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玫雯
(徐州医科大学 江苏 徐州 221004)
目前,临床常用CT 检查非小细胞肺癌,CT 对该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该病的分期诊断效果尚有不足[1]。PET-CT 是将CT 成像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融合的新型检测手段,该检查方法既能发挥CT 的优点,又能提高该病在临床分期的诊断准确性[2]。为进一步研究PET-CT 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临床分期的效果,笔者择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期间于本院体检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PET-CT、CT 检查分期结果,现报告如下。
择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期间于本院体检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6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PET-CT、CT 检查。参与研究的患者中有男性31 例、女性29 例;年龄37 ~77 岁,均数(57.06±7.23)岁;癌症类型:腺鳞癌、腺癌、鳞癌例数分别为5 例、22 例、33 例。本次研究已取得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已排除存在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
CT 检查:使用CT(Siemens AG,国食药监械(进)字2013 第3705502 号)进行检查,首先设置参数120kV,250mA,螺距1.5:1,扫描长度300m,矩阵512×512,层厚5mm ~10mm 之间。指导患者取平卧位,于肘部静脉注入120ml 碘海醇,延迟20s 后进行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做出诊断。
PET-CT 检查:检查前告知患者禁食6h,并从肘部注射4.5MBq/kg 弗唐派特,使其平卧休息1h。而后自颅顶到股骨上端用螺旋CT(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冀保食药监械(准)字2013 第1310011 号)扫描,再用PET 作全身断层显像。待数据标准后进行横切面、冠状面、矢状面图像重建,经多层面成像后与CT 图像融合。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勾画肿瘤兴趣区,获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后取平均值。
CT 诊断标准:经CT 检查,发现淋巴结短径≥10mm 为恶性肿瘤,<10mm 则为良性。
PET-CT 诊断标准:若感兴趣区内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5 则视为恶性,反之视为良性[3]。
非小细胞肺癌分有TNM 期,T 代表肿瘤大小,N 代表有没有淋巴结转移,M 代表有没有远处转移划分。
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并行χ2检验。以P<0.05 说明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手术病理确诊43 例恶性、17 例良性。PET-CT 确诊40例真阳性、15 例真阴性、漏诊3 例、误诊2 例;CT 确诊34 例真阳性、9 例真阴性、漏诊9 例、误诊8 例。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符合率(91.67%)高于CT 检查(71.67%)(χ2=8.01,P<0.05)。
这两种方法检查分期的总例数为真阳性与真阴性的总和,其T 期诊断符合率、N 期诊断符合率比较,ET-CT 诊断符合率更高(P<0.05),但M 期诊断的符合率比较,PET-CT 与CT 检查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PET-CT、CT 检查疾病分期的诊断符合率比较[n(%)]
本次研究得出,PET-CT 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符合率高于CT 检查(P<0.05),这表明,PET-CT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价值。PET-CT 通过图像融合能够更好的显示出患者体内的解剖信息,并能为医师提供更多的检查功能,以提高诊断该疾病的准确性。此外,该检查方法利用博FDG 的摄取水平反映出肿瘤组织的增长、繁殖及大小等,使得T 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大大提高。本研究得出,PET-CT对T期、N期的诊断符合率高于CT检查(P<0.05),就表明PET-CT 可明确诊断T 期、N 期的非小细胞肺癌。这是因为CT主要是通过淋巴结短径来确定该疾病的N分期,但淋巴结的转移与肿瘤大小关系不大,而PET-CT 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并能更清晰的查看到淋巴结转移的位置,其与CT相比,在非小细胞肺癌T期、N期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另外,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M 期诊断的符合率发现差异并不显著(P>0.05),这表明,PET-CT 与CT 检查非小细胞肺癌M 分期的效果相同。
综上,PET-CT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能够更好的对T 期、N 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出更准确的判断,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