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胜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笔者积极引导学习小组长在课上和课外对学困生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帮助,从改变学困生学习习惯入手,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树立起学习信心,从而有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效,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关键词:小组合作;合作学习;学困生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笔者新接的七年级班里有54名学生,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并不相同,有18名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有10多名学生学习基础非常薄弱,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课,不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课后更不会主动预习和完成作业。若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和提升,班级良好的学风就难以形成,班级的整体学习成效也难以提升。然而,面对如此多的学困生,仅靠教师个人的力量难以开展工作。为此,笔者充分发挥18位优秀学生作为班上正、副组长的带领和帮扶作用,开展课上和课外合作学习,从改变学生学习习惯人手,逐渐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
一、课上合作,改变习惯,提升能力
(一)合作帮扶。培养课堂学习习惯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初步朗读感知课文后,都会通过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圈划、批注等方法完成导学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然而,班上10多位学困生缺乏翻书、拿笔的习惯,更不用说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如果教师放之任之,那他们便会形成习惯,对教师课堂上布置的学习任务置之不理,成为课堂学习的旁观者。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笔者将这10多名学困生平均分到9个学习小组,安排小组长进行挂钩帮扶。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明确自主学习任务后,各组长负责督促学困生翻开书、拿起笔,并强调学习任务和指导圈划、批注的方法。教师在巡查中督促各小组落实帮扶任务,对不服从组长帮扶指导的学困生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在笔者和小组长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两个多月后,部分学困生逐渐养成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
(二)合作帮扶,提升课堂学习能力
在学困生养成课堂学习习惯后,必须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每节课在组长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后,笔者便组织组长指导帮扶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比如指导他们学会从课文中圈划关键词句、学会在课文中批注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等。学困生掌握方法后,组长放手让学困生自主尝试,小组长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修改和纠正,同时也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展示分享阶段,笔者要求各小组尽可能指导学困生在班上分享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形成在小组评价得分中学困生在班上分享得分加倍的评分机制,从而激励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每节课持之以恒的引导和培养,学困生渐渐掌握了语文课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和交流,学习成效不断提升。
二、课外合作,树立信心,巩固成效
(一)确立课堂学习目标。树立学困生学习信心
学困生学习能力薄弱和成绩落后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既没有长期的学习目标,也没有短期的课堂学习目标。长期目标的确立需要教师耐心教育和引导,而关于课堂上短期的学习目标,笔者则引导各个小组长结合学困生学习的实际和每节课学习内容,上课前给他们布置一个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当然目标的设置要以商量的方式与学困生达成共识,比如能记住并听写出当节课的几个生字词,或能默写其中一首古诗词等,总之这个目标是学困生在一节课里通过努力就能达成的。组长下课后及时检测批改,能够完成的在每天小组评分上加分。学困生每天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为小组争光而感到自豪,也成为他们能够坚持每节课去完成课堂学习短期目标的动力。通过这样的帮扶,学困生既积累了重要的语文知识,又能够对学习产生信心,为形成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二)帮扶完成预习和作业,巩固学困生的学习成效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学困生既没有预习的习惯,也难以独自完成预习任务。为此,笔者要求各小组长课前要对本小组学困生的预习任务进行监督和辅导,绝不能完全抄袭。上课前,要求各组长检测各组员的完成情况并将检查评分填写“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教师对照评分了解各组完成情况,对没有完成的小组及成员及时督促整改。每节课通过组织预习检测环节的落实,督促组长课前有效地帮扶学困生完成预习任务,既为学习小组争光,也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效,笔者还要求各小组长要及时帮扶学困生完成课后作业。我班的语文课后作业主要是听寫掌握每节课的生字词、完成练习册两至三道题或完成单元作文。笔者要求各小组长课后自行给小组成员报读课文的生字词,组长批改并督促纠正,对于易错字、难记字,要求组长引导学困生有效记忆并反复听写;笔者每天课前批改和纠正组长的练习册,组长则负责批改和纠正学困生的练习册,并适时指导和激励;在完成单元作文的时候,笔者要求各小组长通过与学困生谈话的方式,引导他们围绕作文话题说说他们生活中相关的事件,组长则帮助他们拟定提纲,降低他们的写作难度、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加强对学困生作业完成的有效监督和帮扶,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面对学困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笔者都会组织学习小组长进行帮扶解决,努力促进他们改变和提升。当然,如果组长要一直如此对学困生进行课上和课外帮扶,任务会十分繁重,甚至会影响组长自身的学习。然而,在开展学困生帮扶的实践和探索中,随着学困生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提升,学困生渐渐成为小组学习的合作者,对于其他同学的学习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