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立
(山西省肿瘤医院超声科 山西 太原 030013)
乳腺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部位为乳腺腺上皮组织,在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发病率高达99%。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全球乳腺癌的发病率就呈逐年上升趋势,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与引起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有关,即年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等,因而在临床中提高诊断准确率,早发现早治疗十分必要[1]。超声诊断是目前在疾病的临床检查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检查手段,由于能清晰成像,极大地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疾病类型,进而针对性的给与有效治疗[2]。本文主要是回顾性分析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结果,比较分析超声表现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随机挑选近五年来我院确诊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与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各34 例,均为女性患者,且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34 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年龄为23 ~72 岁,平均年龄为(52.85±14.60)岁;就诊原因:26 例自己触及肿块,4 例乳房胀痛,3 例体检筛查发现,1 例乳头血性溢液。34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年龄25 ~74 岁,平均年龄为(52.03±10.29)岁;就诊原因:25 例自己触及肿块,4 例体检筛查发现,3 例乳房胀痛,1 例乳头血性溢液,1 例触及肿块并存在血性溢液。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超声诊断。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患者呈仰卧位,将乳房与腋窝部位充分暴露,多切面扫查患者两侧乳房,借助二维超声对病灶部位进行细致观察,将患者病灶钙化情况、后方回声、内部回声、边界、形态、大小等信息做好记录,病灶周边血流分布情况、肿块内部情况则需要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超声图像、检查结果等情况。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34 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结节内见无回声5 例(14.71%),呈囊实性改变;34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结节均呈低回声,不存在囊性改变,P=0.020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结节伴点状钙化8例(23.53%),少于前者16 例(47.06%),P=0.0423;后方回声衰减4 例(11.76%),少于前者14 例(41.18%),P=0.0060;结节形态规则8 例(23.53%),多于前者2 例(5.88%),P=0.0399;周边高回声晕11 例(32.35%),少于前者的21 例(61.76%),P=0.0151;周边毛刺或蟹足样改变3 例(8.82%),明显少于前者的23 例(67.65%),P=0.0000;无患者纵横比≥0.01,前者13 例(38.24%),P=0.0000。在上述六个方面,两者间存在差异较大,均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在结节内部回声、结节边界是否清晰两个方面,均P>0.05,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1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结节超声表现对比统计表[n(%)]
结合术前超声检查结果,按照病变情况进行BI-RADS分类,其中恶性病变准确定行病例包括4B、4C 及5 类。34 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1 例0 类,3 例3 类,5例4A 类,10 例4B 类,5 例4C 类,10 例5 类,结节检出率为97.06%(33/34),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3.53%(25/34)。34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2 例4A 类,8 例4B 类,12例4C类,12例5类,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4.12%(32/34)。比较超声诊断符合率可以得出,P=0.0212,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近几年,随着逐步推广与普及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各种恶性肿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来说,也逐渐得到确诊[3]。其中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病率低于0.1%,发病率极低,被定义为形态上来源于肺神经或肠胃内分泌瘤相似的神经内分泌物标志物肿瘤。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则是乳腺部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恶性乳腺肿瘤中占比约为83%[4]。正是由于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发病率极低,导致临床表现不具备特异性,进而大大降低术前准确检出率,尤其是临床表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十分相近,进而很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现象,延误患者病情。
各类疾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通过使用高频超声技术,能够获取清晰成像,帮助医生准确观察发病位置,进而形成正确判断[5]。在本次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采用超声诊断,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结节检出率达到了97.06%,但诊断符合率为73.53%,这就是由于该恶性肿瘤临床经验不足,导致难以全面认识超声表现,造成误诊。
因此,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较为相似,在临床检查中需要尤为注意,仔细分辨各自的不同之处,进而提高其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