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于 洋
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进度。
以往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的是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常被称之为“铁公基”,它们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无法满足要求。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个相对概念。
早在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首次提出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议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开年后首次国常会再提出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25个省市政府推出新基建计划,其中21个省市表示将推进5G建设等相关工作,8个省市提出明确的5G基站数量建设规划。截至3月1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南、云南、四川、重庆、宁夏等13个省市区已发布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清单共涉及10326个项目。8个省份公布计划投资额合计33.83万亿元;另有8个省份公布的年度投资额合计2.79万亿元。
以北京为例,其投资计划中包括100个基础设施项目、100个民生改善项目及100个高精尖项目,部分项目涉及新基建概念。
根据2019年投资完成额测算,新基建总投资占比不到5%,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建仍占据大头,仍将作为稳增长的核心。而“新基建”代表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未来政策有望持续加码,将成为未来基建投资中一个较大增量,其投资占比预计也会不断提升。作为新时代新的基建投资周期,更强调精细化、差异化的政策,多省陆续发布了重点项目清单,既能保障总的投资额起到稳增长作用,又能避免资源浪费,而七大新领域将为基建投资的持续增长注入更多活力。
无论是“新基建”还是“传统基建”,都需要工程机械设备,基建投资结构的调整对工程机械设备需求量不会产生显著影响。目前“传统基建”投资占比占绝大部分,接下来仍将作为稳增长的核心,而“新基建”具备高弹性,将为基建投资持续增长提供增量,未来其投资占比有望逐步提升。在“传统基建”投资稳步增长、“新基建”政策不断加码的新基建投资背景下,工程机械设备还将持续保持需求。
无论是传统基建还是新基建,对挖掘机、工程起重机、混凝土机械等都有着强劲的需求,基建投资结构的调整对工程机械行业需求量影响不大。以特高压建设为例,汽车起重机在特高压铁塔施工吊装中必不可少,由于铁塔数量较多、重量大、高度高,对不同吨位的汽车起重机有着广泛的需求。一般塔腿及塔身40m以下部分常采用35t、50t等型号汽车起重机,铁塔中部可采用100t、130t等型号汽车起重机,而铁塔上部,根据铁塔安全高度可采用260t、300t等型号汽车起重机。以一个施工段12个塔基(每2个塔基之间距离约0.5km)为例计算,在1个月左右的施工周期中大约需要5台不同吨位的汽车起重机。另外,铁塔一般固定在地面4个混凝土塔基上,也需用到混凝土机械施工,其他新基建投资对各种工程机械设备也有着广泛的需求,“新基建”投资的快速增长将增加工程机械设备的需求弹性。
随着“新基建”进程的不断推进,将会出现特大型的智能化项目,比如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等。伴随项目建设朝着大型化、复杂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综合大体量建筑不断涌现,建筑产品趋于复杂,结构功能需求多样,新型设备不断涌现,智能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的加快发展,将出现各个领域的综合管理平台,比如智慧工厂的建设投资会进入工业各个领域,加快工业智能化的发展,提高智能制造的水平,降低人工成本。未来的智慧工地通过数字技术的综合应用,不仅仅是对工人门禁刷卡、环境扬尘监控、工地远程视频监控、起重机械和危大工程的信息化管理预警,而是要实现对施工机械的远程操控,切实解决工程机械使用安全难以保障、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将智慧工地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构建项目建造和运行的智慧环境,最终推动工程建设行业向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其中离不开智能化工程机械的基础支撑。这些势必将会加速建筑业、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
在持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的关键时期,中央按下“新基建”快进键,必将稳定经济社会运行、提振制造业、带动各行业发展。组成新基建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相互支持、相互支撑。随着新基建的加速建设,一定会带来产业的高速发展,也会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成效率更高、能力更强、智能化水平更高的新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