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图形直观 搭建思维桥梁

2020-05-15 12:22陈华忠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算理关系问题

摘要:借助图形直观是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图形直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它的特点是能够结合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依据教育内容,借助图形直观,使学生在感性直观与操作体验中实现从表象到抽象的认知理解,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法则以及数量关系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图形直观;算理;问题;关系

借助图形直观是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些数学问题抽象性较高,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画图策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借助图形直观将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数量关系变得具体、形象,可以直观地把“数”与对应的“图”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有效搭建思维“桥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借助图形直观,认识概念

在教学数学概念时,首先要借助图形直观来认识数学概念,并通过动手操作、实物演示、现代技术展示等,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直观化,为学习数学概念开辟有效的途径。

在教学“真分数与假分数”一课时,学生是在“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真分数与假分数。学情是学生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已经认识的分数都是真分数。从这节课开始,学生要认知假分数、带分数,这就打破了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假分数、带分数如何表示?在单位“1”不够取时该怎样表示?在生活中假分数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这些问题,许多学生都不清楚。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以“形”建“数”的方式,借助一条数轴把分数像整数一样串联起来,把数轴作为提升假分数认识的辅助素材。

师:大家自己任意写出一个分数,并在作业纸的数轴上找到它的位置。(教师也在黑板上画出数轴的0至1这段,然后指名汇报。)

生:我表示一个[15],把0至1的这段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1份的位置就是[15]。

生:我表示一个[65]。

师(追问):  应该怎么画?

生:还要画一段1至2。(教师顺着学生发言板书数轴1至2部分)

生:在数轴上,1这里是[55],1至2这段再平均分成5份,取1份,一共是[65]。

师:你们写的这些分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它们的位置吗?位置有什么不一样?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真分数都在0至1之间,假分数都在1上或1的右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形成如下区间图。

在数轴上,学生可以找到真分数和假分数,从而直观地看到真分数分布在0至1之间,假分数则是从1开始往右的部分。这样,学生就逐渐了解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深刻理解了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它们和1之间的关系。

二、借助图形直观,理解算理

“数”与“形”紧密相连,“形”使“数”直观。以“形”解“数”,可以使计算过程的算理直观化、形象化,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如在教学“乘法的引入”一课时,用相同的图像引导学生列出同数相加的算式,这样一方面能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展现乘法的初始状态,使学生懂得乘法的由来;另一方面,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看图列加法算式,加深了图与式的对应,也降低了教学难度。二年级数学教材是通过游乐场主题图来引入乘法。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一条船上有三人,然后依次出现这样的第二条船,第三条船,直到第六条船,提问如何用算式来表示这个场景。学生自然会用同数相加的方法来表示。接着,教师可以一边出示,一边问:“若有10条船,50条船,甚至200条船,大家想一想,应该怎么列式呢?学生一下就遇到了困难:“算式太长了,作业簿都写不下。”这时,引出乘法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

师:写不下,可用乘法算式表示——船的条数乘以一条船的人数或者用一条船上的人数乘以船的条数。

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乘法的意义,而且懂得了乘法是同数相加的简便运算的算理。

这里,教师把小船增加到10条,50条,甚至200条,使学生产生更为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感悟到乘法的简便性。教师引领学生边观察边数,1个3,2个3……10个3,30个3……一直到x个3,起到了强化同数连加概念的效果。同时,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上来看,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也就是由直观的小船,抽象成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可改写成乘法的算式,使学生经历了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借助图形直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借助图形直观,解决问题

教师应从学生的表述入手,打通学生思维的“盲点”,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学时,教师应借助图形直观,帮助学生弄清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如在教学“喝牛奶中的数学问题”一课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杯纯牛奶,敏敏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她又喝了半杯后,就出去玩了。问敏敏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学生对于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水、纯牛奶、稀释的牛奶与水等物质感到抽象,如何突破这个难题呢?其实,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把两次喝牛奶的过程表示出來,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通过画图,学生就会知道第一次喝了[12]杯纯牛奶,第二次喝了[14]杯纯牛奶和[14] 杯水。因此,总共喝的纯牛奶就是[12]+  [14] = [34]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直观理解数量关系,更能借助图形,积累分析问题的经验并分享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四、借助图形直观,厘清关系

随着学生知识积累的不断增加,单凭抽象思维不能应付所有问题的,尤其是求倍数、分数等。这些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十分抽象,他们分析不清楚单位“1”和数量关系,往往容易出错。因此,教学时可借助图形直观,帮助学生厘清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时,可以出示这样一道题:有红花54朵,比黄花的3倍少6朵,黄花有多少朵?

有的学生会错误的解为:54×3-6;54÷3-6;54÷3+6。但正确列式是(54+6)÷3,许多学生都不能理解。分析时,教师可以借助线段图直观地加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

从线段图上可以看到,黄花是1倍数,54朵红花还不到黄花的3倍,比黄花的3倍少6朵,54朵加上6朵正好是黄花的3倍。所以,算式是:(54+6)÷3。这样,有效地化抽象为直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借助图形直观,探究规律

数学中的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往往隐含在具体的事例当中,学生很难发现。因此,基于学情,在有“图”的辅助下才能让学生发现规律。我们可以用形象、直观的“图”来揭示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进而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探究奥秘,提高其思维能力。如教学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数与形”的例1一课时可以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出示1个□,提问有几个正方形。——对应图板书“1”。

增加3个□,散乱摆,问增加几个。——对应图板书“1+3”。

增加5个□,散乱摆,问增加几个。——对应图板书“1+3+5”。

增加7个□,散乱摆。问增加几个。——对应图板书“1+3+7”。

小結:左边的正方形和右边的这些数、算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二)探究规律

引导描述:下面的图中,图和对应的算式有什么关系?算式中的1、3、5分别在哪里?每个数列的数分别是几行几列的正方形的个数?把算式补充完整。

[1=12][1+3=4=22][1+3+5=9=32]

提问:关于“1+3+5+7= ,你是怎么想的?

关于“1+3+5+7+13= ,你又是怎么想的?

关于“              =92”,你的想法是?

小结:图形中蕴含着数的规律,有些数的问题也可以用图形来帮助解决,这样会更加直观、快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徐军.以图为媒介,开启数学思维之门 [J].小学教学参考,2018(2).

[3]吴振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思维[J].小学数学教育, 2015(5).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算理关系问题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