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020-05-13 14:34张红坤
黑河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语文素养独立思考

张红坤

[摘 要]语文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小學语文教育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小学语文教育也要与时俱进,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为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奠基。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和意义,结合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语文素养;独立思考;自我感悟;主体地位

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都要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精细,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呢?

一、语文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育水平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改变和提高。但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堪忧,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大多是从学前班升上来的,很多教师认为这些小学生仍是孩子,并不具备对语文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语文讲解时采用惯用的教学模式,即根据语文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另外,语文课堂练习题的答案都是标准的,开放性训练较少,导致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解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维能力,最终影响到独立思考能力。虽然新课改形势下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开放型题型较以前有所增加,但大部分例题都是中规中矩的,加上一些教师很难做到脱离课本为学生设置开放性的练习,导致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篇幅虽然短小,但都是经典之作,需要学生走进文本,仔细研究文本语言,对语言进行感悟和内化,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而这些,都以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前提和基础。为此,教师要做到:

1.明确师生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教育实施的关键,掌握着教育的主动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教学中要创造一切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条件,如可以在通读整篇课文后引领学生仔细体会故事中的情节与心理,同时让学生提出关于课文的任何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离课文内容相差很远,教师就要注意将问题巧妙引导和筛选,确定课堂研究的主要问题,再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让学生积极思考解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或者是一个提示、一个比方,都会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这是积极鼓励学生踊跃发表与众不同见解的有效途经,也是形成浓厚学习氛围、争先恐后发言的简单方法,更是为独立思考的最高境界无师自通创造条件。之后还可以进行拓展,在学生得到自己的体验后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认清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变以往学习的领导者为指导者。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阅读文本中蕴含的思想,当学生有疑问时,也不要在第一时间直接揭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路来体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是引发思考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求教师在语文设计时全面优化教学过程,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及课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避免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这篇文章中哪些地方 表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对于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表扬和鼓励,同时对于思考中有障碍的同学给予帮助,让所有学生都能在思考中有所收获,通过问题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3.引导学生勇于质疑

古人云:“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思考来源于怀疑,也正是由于怀疑的存在才不断激发人们去观察、实验、思考和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应给予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求异求新,使学生逐渐树立“不惟书、不惟上”的精神,不断提高批判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在学生善问、会问上多加指导,使学生想问、敢问、善问,进而对问题进行思考,最终有所悟、有所得。

4.体验性阅读感悟文本

认知和体验学习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中会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富有幻想。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思维。例如,《草船借箭》一文描写了各怀心术的周瑜、诸葛亮、鲁肃等人,指导学生开展体验性阅读,通过文字思考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对三个人的特点作出总结,提升阅读感受,加强独立思考能力。

5.鼓励答案的不唯一性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相同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不被“陈规”所束缚,不人云亦云,从而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来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在《跳水》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广开思路说一说“除了船长的营救方法,你还有其他的办法使孩子得救吗?”学生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发言。有的说:“请直升机来救援。”有的说:“让孩子顺着帆绳滑下来。”……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比较看哪种办法最好。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最后一致得出“还是船长的办法好”这一结论。而后我又让学生谈谈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想法,学生的想法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开玩笑不能过分。”有的说:“做事要冷静。”有的说:“要像船长那样,遇到困难沉着冷静、随机应变。”有个学生还说出了颇有哲理的话:“船长的孩子太意气用事了。人怎么能同动物一般见识呢?”通过多侧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小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时会提出一些超越教师预料的独特看法。但是,由于他们受经验和阅历的限制,有些想法可能偏颇,有的表达可能欠妥。但是只要没有大错,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提出的看法,而不能因为这些看法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而一概否定。又如在学了《铁杵磨成针》一课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学后的体会。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老大娘用这么粗的铁棒来磨针,真是太浪费了,还不如买一根针来得划算。如果实在买不到针,一定得靠磨铁棒来做针的话,也应该挑一根细一点的铁丝什么的,这样才不至于浪费时间和力气。”这个学生的回答与寓言故事的本意虽然不符,但是教师并没有马上否定,而是在肯定他不盲从别人的结论,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基础上,告诉他: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的本意是通过铁棒磨成针这样一个小故事来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功夫这样一个道理。

6.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求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教师一经提出,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而要创设相应的氛围,让学生通过静思理解其中的文字,或者通过讨论交流彼此的想法,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再通过一定的语言表达出来。成功的语文课堂上应该有张有弛,有静有动,相辅相成,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独立思考是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没有这些智力活动,世界就停滞不前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应当僵化地进行中心思想的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孙香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浅探[J].情感读本,2015,(14).

[2]王玉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本[J].学周刊,2016,(12).

[3]张成明.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J].教育现代化,2017,(11).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语文素养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谈独立思考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