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丁苯肽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2020-05-14 07:26赵敏
健康大视野 2020年8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赵敏

【摘 要】目的:文章探究了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过程中,医生采用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实际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医护人员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而实验组的4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又接受了丁苯酞治疗,认真比较治疗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以及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IL-6、INF-α及MDA指标都有所下降,同时,相对于实验组,对照组相应指标降低幅度偏小(P<0.05);相对于治疗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都出现了明显下降,同时实验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此病患者时,医生采用丁苯酞和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案,疗效更显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因子水平,此外,有利于血清MDA浓度的降低,值得被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丁苯肽;急性脑梗死;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8--02

前言:在临床卒中类型中,急性脑梗死(ACI)是最常见的类型,不仅死亡率高,而且复发率、致残率以及发病率都非常高,同时会诱发多种并发症。现阶段,在治疗此类病患时,医护人员不仅要规范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还要重点改善和恢复患者神经功能,进行改善循环,保护脑组织治疗。为了探究有效治疗药物,本文随机选取了我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现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采用回顾分析法,随机选取了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统计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在57~76岁,平均(64.9±7.2)岁;前来就诊患者都接受CT或MRI检查,并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完全符合最新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本次实验研究不仅排除心肝肾肺功能不全者,而且排除了风心病等疾病导致的脑梗死患者。并将此次研究对象,划分为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实际年龄56~76岁,平均年龄(64.6±76.1);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实际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5.3±76.2),由此可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并无太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都进行了常规治疗,即改善循环,扩容,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保护脑组织,神经康复等,同时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进行了相应治疗。对照组患者每天需要口服一次氯吡格雷(首剂量一次300mg,次日改为一次75mg),和口服一次阿司匹林(75mg),同时每天对患者静脉注射2次,每次30mg依达拉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天静滴2次25mg丁苯酞氯化钠溶液。两组患者同时接受为期14天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对比,之后给出科学的评价。同时对照Barthel指数,从而全面系统系评价患者的日常行为活动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有数据的分析,需要用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利用(x±s)来代表计量资料。且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认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其NIHSS评分非常接近,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在两组患者接受8天和14天治疗以后,其NIHSS评分数值都明显低于入院时NIHSS评分,(P<0.05),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实验组组间比较NIHSS评分下降远大于对照组评分,(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2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进行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大体相同,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患者在接受8天和14天治疗以后,相对于入院时,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都出现了明显上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之后明显改善了两组Barthel指数,实验组效果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医学上,丁苯酞又名芹菜甲素,是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一类新药。大量临床实验研究发现,丁苯酞不仅对抗血小板、抗氧化以及微循环等改善具有积极意义,而且还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抑制氧自由基,对梗死灶附近半暗带内的脑血流量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发挥有效的改善作用,从而削弱脑缺血对脑组织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血小板聚集性增大,对患者病情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可以通过众多途径和方法来减少微栓子发生,从而有效控制和降低短暂性脑缺血病情发作频率。阿司匹林属于环氧化酶抑制剂,此药剂同环氧化酶中的COX-1的羟基能够产生不可逆的乙酰化,防止血小板聚集在一起,从而阻止血栓素的形成,进而真正发挥抗血小板的功能。

尽管丁苯酞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但是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发现二者联合使用,可以有效阻止血小板聚集,同时,更好地发挥协同作用,不仅可以抑制血栓形成,而且还可以阻止血小板聚集在一起,从而摆脱了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脑缺血区血流的方法的局限性,比单一药物更有效。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相关临床研究,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医生采用丁苯酞和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共同进行治疗,通过比较,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患者接受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结束语

总之,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医生应该建议患者和家属采用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这样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够尽快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俞小梅,王喜丰,张静,等.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7):2921-2924.

柳志一.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2):197-199.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临床检验学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联合检测变化研究
扩大时间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