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性实践

2020-05-14 13:40李玉仁
学周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整合语文教学原则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进行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有效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0-00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0.007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指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在心理学、语文教育学、教育技术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授课教师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识字和用字的能力以及写作水平的能力,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及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同时把信息技术进一步运用到中职语文教学之中去,使之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学会阅读的一种学习工具,进而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利于师生交流的环境,换言之,它是要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性原则

(一)要适合

这是就与课堂整合的内容而言的,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信息技术中涉及的一些文本、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资料内容,要与语文课程内容相符合,同时也要与阅读教学的教与学的内容相切合。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写来自听觉,这两个合起来便是94%。还有3. 5%来自嗅觉,1. 5%来自味觉。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就可以完全且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二)要适当

这是就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形式而言的,即教师所选用的信息技术要与所要呈现的语文课程内容、阅读教学内容进一步贴切、相符合。另外,教师采用的信息技术所呈现的文、图、视、动、音、色等方式,对语文课堂上教与学的内容要起到一个相得益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课文《音乐就在我心中》,作者陈纲在文中谈到了他对音乐的理解,其中涉及了音乐的几个流派,比如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等。里面还提到了贝多芬在创作第五交响乐时的一些情形。这些知识如果让中职学生完全弄懂,显然是有难度的。为了更好地理解专业性很强的这篇课文,在教学中可选取三种唱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尤其是美声,学生平时接触得不多,用录音机进行播放,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体会,在比较中理解三种音乐的不同特点,理解“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这句话的含义,并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课文中提到的其他曲目。

(三)要适时

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组织并引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讲究适合时间上的时宜程度。从教学过程来说,教师必须掌握自己在哪一个步骤或哪一个环节时适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进行展示、进行交流,一定要注意抓住这个合适的时机“出手”。一般来说,从教学心理来看,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抓住三个时段“出手”:一是课堂教学刚开始时的学习兴奋期,二是课堂教学正在进行中的学习高峰期,三是课堂教学快要结束时学生的学习强化期。

由于一些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普遍缺乏自律性,对语文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和热情,课任教师如果在上课刚开始时就能把学生的兴奋点抓住,对于整节课的学习肯定会有极大的帮助。比如,在讲授《胡同文化》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課前播放一段李谷一《故乡是北京》的音乐,营造一种老北京特有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同样是这一首歌曲,也可以在课文讲授的最后来播放,让学生在对课程的“新鲜感”过后还能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目的是起到强化的作用。不仅如此,同样是这篇课文,也可以这样设计,在讲授胡同的今昔时,可以出示几幅有关胡同的图片,让没到过北京的学生也直观了解一下胡同是什么样子。这就是在学习的高峰期适时地进行补充,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运用的时机不同,起到的效果肯定也是不一样的,至于如何选用,教师一定要视教学目标而定。

(四)要适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其目的是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师的教,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学,同时使课堂教学能够减负增效,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课件的制作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遵循科学性原则。教学细节一定要深化,但力求准确,可以允许夸张,但一定要合理。二是遵循艺术性原则。即在前四个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上,必须尽量使课件中的画面体现出美观性、逼真性、形象性、流畅性,努力实现课堂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完美融合。

适合、适当、适时,分别对应于整合时的内容、形式、时机,适用则是从教学课件制作所遵循的原则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力求四个方面的有机融合。

二、通过整合建立新的教育和学习方式

(一)进行网络作文教学

由于中职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太好,尤其普遍害怕写作文。所以每次布置作文时,学生写得痛苦,教师催得辛苦。我在一次作文课上布置作文,在交作文时,一个平时非常很少交作文的学生居然交了一篇文章上来,并且是打印稿,作文题目下还署上了他的大名,俨然有一种“写作大家”的味道。这一细节说明:中职学生并不是完全不想写作文,只是有时候他们懒得写字,试想一下,如果教师能够帮他们找到一个恰当的方式和方法,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那么,学生一定会把兴趣点转移到学习上来。因此,教师不妨改变作文上交的方式,即可以允许学生上交“电子作文”,发到教师的邮箱里。事实证明,这类作文教学形式非常适合一些平时喜欢玩电脑的男同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以后在作文指导和讲评时,可以把这类学生的作文直接显示在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上,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作文的批改中来,因为这样的作文批改方式更具有快捷性和直观性,因为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在评判他人的同时也可以接受他人的评判,这种互动交流形式也深深地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修改文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同时也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信心。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由于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目标性是不够强的,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把相关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一些教学课件,即允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点击学习,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慢慢地把学习转化为自己的第一需要。

在很多的单元学习中,教师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要事先做好做足大量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全面地查找到教学的相关内容与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需有所取,查有所找。

(三)学生获取资源的平台

信息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更使这种可能变得快捷。中职学生在网上的活动范围是很广的,网上搜索信息的能力也是比较强的。教师可以完全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

(四)师生情感、信息交流的平台

信息技术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流平台。由于中职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尤其是和电脑及信息技术有关的事物,他们尤其感兴趣。这是一种潮流和趋势,也是一种时尚的教学形式。中职学生热衷于上网,教师应该指出,在关于对电脑的运用上,除了上网和玩游戏、聊天外还有更有意义的用途。教师应该指导他们有效地利用现代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而不是盲目禁止学生上网。

三、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整合的积极之处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中职语文课堂,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和氛围才能进一步吸引住学生。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教师所能使用的备课资料及展现给学生的学习资料少之甚少,而现代信息技术却能给教师提供全新的教学理念、多元化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习题资料等。这些由文本、动画、视频、音频等构成的多媒体信息,经过教师的筛选与组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有机统一起来,制作成课件生动地再现于课堂。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交流,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交流,需要有很好的硬件条件作支撑,不然学生上网的机会都没有。如果校内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比较优越,则可以完全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极大的资源支持。加上职校学生大都有手机,也可以在课外时间进行网络交流。 我把大量名人名言、优秀作文、精品笑话、生活小常识之类的内容上传到博客或者全球空间上去,自己撰写的一些教学论文、人生故事、散文随笔等内容也作为日志发布出来,逐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四、对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

把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中职语文教学之中,很多方面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但是,并不等于这种整合是完美无缺的,在实践中,教师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是网络资源庞杂,鱼目混珠,信息分辨难度增大。教师不仅要备知识、备学生,还得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网络管理知识、多媒体课件制作技巧等内容。很多教师花在电脑上的时间甚至比书本上的时间还多,出现了主次颠倒的局面。二是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人格力量要足够。中职生年龄大多在16岁到18岁之间,已基本具备成人的性格和思想,他们懂得的课外知识并不少,在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多才多艺、不断进取、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才是学生心中永恒的榜样。

参考文献:

[1]王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

[2]马微.如何提高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5).

[3]潘仲全.中職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9).

作者简介:李玉仁(1977.8— ),男,汉族,甘肃民勤人,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整合语文教学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