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教学实践得知,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发挥着较大的作用,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的随机提问、教学内容导问,实现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对于改善教学现状、调动课堂教学氛围都有所帮助。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0-00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0.024
本文首先对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随后针对于问题导学法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并从两个方面探讨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是问题导学法在备课、课中、课后的教学应用策略;另一方面是基于多样化教学模式以及革新后的教学理念下,分析了问题导学法的教学应用,希望以下内容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参考。
一、问题导学法综述
(一)“问题导学”法概念分析
“问题导学”法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依照教学内容和教材重点知识向学生提出一些课堂问题,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结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在问题导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有一个综合性的了解,将教材重点内容以及学生必会内容作为问题导学法实施的主要依据,然后再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和教材内容进行课堂问题的设定。实际上,问题导学法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且问题导学法与其他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发生冲突,甚至两者的融合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综合分析问题导学,“问题”包含教师在课前备课的问题设计、课堂中提出教学问题,也包含着课堂结束后为学生的预留问题;“导”指的主要是引导,教师通过在应用“问题”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模式,快速进入听课状态,使其能够自主结合相应的问题进行学科知识方面的思考;最后“学”则通指学习,那么在学习中又包含着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教材知识的学习以及学习效率等多方面的组成部分。总体来看,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是在新课改以及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而萌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教师如果能够灵活的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方法,那么自身的教学效果以及目前教育教学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综合能力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必然会得到实现。
(二)“问题导学”法优势分析
结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萌生出的众多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的教学应用优势与众多新兴教学方法的应用优势存在着互通之处。首先,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问题导学法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结合课堂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听课状态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实现课堂学习氛围的转变,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问题导学法在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当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后,通过教师的课堂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相应的问题,而且学生在思考的过程正是自身思维能力的锻炼过程。此外从知识的角度上看,思考和实践应用是学习知识的两个重要途径,所以问题导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
最后,在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的方面,并不是一味的灌输一味的学习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提倡“翻转课堂”,提倡“趣味教学”,主张的则是归还一部分课堂学习空间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导学法是建立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而萌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虽然说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分析教材重点、研究问题的设定、掌握班级内部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但是通过上述较为繁琐的环节,教师所得到的教学成果并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在顺应教学体制改革方面、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学生课堂活动参与情况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而基于这一情况能够明确问题导学法有助于教师教学成果的“全方位”提升。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往往都是根据历年考点、重点对学生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较为看重的是学生的分数,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思维能力开发方面普遍较为薄弱,且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实际的应用性较差。而且初中数学教师受教学任务的制约,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常常应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并没有在做题技巧、公式定理应用等方面有一个充分的掌握,所以学生在做数学练习题的时候往往出现没有思路、死板的现象。基于这一因素,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交互性,学生在记忆数学公式的时候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题海战术使学生极易出现练习疲劳,厌倦数学学科学习。
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教学开展前
1.备课。备课是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展前的一项必要环节,其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一般包含教师对学生整体情况的分析,基于这一内容,首先教师应针对于一个学习章节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当上一章节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好的情况下,教師应将上一章节的重点内容以最精炼的几句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复习;当学生对上一章节所学知识掌握良好的情况下,教师则可以全心投入在新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一般情况下数学学科知识都具备着连贯性,所以教师对学生整体情况的分析在备课环节中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此外,备课还涉及教师对即将开展的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一般情况下,教师可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明确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在公式定理等方面教师应做好教学设计,灵活应用问题导入法帮助学生对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进行理解。
再有就是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中要结合课时、教学进度等各个方面的外在因素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例如,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备课中,教师首先应综合考量学生对直线、射线等上一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随后结合教学进度、课时等开展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将多媒体教学结合于问题导学教学法,为学生设计一个既直观、又存在章节必会问题的授课APP,先让学生观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和相交线,然后随即在课件中设计一个教学问题“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是什么?”多媒体大屏幕的应用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教学问题的引入则是为了抓住时机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来,此外还侧重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能力。
2.课前。课前指的是课堂教学正式开展之前的几分钟,一般情况下教师应控制其时间为6-8分钟为最佳。课前是活跃教学氛围的一个关键时间段,问题导学法在课前的应用主要集中与对新章节内容的引入,教师可应用贴近生活的一些实例,结合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设置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或者话题,并将即将要进行教学的内容融入到课前问题中去,也可以称之为课前问题导入。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开展前,教师可以借助“鸡兔同笼”这一实验进行课前教学问题的设计,问题的大致内容为:“当我们看到笼子上面有2个头时,笼子的下面有10只脚;当我们看到笼子上面有5个头时,笼子的下面有26只脚”。总之教师通过这种问题导学法不仅贴近生活使学生容易理解,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主观思考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锻炼学生知识的灵活性应用。
(二)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
在这一环节提倡教师将问题导学教学方法融合于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主张通过问题导学方法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但这一环节教师应重视及时性的教学评价,当学生能够正确的回答出相应的答案时,教师应给予其言语方面的鼓励;当学生存在思路偏移、错误的时候,教师应及时予以纠正。
例如,在圆的学习中教师可将问题导学法融合于任务驱动法,主要就是将“问题”和“任务”进行充分的融合。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选择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刻提出问题,并将问题当做是学生开展讨论、开展思考的一个任务,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讨论以及思考的过程中,能够紧紧地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进行,这是一种效率极高、且极为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可提出“在圆中,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用圆规画圆,并在操作中和操作后考虑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那么在这一环节中,动手画圆是课堂活动的主要任务,而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则是问题。
(三)课堂教学后
在课堂教学后,问题导学方法的应用主要针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课堂学习内容的总结以及新章节学習内容的预习。此处的课后作业并不仅仅指相应的练习册习题作业,还包含了学生是否能够认知到在参与一节数学课堂学习后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是否能够灵活的应用。针对于课堂教学后教师应用问题导学法可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在经过本节课堂学习后学到了什么?同学们找寻与本节课堂学习内容一致的练习题是否能够习作正确?等等。实际上,针对于课堂教学后的作业布置等方面,教师可转变语态,给予学生一种新的复习、预习、做作业的观念和看法,并不是“回家后把相关习题做一做,公式定理背一背”这样。
四、结语
本文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分析了“问题导学法”的教学应用,主张将问题导学法融合于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中,希望本文的以上内容能够相关教育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1]樊龙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
[2]何国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
[3]赖泽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9(22).
[4]田泽标.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14).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胡雅君]
作者简介:刘具堂(1980.6— ),男,汉族,甘肃会宁人,中学二级,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