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牵手生活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具魅力

2020-05-13 14:20叶世锋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叶世锋

摘要:教育源自生活,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需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创设真实情境,把学生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相结合,使教学更加生活化。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结合生活实践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魅力——改变现状,牵手生活;创设情境,贴近生活;关注社会,走进生活;合作探究,体验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教育源自于生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现实生活结合获取直接经验,进而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牵手生活,会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具魅力。

一、改变现状,牵手生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和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让学生觉得道德与法治课是枯燥无味的,甚至部分学生把道德与法治课当成一种负担。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扼杀学生的思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学生采取敷衍了事的学习态度来对待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真实的情境,牵手生活,引领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收集生活知识,走进社会,了解社会,通过各种途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实践走进生活,帮助学生积累教育资源,通过表达再现生活、创新提升生活,进而把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回归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这样的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情感。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学生可以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成长和发展中的初中学生,在其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需要有所提高,并有所拓展。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就越容易接纳知识,学习兴趣就越浓厚,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越明显。道德与法治课不应该成为学生的负担,它应该是充满活力、充满趣味的。

二、创设情境。贴近生活

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看到的不应该只有课本、作业、试卷,他们的视野可以更加广阔。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教学体验。当然,教师在向学生展示相关情景的时候一定要清楚想要传达给学生的内容和精神,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对相关情景进行必要的筛选和分类,也可以动员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提炼和总结,最后把自己总结出来的相关内容以各种形式展现出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引,引导学生怎样才能看得更细、更真、更准、更全。这样做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创设真实情境的时候,教师需要事先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备学生”。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学生比较容易接触到的生活经验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比如教授“隐私和隐私权”这一课时,学生对家长偷看自己的手机信息、朋友圈等隐私比较在意。目前的社会大环境缺乏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有些学生不希望自己的隐私被别人披露,但很多学生未能做到换位思考去尊重别人的隐私。通过“备学生”,把学情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用讨论等方式谈学生的认识误区,把抽象、难理解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做到通俗易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关注社会,走进生活

面对一些抽象难懂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区,从不同的角度,用更广阔的视野,通过亲身经历,更深切地体会一些要掌握的知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但如果让学生到社区去采访人大代表,在采访过程中他会接触更多和这一知识点相关的内容,相比于教师说教的方式,这样的效果会更好,而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牵手生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问题,最终能够对列举事例中的人和事感同身受,在面对不同环境、不同人和事的时候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启发思维,在回答具体问题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学生就能进一步体会到这门学科原来和生活息息相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课前三分钟的新闻报道:利用课前三分钟,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介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闻材料,并進行有效的加工和整理,让学生在课前报道,由学生点评,教师作必要的补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关注社会、走进生活,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时事信息、整理信息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点评时政新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评析时政新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合作探究,体验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牵手生活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模拟法庭、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多种形式来进行,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体验中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格,在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活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远离现实生活的教育必将是一潭死水,有生命力的教学必须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了解不应该只停留在教师的口头说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把学生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相结合,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情境,把现实生活直接经验和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结合起来,让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搭建学生既感兴趣又接地气的生活课堂,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发展能力,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