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英
摘要:对身心发展不成熟的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十分必要,其不但能对学生个体产生积极影响,还能对社会产生间接的积极影响。德育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班主任必须予以重视,并且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德育策略,以提高德育效果。笔者认为,可利用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家校联合育人等途径有效开展班主任德育工作,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策略
一、小学班主任实施德育的必要性
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是指学校德育——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意识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响,让学生将社会的思想、道德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意识以及道德品质的教育。
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且判断力较为薄弱,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需要学校通过系统的教学积极地施加引导。在学校教育中,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健康以及思想,皆由班主任全面负责。班主任不但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人格,更要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工作,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可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另外,班主任实施德育工作有利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
总的来说,班主任积极实施德育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积极响应,是践行“教书育人,以德为先”理念的体现,更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二、小学班主任实施德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但受“应试教育”这一根深蒂固理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包括班主任,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偏重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德育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也就是说,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德育”未能与“智育”“平起平坐”,更遑论“育人为本、以德为先”。
(二)德育内容、形式单一。收到的德育效果不佳
部分班主任虽有“立德树人”的意识,但对德育内容的认识较为浅薄,仅注重引导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则、勤奋好学,这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常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内容还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劳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仅对学生实施规则、勤学方面的德育,内容并不完善,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大多教师采用单一的“说教式”德育方法,未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既不能获得丰富的德育体验,也不能从教师的说教中充分汲取养分来构建德育知识结构,用以指导行为。
(三)未与家长密切联合,德育效果无法得到有效巩固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更为方便、形式更为多样。可以看到,班主任利用校讯通、QQ群、微信群等平台与家长联系、沟通;但仔细分析便会发现,班主任更多的是利用这些网络平台就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的有关通知等与家长交流。线下也是如此,无论是家访还是家长会,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更多是德育以外的事情。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并逐步提高的过程,若未能与家长联合起来,即使班主任积极实施德育工作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不能将其延伸至家庭,这样一来,德育效果得不到巩固,可能会出现“反弹”现象。
三、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的策略
(一)班主任要树立“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班级德育氛围
意识决定格局,思维指导行动。要想有效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班主任首先得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并积极探索德育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掌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科学、系统、完善的德育教育。
相对于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往往被忽略。隐性教育的作用是无法为显性教育所代替的,其往往能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孟母三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此,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例如,可以与学生一道,精心地布置教室环境,如把“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在教室的后墙上;让学生挑选属于自己的座右铭,用纸条写好贴在自己的课桌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挑选1-2条名人名言或者1-2幅名人画像贴在课室的左右墙上。这样能有效创设浓郁的德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德育认知。除此之外,还可与学生一起制定班训、班徽、班级口号等,以加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为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开展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实施德育
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展开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的,班主任不应贪图便利,一味采用“说教式”的德育方式,而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地设计与开展内容丰富、主题明确、趣味性浓的相关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具体展开来说,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可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节日为载体开展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体验感、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激发学生对传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在渗透爱国主义方面,可以特殊纪念日,如雷锋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为载体开展活动,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拥护祖国的感情以及建设祖国的壮志;在渗透劳动意识、环保意识方面,可以植树节、五一劳动节、地球日、环境日等为载体开展相关活动,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班会,如与安全、心理健康、法治等有关的主题班会。在开展主题班会时,仍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班主任一言堂,学生沦为听众”现象的出现。
(三)联合家长的力量,保持德育影响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班主任一人的力量有限,且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同样不可小觑。换一句话说,若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往往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的通力合作,才能巩固德育效果。因此,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应积极主动地与家庭建立和保持联系,班主任和家长双方要及时或定期地交流学生的情况,共同努力制定互相配合的方案,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以此来保持德育影响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四、结语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一规律在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同样适用,而且,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往往比普通的课程教学还要难得多,这就需要班主任坚持常态化开展德育工作。为了保证德育工作的开展实效,除了常态化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还要精心设计德育方式,变单一的说教德育方式为多样、有趣的形式,不断地创新途径和载体;更要联合家长的力量,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