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锋
李吉林老师认为,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情境教学中,可以将情感体验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很多老师都认同他的观点,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对教材的驾驭感增强,越来越懂得利用实验、新闻、社会热点等情境素材,创设化学教学情境。但有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过分在意素材是否新颖,忽视素材的适合性;在意情境能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忽视情境的合理性;情境教学像是教师作秀,忽视学生的意义建构。情境,是为教学活动而设,为学生发展而创。因此不管素材有多奇,情境有多美,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始终不应忘记培养学生的初心。
一、研究教材,把握学生的发展方向
初中化学课程要求在化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而教材是课程要求的具体体现。研究教材,即可了解学生的必需,避免教学情境与学生必需本末倒置,情境喧宾夺主。
(一)依据学生必需,遴选情境素材
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前,教师要研究教材。教师要研究教材中有哪些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研究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研究如何真实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清楚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必需,有助于教师找到一些学生必需相关的事件、新闻、实验等,作为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素材。如在《赤壁之战》的故事文本中(见表1),笔者看到了燃烧,想到了灭火;看到了灾难,想到了逃生;看到了谋略,想到了智慧,就选择《赤壁之战》的故事文本,作为创设《燃烧与灭火》教学情境的情境素材。
(二)基于教材理解,整合学习素材
在进行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研究教材内容。教师在清楚教材中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后,才有可能根据新的教学情境,相应地取舍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见表1),构建新情境教学的知识目标。教师要清楚教材中每一个学习栏目设置的目的和价值,才有可能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让它们在教学情境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教材中观察与思考这一栏中的“烧不坏手帕”实验,教材安排在燃烧条件的学习环节中,笔者将它安排在赤壁之战的战后环节(见表1)。在这里,利用它奇妙的现象,再次点燃建构活动的激情,学生在这强烈认知冲突的实验现象驱动下,巩固前面刚刚建构的燃烧与灭火的知识。
二、研究学情,保证学生意义建构
教学的设计、实施与改进应由学情而不是预定的教学内容所引导和推动。而学情是指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 兴趣爱好、认知特点等方面。为了确保学生在情境学习中能进行有效建构,教师要研究学情并根据学情,创设有助于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教学情境。
(一)基于已有经验,分析建构可能
学生如能在学习情境中产生“联系”,进行“思考”,是他们在情境中能进行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我们要研究学生的学情,基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了解,为学生创设出这些可能性。如笔者基于学生对三国故事的了解,选择赤壁之战作为《燃烧与灭火》教学情境的素材。
同时,笔者基于学生对燃烧、灭火等已有经验的认识,思考将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建立“联系”的可能性,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将前科学概念上升到科学概念的教学情境(见表1)。
(二)正视现有水平,设计建构环境
学生与情境的交互能力、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协作会话交流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并根据他们的水平,才能精心设计优良的“学习环境”。如在设计《赤壁之战》的教学情境之初,笔者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特意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课前研学活动(见图1、图2、图3、图4),提前进入情境,增强与情境的交互能力。为了分解学生建构活动的难度,也为了增强学生协作会话交流的程度,将学生分为火攻、更旺、灭火、逃生等几个情境活动协作小组。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清楚学生的现有水平,才能知道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调控学习的进度和方向,何时对学生的建构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走向更有效的意义建构。
三、研究情境,重视学生和谐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情境为他们创设了一种对知识意义建构的环境,促进认知活动的发展,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在情与境相互交融的过程中,还能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因此,在利用素材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根据素材特点,挖掘素材专长,研究情境逻辑,有效整合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发挥教学情境的价值。
(一)编织情境逻辑,构建全程情境
很多老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打破应试教育的模式,情境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不完整的,其中,不少人把情境仅用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他们创设的情境,大都仅停留在激趣层面,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这条情境逻辑线还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如笔者利用《赤壁之战》的故事素材,编织战前、战中、战后的情境逻辑线(见表1)。
学生则不断地按照“入境、解境、出境”的循环建构模式,沿着情境逻辑线,思维在情境与知识间来回穿越,主观情感反复作用在客观事物上。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新旧知识建立联系,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激发。
如在《赤壁之战》的完整情境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遵从规律、合理利用时,它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当我们违背规律、妄加利用时,它会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在孤立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学生是不会有这样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的。所以,我们应以情境为知识的载体,构建一个完整的、有逻辑规律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分析素材特长,凸显情境专长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的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情境素材是多元的,它可以是一段化学史料;可以是一则新闻时事;可以是一种化学现象;可以是一个化学实验…… 每一种素材,都有它与众不同的特点,在教学情境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尽相同的。联系学生生活的情境,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中的密切关系;有趣的化学实验情境,能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取知识;时事新闻的情境,能让学生主动分析社会事件涉及的化学知识。
在用素材创设教学情境时,除了要考虑学生能迅速而正确地理解书本内容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它到底能给學生带来怎样的情感体验?我们要根据素材类型,利用素材特长,创设专长情境。如利用赤壁之战创设情境,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化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书本上那些枯燥的知识,而它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之中,不仅现在有,古代也有。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不应将自己置身于化学之外,通过情境激起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和义务,鼓励他们成为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关系的积极“探究者”。
笔者认为,教学情境求“奇”追“美”,无可厚非,但我们的情境创设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研究情境。只有经过认真研究,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实际出发,遴选合适的情境素材;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适合学情的情境;遵循化学教学的原则,挖掘情境素材的特长,构建促进学生真实发展的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