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2020-05-13 20:21陈学志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问题

摘要:高校后勤改革起步和发展较晚,后勤企业在管理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也有一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本文在明确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7-0111-02

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特点

1.人员结构相对比较复杂

高校后勤的工作人员在学校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团体,人员数量较多,而且人员结构比较复杂,这一点与学校其他部门又有着区别,成为自身的一个特点。高校后勤集团由学校转型而来,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学校编制的员工,而企业转型后,为了自身发展也招聘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编制的员工,这类人员由后勤企业直接管理,不纳入学校编制,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为这类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交纳各类保险;除以上两类员工外,大部分后勤企业还招聘了一些临时工,他们一般是农民工出身,从事简单的工作,企业一般实行人事代理形式,并和这类员工签订一个劳务协议。

2.人员流动性较大

后勤企业的员工结构比较复杂,但是事业编制员工数量一般比较少,大部分还是企业编制员工和临时工。企业编制员工和临时工虽然在高校工作,但只是和后勤集团之间的聘用关系,与学校并不存在劳动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与在社会其他企业工作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需求偏好也与事业编制员工呈现出不同,薪资待遇、宽松的工作环境都是自己所需要的,一旦这些指数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很可能会辞职离开。事实证明,与学校工作人员相比,后勤员工的人员流动性确实比较大,因为大部分员工不是事业编制,缺乏一定的安全感,人员流动比较正常,尤其是服务员、保洁员、厨师等一线员工流动性就更大。

3.员工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在一个后勤企业里,大部分人员是卫生绿化、厨师、服务员、保安等一线员工,他们的文化层次不会太高,大学生毕竟是少数,一线员工占大多数。另一方面,企业中层管理者往往也是由事业编制员工担任,他们一般是老后勤,经验丰富,在某些领域具有娴熟的技能,但学历和知识水平都不算太高。从整体上看,靠经验干后勤现象还是普遍,虽然现代化技术和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后勤当中,但是和社会其他企业相比较还是具有一定差距,如何切合实际地加强员工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4.“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现象非常普遍

“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是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后勤改革中采用的人事政策。高校后勤企业成立以后,不可避免地存在学校编制的一部分员工,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必须针对这些人做出相应的政策。一般来讲,对于学校编制人员,后勤企业仍然给予他们在学校的相应待遇,比如薪资、职称评定等,同时享受在后勤的待遇,包括工资和福利等。而后勤招聘的一些“新人”,则只能按照企业的规则享受相关待遇,学校政策和福利与他们无关。这影响了一些非事业编制员工的积极性,无论怎么卖力工作,都不能改变自己的身份,都不能享受学校的相关待遇,他们有时认为,在一个企业里工作,却不能得到同样的待遇。

二、高校后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招聘机制不健全

高校后勤企业虽然有一部分事业编制员工,但还是需要面向社会招聘一批人员,尤其是关键岗位和技术岗位,吸纳社会优秀人才还是很有必要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少的后勤企业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不管是在一般管理岗位,还是技术岗位,吸纳的企业编制人员都已经成为了中流砥柱。但是,受各类环境影响,招聘制度还不是很健全,比如实际面向社会公开透明招聘的较少,关键岗位更多是依靠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引入,这样引进的高端人才就比较有限,达不到企业的实际要求。

2.内部竞争机制不健全

在一个企业内部应该具有良好的竞争机制,每个人都会得到平等的机会。但在高校后勤企业中,不仅事业编制员工和企业编制员工不能得到平等的待遇,而且在企业编制群体中也不是很公平的,有社会招聘的,有通过人际关系进来的,背后复杂的关系使得企业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在企业中,老、弱、病、残的员工并不罕见,混日子的员工也是常见的,这些人和积极进取的员工可以获得同等的待遇,在某种程度上就形成了“大锅饭”现象和平均主义,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积极性,而且使企业的发展缺乏活动和动力,形成一定的阻碍。

3.激励机制不健全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门非常有艺术性的学问,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需要认真研究,但大多数后勤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比如薪酬设计,更多的后勤企业是根据自身就经济实力简单地模仿其他企业模式,真正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的很少。在企业中,员工的需求是多方面,除了薪资,还有福利、发展空间、工作环境等,在这方面,后勤企业所考虑的就比较少,简单薪酬和简单福利并不能实现有效的激励,很多员工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很多企业编制员工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缺乏足够的信任。所以,后勤企业应该多下下功夫,考虑其他的激励方式,充分激發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培训机制不健全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社会在发展,客观环境在变化,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后勤企业当然又需要业务培训,同时基本上每年都在开展培训工作,但关键是大部分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的较少,新员工入职,简单向其介绍工作职责和基本操作技能,老员工通过常见的授课讲解,取得的效果都不是很明显。后勤企业的员工一般文化素质较低,却人员结构比较复杂,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工作就显得很重要也很关键,如何有针对性地、切合实际地开展培训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只有抓好培训,后勤整体业务素质才会提升,才能推动企业快速的发展。

三、加强高校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和建议措施

1.高度重视,改变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要做好后勤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摒弃陈旧的理念,树立现代化的理念,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对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其放在一个战略层面考虑,从根本上认识到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应该知道,在生产力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对一个企业有着特殊的贡献和意义。其次,改变传统落后的观念,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不是简单人事管理,工资、保险、劳动合同、档案等只不过是基础性的工作,现代管理理论要求,必须有条不紊地开展人力资源开发、职业规划生涯设计,以及有效激励、评价和改进等各项创造性的工作,而这正好是大部分后勤实体所欠缺的。当代后勤企业管理者,由于诸多原因在思想上还停留在人事管理层面,并将其混为一谈,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所以,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2.吸引优秀人才,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在高校后勤企业的人员结构中,企业编制的员工占有很大比重,他們往往在企业中担任重要角色,其中包括一些管理岗位和重要的技术岗位。但是,我国大部分后勤企业的招聘机制还不是很完善,公开透明地选拔优秀人才并不是普遍现象,这就影响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所以,这就需要完善这方面的机制,优化人员结构,这对后勤企业发展来讲是一个很关键的任务。

高校后勤吸纳新鲜血液和创造力比较强的员工有许多途径,首先是要改变管理者的观念,以企业发展为出发点,在招聘过程中注重员工的素质和业务技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即形成科学有效的招聘机制。其实,大学已经为后勤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实际工作中,鼓励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鼓励广大师生融入后勤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此外,还应面向社会,招聘吸纳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高技术人才,这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打破后勤固定的薪酬模式,通过宽带薪酬的方式吸引人才。

3.在企业内部健全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为员工发展提供空间

从目前情况看,在我国高校后勤企业中,大部分管理者都是事业编制员工,企业编制员工虽然人数众多,并担任着一般管理者和关键技术岗位,但很少能够进入高级管理层,这就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缩小了他们的发展空间。所以,企业应该进一步转变观念观念,尽快打破身份界限,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用工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岗定编,然后再分析目前人员现状,实行竞争上岗,合理配置人才,各尽其职。此外,应该尽量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减少事业编制员工和企业编制员工的薪资差距,力争达到同工同酬,充分利用晋升、薪酬、福利等多种方式增加激励效果,提升员工的积极性。总之,要建立一种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达到减员增效、优化配置的目的,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增加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4.加大员工培训力度,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

后勤人员的学历层次、业务素质、年龄等都有很大的差异,但总体上学历层次和员工队伍的素质都不高,因此,开展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从根本上看,对员工业务培训是每个单位都开展的,但关键是落到实处,后勤在这方面就不是很到位,流于形式的现象很普遍。首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人群开展不同的培训,比如管理人员、一般职工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形式和内容是不一样的;其次,应该根据实际需求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比如管理人员可以采取专家授课、外出学习的方式,一般职员采取集中授课、素质拓展方式,技术人员可以打破常规,通过传、帮、带等实践方式开展。不管采用哪一种形式,关键是要切合实际,自身需求才是最主要的。同时,还应该根据个人素质不同,为员工量身定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要把人的能力综合分析评价,在合适的岗位上重点培养,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为员工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颜爱民,方勤敏.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秦健.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9,(9):95~97.

[3]马薇.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5):110~110.

[4]罗会华,孙滨.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8):224~225.

[5]陈海军.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浅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3):96+110.

作者简介:

陈学志,供职于河北大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硕士,中级经济师。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问题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高校后勤财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召开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后勤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实施的必要性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