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平
(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放射科 江苏 溧阳 213300)
踝关节后方撞击综合征具体指的是过度应用踝关节或急性创伤造成的后方组织损伤现象,其会导致踝关节后方跖屈时出现严重痛感。就目前而言,临床方面主要将被动跖屈试验和诊断性封闭试验作为依据对本病进行诊断,缺乏统一性的影像学诊断标准[1]。MRI 作为借助强磁场中原子核出现共振所得到的信号进行图像重建的方式的新型成像技术,其可以清晰显示出软组织、骨质、肌肉病变情况。本文收集的76 例踝关节后方撞击综合征病例为本院收治的,现需要作以下报告。
收集的76 例踝关节后方撞击综合征病例为本院2018年3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参照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病例均为38 例。对照组:25 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16~64岁间,平均(28.6±4.5)岁;体重在48 ~75kg 间,平均(65.8±4.2)kg;实验组:27 例男性患者,11 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18 ~66 岁间,平均(29.4±4.6)岁;体重在49 ~76kg 间,平均(67.3±4.3)kg。进行临床一般资料的比较后,组间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可作此次对比。
进行X 线检查的为对照组患者,以柯达DRX 线机作为检查仪器,常规进行踝关节正、侧位投照,以毫安秒自动调节作为调节模式。进行MRI 检查的为实验组患者,将Siemens AVANTO 1.5 磁共振成像仪作为检查仪器,选择膝关节线圈,分别进行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扫描。视野、层厚、层间距分别设定为160mm×160mm、3.0mm、0.3mm。将踝关节、内外踝、跟骨确定为扫描范围。
由放射科具有丰富经验的两名医师于同一环境下阅片,进行病情诊断,观察骨质结构及软组织结构,若意见不统一,可在充分协商后达到一致。
表1 对比骨性结构改变检出率间两组的差异[n(%)]
表 2 对比软组织结构改变检出率间两组的差异[n(%)]
采用SPSS22.0 软件处理得到的全部相关数据,计数资料进行表示时用的是(%),组间数据给予的χ2检验,P<0.05 可证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对照组接受X 线检查后,其骨性结构改变检出率显著低于接受MRI 检查的实验组,组间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中的数据。
分别进行X 线、MRI 检查的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软组织结构改变检出率的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即P<0.05,见表2 中的数据。
踝关节后方撞击综合征作为临床常见病,其主要以踝关节慢性疼痛为主要表现,过度活动的情况下疼痛感会明显加重。反复的微创伤造成软骨损伤是导致该病的病因所在,其具体可依据撞击组织类型分成两类,即软组织撞击、骨性撞击。以撞击部位又可将其分成三类,即前方、前外、前内及后方撞击综合征。一般情况下,踝关节后方撞击综合征主要为骨性撞击,软组织撞击则以后胫腓韧带下部分、横韧带出现撕裂或肥厚增生为主要表现[2]。尽管X 线检查方式成本较低,可多次进行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本病方法,但因为此种检查只能较好的显示出骨性结构改变,无法充分展示出软组织结构的改变,所以整体检出率较低[3]。MRI 作为新型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多序列、多平面成像的优势,可将踝关节后方的骨性结构改变、软组织结构改变等相关损伤情况充分显示出来,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真实且充分的依据,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或漏诊[4-5]。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实验组对踝关节骨性结构改变、软组织结构改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均为P<0.05。从而可见,MRI 检查可充分显示出踝关节后方撞击综合征患者的骨性结构改变及软组织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优先选择和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