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6~12岁年龄段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操作属于抽象概念,认知结构由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思维活动需要有具体内容的支持。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由于英文绘本具有色彩明亮、语言精练、情景性强、内容丰富的特点,很多小学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选择绘本作为教材的补充。本文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探讨其与阅读教学中绘本相结合使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能更好地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小学英语;英语教学;绘本阅读
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心理学史上,是能与佛洛伊德相提并论的“巨人”,他所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四阶段理论为后人对儿童生理、心理的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一)皮亚杰的自然科学发展观
皮亚杰早期致力于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他通过对自己女儿成长过程连续地观察、记录,得出“儿童认知发展是自然的,是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也是受新事物刺激后,经过同化和顺应,在已有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图式的过程”。个体认知发展中,儿童会经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所谓的平衡状态就是最后个体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新的图式,也就是新知的获得目的已经达成。皮亚杰认为,所有的个体关于认知的发展都会经历这个阶段,该阶段需要有量变的积累,应该顺应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智力结构的发展是一种对环境主动适应的过程。儿童不是只能被动地等待环境刺激的影响和塑造的生物体,而是刺激的主动寻求者、环境的主动探索者,儿童与环境之间构成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教师的教学要尊重自然、顺应规则,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一蹴而就。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四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是按阶段逐步发展的过程,各个阶段之间的发展是有序的、连续的,其中,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征,特征存在差异。皮亚杰把人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岁~7岁)、具体运算阶段(7岁~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该阶段的特点: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示演化为运算图式。该阶段的儿童具有守恒性、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思维活动需要有具体内容的支撑。也就是说,教师在针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在新知识与已有的图式之间需要有一个“中介”,而这个中介的作用就是使教学简单化,使学生易于建立属于自己的图式。
二、 英文绘本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英语课程的不断改革,国内的小学对于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很多尝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师过于注重词句,忽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材料局限于教材,缺乏多样性等。而在教法的改革上,大多数的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听说为主,通过大量的游戏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有少数教师在教学中仍使用传统的“读、翻译、讲一讲”的方式进行小学英文阅读教学。关于教学方式,年轻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手段,使用短视频、图片、动画、绘本等多元化的资源进行阅读教学。为了达到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又能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绘本教学在国内推广受到众多好评,但由于受地理环境、人为因素等影响,绘本阅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并未达到常态化,国内对其研究也大多是关于经验的总结,不够具体化。
2011版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培养语言的综合能力最快的方法就是对文本的阅读和不断地交谈、使用。小学生处于初学英语的阶段,难以接受生涩难懂的阅读材料,而英文绘本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绘本阅读既可以吸引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降低阅读难度,生活化的绘本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英语语言特点,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学生通过对绘本内容的阅读、感悟、理解、表演及运用,综合语言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三、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英文绘本的结合运用
(一)螺旋式课程设计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自然科学发展观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需要有“量变”的积累,才会有“质变”的突破。任何的语言学习都有“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个体在环境刺激条件下接受新知,并在主体的诠释下去理解和接受,然后才能把新知内化,形成自己的图式,达到“输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立性和差异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殊性,设计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进行教学。尤其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时,更应该尊重个体差异,课程、教学、教法都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对于课程可以进行创新性改革和设计。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螺旋式的课程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符合知识科学的排列和构建。个体认知是连续发展的,有规律的,儿童对环境有主动探索和寻找知识的能力。螺旋式課程设计,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结合英文绘本进行阅读课程教学设计,辅助学生逐级实现教学目标。螺旋式的课程尊重自然、顺应规则,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避免一蹴而就。
(二)合理选择绘本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逐渐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但思维活动需要有具体内容的支撑。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选择英文绘本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主题、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特点等因素,绘本难度应在该阶段学生理解范围之内,绘本内容具有创新性,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既不能太过简单,也不能太过烦琐;既要内容充实,也要能给孩子们提供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只有指导学生经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最后才能达到平衡的状态,建立图式。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英文绘本版本较多,内容丰富,但真正能够运用到英语课堂的英文绘本较少。针对性选择绘本,才能提升教学效果,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三)注意教材与绘本的整合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教师在针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在新知识与已有的图式之间需要有一个“中介”,教师的中介作用就是通过把新知进行简化和诠释,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图式。教师的中介作用不仅要发挥在对新知获取方面,也表现在教材与绘本的整合方面。
教材与绘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绘本是对教材的补充和扩展,教材是选择绘本的前提和基础。选择合适的绘本,并把绘本内容与教材内容相整合,使绘本不脱离教材,教材不局限于绘本。教师在授课前应做好资源的整合,上课时既能利用绘本给小学生创设情景化课堂,也能实现语言输出,达到教学目标。
四、 小学英文绘本阅读教學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与传统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法相比,绘本阅读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无疑对英语老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英文绘本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要求英语老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之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掌握语言艺术,有感情地阅读故事,注意情感态度的输出,通过语言表达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其次,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前踏实备课,课上根据学生情况适时调整节奏,课后引导学生继续阅读和巩固。绘本阅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反思能力,也就是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图式,实现质的突变。最后,绘本阅读要求教师拥有良好的课程设计能力,包括绘本改编和内容留白两个部分。绘本的改编应该基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改编,不能乱改,也不能不改。绘本是为阅读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了单纯的“读”而重复读,不能单读绘本忽视教材,本末倒置。内容的留白包括故事情节、图片和结尾的留白。绘本的特点就是情景丰富,节奏性强,想象力丰富,既然选择绘本进行阅读教学,就要抓住绘本的特点,留白可以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新性思维。通过引导学生对情节留白进行猜测,对图片进行描述和表达,对结尾进行推测和改写等方式,可以让枯燥的英语课堂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五、 结语
目前,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英文绘本的运用存在一定的困境,受到教学环境、教学评价、人为因素等多种的限制。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生动活泼,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又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和达成培养要求,这是小学英语老师一直探究的问题。而绘本的使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困境,绘本拥有图片和文字两种表达手法,可以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的同时传递英语知识。基于皮亚杰的发展理论,英文的绘本符合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适当在英语阅读中运用英文绘本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课堂的活力,帮助教师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蔷,敖娜仁图雅.中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途径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7(4).
[2]王萍.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理论界,2007(12).
[3]杨欢.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
[4]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郭文霞,徐小洁,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5]彭懿.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1.
[6]王佳娣.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15(6).
[7]韩红梅.新课程标准下看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J].科技信息,2010-11-15.
作者简介:
龙红存,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