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注重互联网工程,中国进入世界互联网时代以后,我国互联网事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近年来,互联网对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金融方面互联网对促进经济生活的健康稳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产生,传统金融也逐渐与互联网进行深度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市场与互联网行业的结合会对我国的金融行业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本文从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实际出发,结合实际情况,研究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产生路径及防范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业;风险;对策;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7-0149-02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很深奥的话题。现在互联网金融已经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而言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名词已经逐步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也已经坦然接受了这种金融市场的变化。但随之而来的是一定的金融风险,在2017年4月我国就针对金融业专门召开了相关的安全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我国金融行业风险的防范以及指出了金融行业的短板。互联网金融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传统金融的猛烈冲击,因此我们在肯定互联网金融的积极性的基础上还要正视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一定的风险。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路径分析
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是不发达的阶段,因此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也不够完善。对于某些由于互联网行业所带来的金融风险,我国不能给予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解答,因此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与其他国家相比是有差距的。由于市场的变化,许多非专业人士也纷纷投资互联网金融,因此也会加大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产生。
1.行业主体的风险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传统金融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金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其体系已经非常健全,因此其市场准入规则已经经过市场检验变得非常完善。并且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对传统金融行业有明确的规定,传统金融发展有法可循。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段发展速度快,行业主体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准入规则相比传统金融并没有很严格的规定,其风险与传统金融相比也高出许多。例如,由于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很完善,网络借贷平台自2007年兴起到目前为止,大约有4000多家左右的借贷平台创建。相关数据表明这些平台大多是属于不正规的借贷平台,其中有一部分已深入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对学生对家庭对社会造成了很严重的不利影响。更有甚者,许多学生由于裸贷扛不住压力,选择自杀。由于种种负面报道造成了网络借贷平台现在处于很尴尬的境地,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其他方面都遭受着很严峻的挑战,社会的目光也逐渐聚集到互联网金融上来。
2.投资主体带来的风险
传统金融的投资主体大多为社会精英,一般的老百姓所涉及的传统金融产品并不多,市场金融结构较为单一,管理运营也比较方便。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冲击,互联网金融在目前看来,市场金融结构日趋多元化,所涉及的阶层也更多,能够实现普惠金融。但是这也给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许多人们以高收益为诱饵,利用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的缺失来钻法律的空子,给個人以及相关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给投资者造成较大损失,不利于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另外,由于投资者法律意识淡薄,并没有认识到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一旦出现未能兑付的现象,很容易在某些别有用心人的撺掇下引发较大面积的群发性社会风险。所以,投资主体带来的风险也是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些非法集资者是在用违法的行为实现自己的金融交易,从而带来了一定的金融风险。
3.监管方面所带来的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并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监管方案。虽然传统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体系,但是这些体系并不能够完全适用于互联网进入到当中,导致监管失灵现象的发生。从其性质上来说,互联网在监管方面的难度依然很大,互联网一直抵触监管,监管人员一旦处理不当,便会引发社会舆论,给政府的金融管理带来一定的社会压力。因此,政府的金融监管在事实上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并不能够完全按照传统金融风险防范措施进行管理。
4.信息安全问题所带来的风险
信息安全是导致我国监管以及金融风险产生问题的根源,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已经逐渐提上日程来。在我国,信息安全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在金融方面,由于信息安全问题,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由于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小型金融机构并不能够在网络平台系统建设网站,网站漏洞较多,这就给黑客等其他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另外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繁杂,用户难以辨别金融信息的准确性,由于非法金融在网络上易于包装,因此用户很难辨别真伪。最后由于我国法律对互联网上的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还不是很充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形成体系,因此一些互联网平台一旦出售客户信息,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我国目前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对策分析
1.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由于互联网金融出现的时间较为短暂,因此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是欠缺的。因此,我国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市场准入门槛低是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准入门槛,对企业及个人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入市方面做到风险的防范。我们可以从注册资金以及行业资质这两个角度来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准入制度,提高互联网金融的规范性。针对目前我国互联网借贷平台出现了一些问题,政府应当严令禁止不法的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出现在金融市场上,为牟取暴利不择手段,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与社会风险。总的来说,政府应当结合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际,进行深入考察,根据实际情况整治互联网金融行业。
2.建立起完善的消费者金融保护机制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制度还没有相应的完善,市场准入门槛低,因此投资者的相应权益并不能够得到完全的保障。在我国目前现阶段,建立完善的消费者金融保护机制是十分重要的。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从根源上来说就是在保护投资者的个人利益,只有将投资者的个人利益维护好,才能进一步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我国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应当对消费者的保护机制,独立于现有的监管机制以外,形成一种全新的模式,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全新的整改。运用新方法、新形式、新制度来彻底整治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弊端。相应的保护机构,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突出性,在互联网金融问题的解决上一定体现出针对性,对互联网金融问题的防范要一针见血,为投资主体作出保障。由此,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消费者及投资者的个人利益,还能够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循环发展。
3.对现有的监管体制进行改革
目前在我国现有的监管体制是对传统金融行业行之有效,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现有的监管体制并不能够完全产生效果,在监管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空白情况。这并不是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少作为,而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所带来的必然的问题。基于此,我国目前的监管体制仍有很大的缺失,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监管模式仍然单一,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并不能够做出及时良好的反应,在其他领域不能够形成完整的监管制度及监管体系。第二,一些监管竞争现象和监管目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冲突,这种现象的存在加剧了监管的无效性。第三,我国的宏观调控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的,但是对于一些微观的调控,中国人民银行并不能给予很好的措施。因此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上,政府不仅要进行宏观调控,还要进行微观调控,做到宏观调控与微观调控的結合,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相关管理机构应当对监管体制进行改革,不断完善监管机构内部自身,从自身问题出发正视互联网金融行业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以及自身处理新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4.完善建设金融基础设施
我国还要完善征信联网体系的建设。就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我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征信系统也没有完善起来,因此一些不法分子就钻了行业漏洞,渗透到我国的经济社会中来。政府应当建立第三方机构,形成一套健全完整的征信体系,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做出统一的规范标准,进行统一领导,避免行业乱象的产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中央政府还要加强监管和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套标准完善的信用评估模式。此外,当前金融系统中风险预警设置缺失也是目前急需应对的问题。在具体的完善过程中,不仅要对客户的隐私信息进行进一步的保护,还要根据我国的现状制定出统一标准的信用评估模式,并由中央政府监管和管理,再由相应的金融监管部门对其进行信息传递和信息搜集,同时还要建立起严格保密的个人信息制度,消除互联网金融产生的信息风险。
三、结语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了一定的风险问题,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的产生,会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严重损害投资者及消费者个人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路径,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对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小龙.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安徽大学,2017.
[2]兰翔.基于VaR分析与Copula方法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度量[D].山东大学,2017.
[3]黎来芳,牛尊.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监管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7,(01):52~54+68.
[4]曹晓路.金融消费者利益保护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规制路径——基于比较法视域的考察探究[J].时代法学,2017,(01):54~64.
[5]汪星星,范梓涵.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路径与防范对策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2):29~30.
[6]梁德思.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路径与防范对策探究[J].知识经济,2018,(11):41~43.
[7]庞敏,邱代坤.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路径与防范对策分析[J].理论探讨,2017,(04):116~120.
作者简介:
汪泽斌,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经济师,中央党校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