读,把教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中,自己去体会。

统编版教材格外注重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那么,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

一、改变教读方法,教读课文变“教本”为“范本”

(一)重在设计阅读方法

不同的文体阅读方法不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只着眼于单篇文章的阅读,而要着眼于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的讲解与引导。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可分为记人的记叙文、记事的记叙文。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着重刻画人物性格,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阅读这类文章,主要设计一些复述类的问题:这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过程如何,最后的结局怎样,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二)重在激发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法”“悬念法”“类比法”“激将法”“比赛法”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重在创新评价机制

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同,学生尤其如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创新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实实在在感觉到学习的成就。如某校实行的“星卡评价”机制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或是课外阅读中表现优异,可得一张积分卡;当攒到10张积分卡时,可评为“一星少年”,以此类推,直至“五星少年”。这种评价机制抓住了学生的好胜心,促使其不断进步。

二、转换阅读空间,课内课外相辅相成

语文学科的大容量性要求我们的阅读空间不能只放在课堂上、教材中,而应是课内课外相辅相成。在新教材中,每一篇文章后面的“积累拓展”都设计了相关的课外阅读任务,或是阅读与之相关的文章,或是进行仿写,或是同质作品的整合,或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如《〈世说新语〉二则》后的“积累拓展”就把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都罗列出来让学生去感受。善于运用文后的“积累拓展”持续进行阅读的推荐、交流、展示、激励,学生一定会喜欢上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其效果是多做題、少读书不能相比的。

陶行知先生曾说:“解放头脑,让学生能想;解放眼睛,让学生能看;解放双手,让学生能干;解放嘴,让学生能谈;解放空间,让学生能接触自然;解放时间,让学生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若在新教材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真正做到了这六大解放,也算是初步掌握了新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方略了。

猜你喜欢
新教材记叙文课外阅读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