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军
本文系南充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立项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中学思政课有效衔接的对策研究》(编号:RWB1907)之成果
【摘 要】 本文梳理了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中学思政课目前的开设情况,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中学思政课有效衔接的对策。认为,要做好教师的有效衔接、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教学方式的有效衔接、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等四方面工作。
【关键词】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中学思政课;有效衔接;对策
我国一向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开设了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早在2004年3月教育部就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其中明确提出要使“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教育部、中宣部随后出台的高校思政课“05 方案”中也提出要“加强与中学相关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在去年3月18日上午由习近平主席在京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座谈会上,他再次强调了“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到新时代后,对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更高期望。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如何实现与中学思政课有效衔接就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中学思政课开设现状
根据高校思政课“05”方案规定,专科思想政治课程设置两门必修课,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除此之外也要求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周学时为4学时,总学时为64学时,课程设置时间一般为大一第二学期。2018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总共分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个部分。其中十四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等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加切实的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周学时为3学时,总学时为48学时,课程设置时间一般为大一第一学期。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总共分为绪论和六章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法律等三个部分的教育,旨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形势与政策》一学期总学时为8学时,课程设置时间一般为大学一、二年级两个学年,《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固定教材,主要是针对每年的热点时事以一学期两个专题的形式开展。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政课都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学时安排,两门必修课除了充分保证4-8学时的课内实践外,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学思政课又分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从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安排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学习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七、八年级一般周学时为2学时,九年级周学时为3学时。根据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全部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大部分,必修课指向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性考试,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等四门课程,必修各课程模块应按顺序依次开设,其中模块1(1学分)和模块2(1学分)为一学期,模块3(2学分)和模块4(2学分)各为一学期,共计6学分;选择性必修课是选择本课程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业,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也可供对该课程有兴趣的学生选修,计入毕业学分,包括《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2学分)、《法律与生活》(2学分)、《逻辑与思维》(2学分)等三门课程,共计6学分,选择性必修模块可灵活安排;选修课程包括《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等三门课程,选修课由学生自主选择,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可在高校自主招生中体现。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让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核心学科素养,旨在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素养的学生、具有科学精神素养的学生、具有法治意识素养的学生、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中学思政课比较分析
1、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中学思政课的共同点
一是两者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中学思政课尽管课程设置、课程名称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合格的新时代接班人。二是两者教学内容都具有综合性。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是一个全面发展、综合发展的动态的、全方位的长期过程,因此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中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领域都非常广泛,它是一门涵盖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心理学、法学、哲学、历史、人文、宗教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三是两者教学过程都注重实践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和中学思政课都无一例外地强调和重視实践教学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采取不同形式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行为认知的一部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行合一”。四是两者教学效果都具有后显性。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不是上一两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可以立杆见影,因此中学思政课和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远不是一份考卷可以评价,思政课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往往需要几年甚至于更长的时间才能够显现。
2、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中学思政课的不同点
一是两者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中学思政课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理解力和认知力也有待提高,而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育对象是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的成年人,他们的心智基本发育成熟,对事物已经初具一定的认知力和判断力。二是两者讲授的理论深度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中学思政课相较于高职院校思政课而言,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理论性较弱,更多强调生活性和现实性,而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则增强了理论性和逻辑性。三是两者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因材施教”意味着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学思政课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在教学方法上更多采用浅显易懂的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讲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主要是以重复性记忆的方法进行学习,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更为严谨,理论性更强,学生主要是以理解性记忆的方法进行学习。四是两者教学评价不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学思政课的教学评价方法仍然是以闭卷考试方式为主、素质评价为辅,学生思政课分数主要还是以考试的分数计入课程成绩,考试分数不合格那么这门课程也就不合格,而高职院校思政课更注重素质教育和素质测评,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采用了开卷考试的测评方式,课程分数一般都由开卷考试分数、实践分数和综合评价分数三种分数按一定比例构成。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中学思政课有效衔接的对策
1、教师的有效衔接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是一个相对割裂的状态,但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中学思政課教师和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各自只擅长于各自的教学领域,对于彼此课程开设状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知,很多教师相互之间连对方思政课开设哪几门课程、教材使用情况、课时开设情况都一概不知。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中学思政课有效衔接就十分必要,要实现有效衔接就必须首先加强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有效沟通与交流,让双方都能够对各自的课程开展情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中学思政课教师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才能够各自调整教学内容,避免重复性教学,可以考虑搭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中学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平台,比如QQ群、微信群等方式,让更多的中学思政课教师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加强联系与互动,或者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召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中学思政课教师交流会议,让大家有更多的平台可以就如何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衔接积极献计献策。
2、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由于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分别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高等教育司负责,因此从中学到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难免出现重复。比如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很多内容就和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内容重合,高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多内容就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内容重合,这就需要中学思政课教师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很多知识、观点和理念的认知有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体现在教学上就需要有一个不断反复灌输、反复教育的过程。尽管中学思政课和高职院校思政课在一些教学内容上有所重复,但各自的难易度却有所不同,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上肯定要远远大于中学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因此两者在教学内容上的有效衔接主要体现在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狭到广的不断递进的一个有层次性的教学过程上。
3、教学方式的有效衔接
中学生和高职生存在年龄、心智、认知上的差异,这就必然要求中学思政课和高职院校思政课要充分结合不同阶段学生各自的心理特征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中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还没有完全形成自身的观念体系,因此中学思政课教学更多是以灌输知识为主,通过单向式输出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今后能进行进一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一阶段学生主要是以重复性记忆强化知识点。高职生则已是成年人,他们的心智已基本成熟,通过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已经形成了对事物的一些基本判断和认知,已经构建了自身观念体系的雏形,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更多是以引导理解为主,通过双向式沟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知识答疑解惑,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同和内化,这一阶段学生不再单纯是以记忆为主,而更多是以理解性学习为主。
4、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
目前,无论是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在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都会不同程度地开展一些实践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由于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年龄小等特点,绝大多数中学思政课没有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实践教学主要是以课内实践为主,大多采用观看视频、演讲、辩论、班会活动等形式开展。高职生相较中学生而言时间比较宽裕,且都已经成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有充足的实践教学课时,因此近年来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不断强化课内实践教学的同时,都在大力推广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并把课外实践活动常态化。很多高职院校都有固定的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在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形式上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比如开展微电影摄制比赛、参观各类纪念馆、重走长征路、到福利院、敬老院志愿者活动等。由此不难看出,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践教学上的有效衔接主要是通过课内实践教学到课外实践教学的延伸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许晓忱,董平.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研究[J].汉字文化,2018.13.
[2] 王素云.高校思政课与中学政治课课程衔接问题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7.
【作者简介】
雍 军(1977—)女,四川南充人,硕士,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