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秀钰 尹敏 周晨曦 李峥 李小雪 周滢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北京 100144)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1]相关文件,强调要加强医教协同,逐步建立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紧密衔接。在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中,已探索了分类招考、将专硕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优化临床轮转体系等改革措施,提高了人才培养效果,具有借鉴意义[2-4]。在护理领域,MNS研究生培养(以下简称“专硕培养”)与新护士培训、专科护士培训的目的均是培养护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本质相通,将三者有机衔接,以构建系统、全面、高效、有机结合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国家和时代对护理专业的要求。因此,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资深护理专家的访谈来探索专硕培养与新护士培训、专科护士培养衔接的可行性和实施要素,以期为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提高教育和培训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1.1研究对象 以目的抽样为原则,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月来自院校及医院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的专家为访谈对象。纳入标准:(1)硕士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2)具备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3)具有15年以上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等相关经验。(4)在全国性、区域性学术团体有任职,组织或参与过新护士培训、专科护士培训工作。排除标准:不愿参与本研究者。样本量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资料分析不再出现新主题为标准,本研究访谈至E9时资料达到饱和,不再有新的主题出现,故样本量为9。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方法 研究以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为指导,首先通过短信、邮件或电话的方式告知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取得知情同意后,面对面深入访谈专家对该研究的看法及意见,根据专家意愿采用录音或笔录方式对内容进行记录。在1周内由2名研究者分别将访谈录音内容逐字逐句转化为文字版资料。用内容分析法对文字资料进行要素提取,编码和归纳。访谈提纲如下:(1)将专硕培养与新护士培训、专科护士培训进行衔接和结合培养的可行性如何?(2)如要衔接和结合培养,对于存在的问题或困难,医院、院校、卫生或教育部门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3)此种培养方式的变革会对院校、医院或学生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影响?1名专家访谈1次,1次30~50 min。
表1 9名专家的一般资料
1.3质量控制 为获取更全面的访谈资料,研究者在访谈前根据研究目的,结合前期文献研究制定访谈提纲初稿,在对2名满足纳入标准的访谈对象进行预访谈及修改后,形成访谈提纲终稿;为避免霍桑效应[5],研究者尽量在访谈时选择轻松、公平公正的环境氛围;为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录音资料转录成文字资料并整理后及时向访谈对象确认其真实性。
2.1专硕培养与新护士培训的衔接可行性强,与专科护士培训的衔接需弥补差距 (1)专家认为,三者相互之间有重叠之处,专硕培养与新护士培训之间可衔接之处较多,可尝试结合。E3:“学校可以采用定向培养的方式,结合临床需求培养。医院可以压缩专硕的规培时间,有选择性培训,与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一致”。E1:“专硕培养对比新护士培训有一定的内容缺失,需要补上。但时间上可以压缩。”E7:“目前医院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时间都比较长,与研究生的学习内容有重叠之处,可以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制定个体化培训计划。”(2)在专硕培养与专科护士培训结合方面,专家表示两者之间差距较大,存在较多需接轨环节。E5:“对于有多年临床经验后续读研的专硕,可以尝试在上学期间考虑专科护士培养,但必须看之前的专科工作经历和专科护士培养方向的一致性”。E4:“专科护士有临床工作年限的要求,临床工作的积累是很重要的,对于专硕而言这种临床经历还十分欠缺。”E2:“具备临床经验的专硕可以尝试往专科护士方面靠一靠,应届学生不建议。”
2.2政策保障、机构联动、多方协作、相互认可是确保顺利衔接的必要条件 (1)访谈专家认为,专硕培养、新护士培训和专科护士培训的衔接和有机结合具备可行性,但仍需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挑战与希望并存。在专硕培养与新护士培训的结合方面,专家提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政策引导和培训内容方面。E5:“专硕培养和新护士培训目前只有一些政策性文件,缺乏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比如各种学习或培训的内容和时长等。”E9:“对于专硕的培养质量,不同学校之间差别比较大,有些学校的专硕还是要规培。”(2)对于面临的问题,专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E3:“需要统一制定标准和纲领性文件,规范各自的内容,避免重复。”E8:“医院可以和学校一起,建立合作基地,共同培养,在各自符合整体要求框架的基础上,适当灵活化,符合个人发展和医疗机构的需求。”E9:“两种培养虽然是两条路,但是殊途同归。学校在专硕考核时让医院共同参加考核。同级医院之间相互认可考核成绩。”E6:“专硕培养在临床轮转时限定专科时长,比如在什么样级别的医院,轮转多长时间,多长时间内轮转有效,这样在新护士培训时可以抵消,类似积分抵充模式。”(3)针对专硕培养与专科护士培训的结合问题,专家认为专科护士仍在探索中,相互衔接将面临较多问题,需要探索尝试。E1:“现在专科护士的培养定位不够明确,内容和形式也正在改进,已经培训出来的专科护士标准和层级定位也不明晰,专科方向也不全,学生的选择性可能受限。”E7:“要想结合就要获得医院的认可,医院首先要认可联合培养的模式。院校和医院可以协作,比较设立临床副导师,增强一致性。”E3:“如果真要联合,可以仿照国外,采用灵活的学籍制度,让学生在保留学籍的情况下先工作2~3年,然后再上研究生。”
2.3三者衔接惠及多方、影响深远 在结合前景方面,专家认为如能有机衔接、相互融合对于培养单位、用人单位、学生自身而言均大有裨益,对于护理专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衔接和完善也有积极作用。E6:“这样做节约了培养时间,不存在重复培养的问题,也节省了资源。”E8:“这种变化学生肯定受益,可以促进职业发展,缩短了成长时间,让他们尽早立足临床、适应临床。”E5:“如果能结合起来培养就能降低人才的沉没成本和损失成本,可以稳定护理人才队伍,增强专科的稳定性,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几年研究生没有白读,尽早考虑就业和职业规划。”E2:“这种变化能把学历教育和毕业后教育衔接起来,对于护理教育体系的完善也是有好处的,其实护理教育在根本上就是职业教育。”
3.1专硕培养与新护士培训、专科护士培训三者有机结合具备可行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专硕培养和专科护士培训的接轨需要因一步商榷,而对于专硕培养和新护士培训的结合则切实可行。分析原因:(1)在培养目标方面,专业学位培养的是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6];新护士培训则是在完成院校教育后,所接受的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岗位培训[7];专科护士培养的是从事某一专科护理领域,精通本专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获得认证并具备相应学位的优秀注册护士[8]。三者均以职业或岗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本质是相通的。在实践层面,三者也均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但与学术型硕士相比,专硕培养更加强调和注重临床实践能力[9]。目前许多院校在专硕培养中坚持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所以,专家认为取得专硕学位的新护士,在入职培训时可简化或省略部分环节,提高了两者接轨可行性。钟清玲等[10]研究结果显示,专硕与专科护士培养的并轨是可行的,可尝试从临床实践环节实现接轨。李熹雯等[11]研究结果也认为,部分院校可尝试并轨培养模式,与现行模式共存。
3.2三者实现有机结合是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相互衔接的必要举措和条件中,专家从政策支持、机构联动、多方协作及相互认可方面进行了建议。政策引导是实现三者衔接的顶层设计和重要基础,《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2]《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1]及《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13]等文件中均提出要加强医教、护教协同,建立并完善相互衔接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但从实施层面考虑,专硕培养归属于学历教育,新护士和专科护士培训则隶属于毕业后教育或在职教育,相互衔接的实施细则尚有待出台,因此种结合涉及院校、医院、上级管理和认证部门,需要机构间联动协作和相互认可,具体方案的制定尚需多方论证和深入探讨。本研究中,立足各自领域,专家建议联手建立培训基地,共同制定临床培养方案,建立轮转记录,以便今后用人单位参考来调整新护士培训内容和时长,冲抵、缩减部分新护士培训内容,节省人才培训成本。同时,要做好医院间的相互认可,确保师资、基地、培养质量。对于专硕培养与专科护士培养的结合,专家认为需弥合之处较多,专科护士本身的培养和认证仍在发展之中,尚无统一认证,与专硕培养的接轨有待商榷。
3.3联合培养可使多方受益,提升效应 本研究结果认为,该变革可使包括院校、学生个人、用人单位在内的三方获益,对于护理教育体系的完善有重要意义。目前,专硕培养中强调岗位胜任力,培养内容包括一般临床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整体护理能力和护理科研和教育能力[14];新护士培训则突出岗位特征,涵盖理论与实践,理论培训包括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实践培训涵盖技能操作和临床实践[15],两种培养在内容和目的上有交融互通之处。对院校而言,两者的有机结合可节约教学资源,增强人才培养的目的性,精准应对用人单位需求,提高人才的认可程度。对医院而言,该种衔接会缩短人才培养时间,减少人力沉没成本和损失成本,加速人才使用进程,增加人才对学科和专科的认可度与忠诚度,有助于人才队伍的稳定和专科稳定性的增强。对学生而言,可缩短职业选择和职业定位的迷茫时间,目的性增强,还可尽早考虑就业并起航职业规划,熟悉日后的工作环境和领域。
综上所述,专硕培养和新护士培训之间内容和方式相似,存在交替重叠之处,两者衔接的拟合性佳;而专科护士培训基于护士的多年临床经验,与专硕培养的接轨难度较大。实施过程中,专硕培养与新护士培训的结合需政策支持并出台具体方案,建议建立以政策为上层保障,以院校为主体,以医院为基础,以岗位胜任力为出发点,以能力塑造为目标的多方联动,相互认可的培养模式。三者有机结合可使三方受益,加速了人才的精准培养和高效使用,有助于护理专业化发展进程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