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摘要】要改变小学习作教学教师难教,学生无话可写、不愿意写、不懂写、不乐写的现状,教师首先要掌握思维分级发散的方法,利用教师情感的真情、激情、痴情、煽情等激发学生的习作情感,进而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习作就水到渠成了。
【关键词】习作教学;情感;语言;思维;三位一体
有人说:“作文的一切问题之源,就是打不开思维!”的确,回顾我们的作文教学,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每当老师要求写作文时,没有多少学生是乐意写的,都是迫于各种原因去完成。比如老师布置的任务得完成,怕家长的责骂,不写作文就没有分数等等;每当老师花费40分钟指导作文后,到学生自己动笔写时,大部分学生不是翻找作文参考书,就是等待观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有人对全国部分城市数以万计的小学生进行了调查,惊奇地发现,同样一个作文题,有极大一部分学生居然写成了一个模样,有的甚至连段落的划分都是一样的,没有自己独特的情感。这就如同满街的女孩子在炎热的夏天穿着同一种花型、同一种样式、同一种颜色的裙子,其情状可想而知。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现状又是什么样子呢?在习作教学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呢?请看我县小学语文教师习作教学问卷调查(表1、表2)。
从这两个表格看出,有超过60%的教师觉得作文难教;有82.9%的教师认为作文难教在于不懂如何打开思维;有34.1%的教师认为需要提供习作课的具体操作方法;有34.1%的教师认为需要提供习作方法和技巧的帮助;65.9%的教师需要课例示范。
什么原因使教师觉得作文难教?绝大部分教师认为:一是打不开学生的思维;二是习作课教师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三是需要提供给学生习作的方法和技巧;四是需要学习别人如何上习作课。这些原因有些是教师对习作教学存在错误认识造成的,他们认为学生的思维打不开,原因在于学生。其实不然,是我们教师本身还没有真正打开思维,不懂如何打开学生思维,无法让学生找到写作素材。而有些教师认为作文难教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习作的方法和技巧。他们认为如果把习作当成“一把锁”, 习作的方法和技巧就是开这把锁的钥匙。这与1983年湖南杨初春老师提倡的“快速作文教学法”有极大相似之处,过于追求习作的技巧与方法,忽视了生活的体验与积累,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情感和需求,忽视了新派作文倡导的情感、语言、思维三位一体的习作教学要求,最终成为应试教育的产物。
那么如何打开学生思维呢?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的“四情”引发学生的激情、真情呢?在教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寻找春天的足迹”时,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尝试运用教师的“四情”唤醒学生的习作情感。
一是利用歌曲《春天在哪里》,用语言抒发内心对春天的喜爱,激发学生对春天的赞美与向往,点燃学生说的欲望。
二是利用思维发散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从身边寻找春天,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在指导学生到哪里寻找春天时,笔者引导学生要从自己周围熟悉的环境中寻找,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春天有真实的感受,真情才会自然流露,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习作时从身边找素材的方法,解决学生习作无话可说的难题。
三是再利用思维发散图引导学生说出春天景物的特点。主要从“你看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等方面来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热情,触摸春天,感受春天,品味春天。学生的热情、激情一旦被激发起来,我们就能感受到学生的可爱。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嫩绿的小草,真不忍心踩踏他们!”有的说:“我听到了燕子的欢唱!”
四是利用范文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在本节课中,笔者利用一篇范文呈现结构符号和修辞符号,让学生对照判断,无形中渗透了写法指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整节课,不管是对春天的赞美,还是对学生提问的倾听;不管是对学生回答的关注,还是对学生习作里的一个好词佳句的由衷赞美;以及师生间的真诚互动等等,笔者努力尝试运用教师的“四情”来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点燃学生说写的激情。
这样的教学设计效果如何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调查表(表3)。
表中显示,36.8%的听课老师发出感叹:原来作文也可以上得如此轻松!有63.2%的老师认为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利用思维发散图打开学生思维。近90%的学生喜欢这样的习作课。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验,这种情感、语言、思维三位一体的习作教学在如何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如何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如何让学生热爱作文等方面效果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学生乐于表达。这种习作教学模式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激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自主投入,愉快达成,写作训练与人文素養得到了有机结合,真正体现了课堂的和谐与高效、真情与灵动。走进课堂,总能欣喜地看到:那些曾经胆怯怕生、羞于表达的孩子敢于阳光自信地袒露心扉了;过去一潭死水、只问不答的作文课变得兴趣盎然、一派生机了;那种曾经流于形式的合作交流、小组学习也成了孩子们自由发挥、互帮互补的平台;孩子们沟通更顺畅了,学习更自觉了,字体也更漂亮了……孩子们有了更好的表现机会,他们由原来的“无话可说,讨厌作文课”变成现在的“期待交流,渴望作文课”;孩子们或声情并茂地说,或天马行空般想象,或随心随性地改编,胆识得到了锻炼,个性得到了张扬,自信心增强了,创造力提升了,切实提高了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2.师生关系融洽。传统方式的作文课,往往是拿到作文素材,读读写作要求,然后由学生自行构思,学生往往半天写不出几个字来,课堂气氛沉闷,老师无法,学生无奈。学生交上来的作文简直不知所云,老师也哭笑不得。参加新派作文实验后,老师带着自己的写作积累,融入自己的个性追求走进课堂,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激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自主投入,愉快达成,写作训练与人文素养得到了有机结合,真正体现了课堂的和谐与高效,真情与灵动。
在作文教学实践的路上,也许还有诸多的不解和迷茫,也许还会出现各种始料未及的问题,但笔者坚信,只要不忘初心,一路前行,所有的老师和学生便会因这样的课堂改革而绽放精彩!
【参考文献】
陆云,袁刚.论情感、语言、思维三位一体的作文教学——写作学理论与中小学作文的魅力邂逅[J] .课程·教材·教法,2014(05):40-46.
蒋桂花.打造快乐、高效作文教学体系——广西“新派作文”教改实验纪实[J] .教育(周刊),2018(14):32-33.
田玉华.发展语言、拓展思维、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7(11):44.
陆军.材料、情感、技巧三位一体的作文教学——由一次演讲稿的习作指导想到的[J] .教育革新,2013(03):61.
董乐遥.三位一体,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0):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