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多聚居在西部偏远地区,这些地区地理条件不好、自然资源不充沛且灾害事故发生率较高,保险普及率不高。随着我国银保监会发布针对贫困地区的保险保障服务能力建设文件之后,我国少数民族的保险市场发展也有了一定的制度保障,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新时期我国的扶贫工作强调精准扶贫,在这种扶贫理念的引导下,我国贫困地区保险服务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的突破口,本文即针对新时期扶贫理念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保险市场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发展策略。
关键词:精准扶贫;少数民族地区;保险市场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7-0129-02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因为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不好,再加上灾害事故频发,这里的人们多事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由此,我国西部地区也成为贫困地区代名词。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不足,这里的保险业务也未成体系,保险普及率较低,所以也是我国保险欠发达地区。新时期我国的扶贫工作强调全面把握、精准扶贫,强调要颠覆我国之前扶贫工作一直采取的粗放型扶贫战略,转而结合各贫困区的实际情况、各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和家庭情况,以针对性强、科学性高的有效手段来对贫困对象进行精确地识别、帮扶、管理等一系列的精确扶贫操作[1]。所以,在新时期扶贫视角下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保险市场的发展需要把握贫困地区灾害事故频发的规律,从而针对性地为贫困地区匹配合适的保险资源,推动当地保险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当地的保险业发展也能同时具备精准扶贫的效果,推动我国“十三五”计划的稳步达成。
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保险市场发展情况
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保险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主要针对我国几大主要贫困地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说,这里是拥有法人寿险公司、产险公司“双牌照”的省份,保险市场的发展稳步上升,但增速排名不靠前,保险产品较能突出当地特色;在内蒙古自治区,保险公司主体不断增长,但存在地方法人缺失的问题,本地保费增长率较高,保险产品结构也在持续创新,特色农业保险发展,保险精准扶贫工作初显成效;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保险体制呈现多元的发展趋势,保费收入增长明显、保险的保障体系趋于完善、保险扶贫工作重点明确;宁夏回族自治区已初步施行“互联网+保险”发展模式,“保险保障+社会服务”模式也在稳步推进,保险体系创新性强,是一揽子保险产品精准扶贫的突出代表。
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现存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1.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保险市场发展存在进步缓慢、普惠性无法充分发挥的问题,同时,保险资源在供需存在明显的匹配度不足的问题,同时,保险经营水平不高,不够专业化、规范化,经营主体非常有限,险种的创新动力不足,很难较好地凸显当地市场特色。具体来说,因为贫困地区经济方面的限制,再加上人口数量少,所以,这些贫困地区的保险市场发展都是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不仅保险公司很少在这些地区设立总部,保险服务的深入、广度都不符合市场需求,整体上看,保险市场规模很小[2]。另外,因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保险险种也以地震灾害保险、农牧业保险、一揽子信贷保险等产品为主,保险险种缺乏创新性,且没有很好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保险,是我国保险市场欠发达地区。
2.问题的成因
对我国贫困地区保险市场发展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可基本了解到这些地区保险发展动力不足,以及出现这些发展问题的原因之所在。首先,我国地方财政对偏远地区保险发展不够重视,支持力度、资金投入都不到位,这是限制贫困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因为贫困地区普遍存在教育水平低下的问题,保险专业人才严重缺失,没有人才的支持,行业的发展自然举步维艰;同时,因为独特文化、宗教因素的影响,商业保险在这里的发展也遇到重重阻碍。各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都有自身不同的文化习俗、思想理念,且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长期的思维闭塞使得他们有很多思想观念和保险理念都存在矛盾,保险理念在这些地区的宣传和普及工作难以开展,大大限制了保险业的布局和发展。
四、新时期扶贫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保险市场的发展契机
1.保险市场的发展被赋予重大意义
《关于加快贫困地区市场体系建设提升保险业保障服务能力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我国原保监会于2016年针对贫困地区保险业的发展所发布的一项文件,在该文件中,贫困地区的保险业发展有了十一条发展意见作引导。针对促进贫困地区保险市场的,践行新时期精准扶贫要求问题,第七条中提出了“双总部”发展意见,该意见的发布,让我国少数民族贫困区域,尤其是几大省级自治区的保险业发展受到各方重视,无论是保险机构层面、社会层面还是政府层面,对于我国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保险市场发展都给予了更大力度的帮助和扶持。
2.保險市场的发展有了新的要求
随着新时期扶贫工作目标的明确、工作模式的确立,我国银保监会、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针对新时代扶贫理念下贫困地区的保险业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除了要求2020年贫困地区保险服务到各家、各人之外,还要求大力提高贫困地区的保险深度与密度,使其尽可能地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为贫困地区的人民提供充分的生活保障。另外,要求还提出要激发保险信用增信和保险资金融通的发展潜力,为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促进农村地区的的产业升级;同时,贫困地区还需要建立扶贫信息和商业保险信息共通的大数据信息平台,以此促进监管的差异化发展和理赔制度的不断优化。最后是提出要提供“共济特惠”支持,促进保险体系的低费率、高保障发展。
五、新时期扶贫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的有效策略
1.提高考核力度,加大对贫困地区保险发展的财政支持
对于这一点,首先要基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理念的引导,将少数民族地区保险市场发展问题与当地保监局相关干部人员业绩考核体系当中,以精准考核的方式来促使当地干部人员提高对保险业发展的重视力度,基于大数据的支持,确立量化指标,采取“打分制”的方式有效落实政府的支持政策。另外,应以中央财政的大力补贴和支持来取代县级财政补贴保费制度[3]。因为少数民族地区有很多贫困县,地方财政支持力度非常有限,无法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充分保障,所以,中央财政补贴支持就显得极为重要。
2.培养保险人才,满足专业人才供给
快速完善保险教育扶持政策、快速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保险教育体系也是新时期扶贫理念下促进这些地区保险业快速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此,首先是要对一些有能力设立保险专业的学校进行引导和鼓励,推动设立专、本、硕、博保险学位,积极招生,引进更多的新时代青年为保险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其次,各农林院校需要探索和综合大学、财经院校及保险院校等学校的合作发展模式,畅通保险人才的培养之路;再次是要打造实业基地、落实实习计划、跨专业结合对口保研等人才培育和应用模式来让有专业知识储备的保险业人才更好地在保险市场发挥价值,大力促进保贫困地区保险业的发展与进步。
3.争取优惠政策,探索民族自治区保险公司“双总部”之路
除了保证人才供给、加大财政支持之外,新时期扶贫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保险业的发展还可积极创新,开发更多科学、有效的发展模式,比如保险公司“双总部”发展模式。发展这一保险模式,需要立足于当前的省级保险公司,由政策和操作的角度对保险公司予以鼓励,使其认识到“双总部”支的发展优势并积极引入[4]。一般来说,保险公司的总部的资源储备都比较充足,上升通道、发展前景都非常可观,但考虑到后期发展的盈利性和稳定性,这些总部多是选择设立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基于“双总部”发展模式,保险人才可以很好地流入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4.参考国外发展经验,结合本地需求开发保险发展新模式
新时期扶贫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保险业的发展需要有更加开阔的发展眼界,除了内部的资源整合、行业布局之外,还需要放眼国外,总结并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发展经验,之后再结合我国本土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吸收和应用。首先,我国可考虑引入已经基本成熟的沙特阿拉伯等中东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保险制度,使当地民众对保险的认识度、理解度快速提高;另外基于《意见》中的发展理念,可考虑在我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设立专业保险公司,并大力推进相互保险、合作保险的试点工作,通过保险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当地民众走向脱贫之路。
5.立足于新时期扶贫理念,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保险供给侧改革
新时期扶贫理念下少数民族地区的保险业发展需要真正结合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理念,为当地民众提供更加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保障性保险服务,持续深化保险供给侧改革[5]。对保险扶贫供给主体进行优化时,应积极落实法人全面“双牌照”化,对新型互联网公司进行鼓励和引导,使其更好地助力保险业的发展,对贫困地区的承包、理赔程序进行优化,推动开发“互联网+双牌照+移動支付+现代化科技”推动保险扶贫的发展模式。
六、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我国扶贫工作的开展坚持的是“对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并提供精准帮助和精准管理”的精准扶贫理念,而在这一扶贫理念之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保险业将如何发展的这一问题深受各方重视。本文认为,按照新时期我国扶贫工作要求来重新审视少数民族地区保险业发展问题使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引入“双总部”发展体系等方式来促进我国贫困地区保险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为贫困经济发展助力,帮助贫困地区人口快速走上脱贫之路。
参考文献:
[1]鲁新明,闫伟.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调查分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7,(8):55~56.
[2]唐金成,曹斯蔚.精准扶贫视角的少数民族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研究[J].浙江金融,2017,(6):61~70.
[3]杨华松,彭吉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扶贫模式分析及最终评判标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6):186~187.
[4]覃棹,顾典.互联网+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电商扶贫研究[J].电子商务,2019,(6):23~24.
[5]徐颖科.扶贫的经济学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3):89~91.
作者简介:
李佳澍,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区域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