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0-05-13 14:02张高煜
科技资讯 2020年9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就业

张高煜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在不断的改进中,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成为大众群体而走向精英化教育的转变。就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形成了难上加难的现状,出现了社会就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大学生就业明显的结构性问题。对此,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对其简要描述和分析,根据研究现状,本着客观、系统的原则来分析高校毕业生质量,本着科学、严谨的原则来构建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就业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5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3(c)-0227-03

1  研究意义

大学生就业的数量是现如今社会关心的问题,但更要关心大学生就业的质量。大学毕业生不仅要找到一份工作,还要找到一份“好”工作,这就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国内已有部分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研究,每年各高校都发布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但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权威的大学生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来客观真实地反映大学生就业质量状况。在建立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上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对于高校而言,可以使高校根据评价结果找出自己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就业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高校根据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

第二,对于大学生而言,可以使大学生了解本校、本专业就业状况,使自己找到方向和目标,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为实现就业奠定更高质量基础。

第三,对于社会而言,可以使广大中学生和家长一目了然地清楚各高校就业质量及办学水平的高低,有利于他们更准确地选择学校和专业,减少对大学的盲目性,促进优化教育,加强社会资源的配置。

第四,现在高校进一步发展创新创业,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内容的质量评价指标,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深入开展活动,积极参加相关比赛。

2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现状

2.1 统计主体相对单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由国家教育部向社会公布出来的,这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形式。它先是由各高校自行统计后逐级报送的,学校就业率的高低对于学校的声誉、生源等问题而言是有一定影响的。且在高校在统计每一届毕业生就业率的时候缺少政府等第三方的机构或单位参与和监督,致使有的学校为了好的生源与名声,在数据统计中弄虚作假。甚至存在有高校把毕业生就业签约情况同毕业证、学位证等相关证书挂钩,出现毕业生找关系在亲朋公司挂靠这样的现象,然而学生根本没有找到工作,但也将这些毕业生统计在就业当中,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就业率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2 评价指标单一

就业率是就业统计的主要指标,但是毕业生的社会保障、工作适应度、职业稳定性、个人适应情况等是无法反映的,更缺少高校毕业生人际关系、离职跳槽等各项指标,且都是与就业质量密切相关的内容。目前,没有根据各种不同指标比如专业层次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学科不同的所有高校进行划分,就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汇聚出了就业率比较结果,自然就看不出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岗位前景。可以说,目前国家对外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只是把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低相对比,不能反映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只能说明就业数量,看不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前景。这样只能理解为某一所高校或某一个专业有多少人找到了工作或有多少人还不能就业,不能说明各高校或各专业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2.3 评价统计节点不合理

每一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简单地统计了各高校毕业生当年毕业就业的一些情况,这些数据是国家对外公布的。这些数据是定期报告的,来源是9月1日形成的就业率和12月30日形成的待就业率。就这两个时间节点上的数据只能说明就业数量反映不出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看不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前景。短期掌握不了毕业生就业质量,长期把握不了一定时间内毕业生就业职业发展情况。也就是说依据某一时间节点的就业率数据,不符合实际情况客观要求。根据有关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一种情况是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时找到工作的但在毕业半年内换工作跳槽的大约30%;第二种情况是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时没有找到工作但之后的就业期望在半年内会出现调整使得就业率就会比毕业离校时的就业率高出20%左右。也就是说着眼某一时间节点出来的就业率,不符合我国的人才成长规律。

2.4 评价方法不完善

目前高校对就业率的统计,主要来自于高校毕业生上交到学校就业部门的材料,例如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会提供劳动合同、就业协议书或者特殊的灵活就业材料。在统计之后院校就业部门与毕业生就没了沟通就对已知的就业情况不了解,也没有进行后续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甚至有的院校后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于调查不具体不够全面,收集的样本不够需要的数目,这就导致统计的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真实性,无法对学校的专业结构做出调整,无法提供依据来达到更好的职业培训。

3  构建高校毕业生质量指标评价体系

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具有长期性和难以量化等现实问题,所以在评价时,对于如何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地反映毕业生的质量已成为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该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从3个方面出發,毕业生自身的因素以及学校、社会对毕业生的外在影响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3.1 学校的评价

3.1.1 在校期间的评价

此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比如基础课理论、专业课理论、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政治理论修养等的评价,主要看校内规定考试的成绩和要求达到的考核项成绩;对于思德教育和学风评价,主要根据校内教育中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学习活动的表现;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毕业设计可以参考学生在校期间各种比赛、参与项目、论文发表等来考核。

3.1.2 走向社会后的评价

(1)就业率。这是一个能很直接反映的指标,是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和就业竞争力的直观体现。教育部门甚至是国家是可通过就业率来了解一所高校毕业生培养的情况、检验一所高校办学的质量,同时也为发展规划高等教育提供一个指标依据。因此,就业率成为说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个核心指标。

(2)专业对口率。专业对口度是毕业生是否物尽其用的指标,反映毕业生所学专业与从事工作的对口性,人力资源是否得到有效的利用。学生将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价值。专业对口率越高越能说明学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充分考虑了社会需求,专业的设计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供需比。通过供需比高校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对各岗位的专业人才需求度,同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是可以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总数与毕业生总数的比率反映出来。

(4)平均薪酬。通过平均薪酬的这一指标,可以有效地看出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大小。

(5)就业单位类型。通过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类型可以看出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较其他单位机构企业而言,在重点单位、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出国考研等的学生质量较为优异。

3.2 毕业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通过对自己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基础知识、有效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反映出学校在教授学生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学生能力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同时,学生对于学校课程安排、教学改革、学校设施设备方面是否存在有效的建议。

3.2.1 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主要是指自己所选择职业的专业能力,同时,也是毕业生是否能发挥自己能力实现就业,衡量专业性的重要指标。因为在用人单位招聘中,最关注的就是个人专业业务上的能力,求职者是否可以胜任就业岗位。专业能力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包含专业知识实践化、专业技能应用化,以及个人适应能力。专业理论知识是学生就业基础指导实现就业。专业技能衡量了学生在该专业中是否具有专业性的动手能力。个人适应能力在工作节奏快的当今社会适应工作过程、跟上工作节奏是很高的就业加分项。

3.2.2 通用技能

通用技能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抗压能力、外语能力、公文写作能力、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是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向对方传达的思想、情感、意图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考察毕业生在工作团队中与人合作能力、是否同其他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学习能力体现的是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快速学习工作所需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指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获得一定效益。抗压能力是指考核毕业生在工作中遇到一些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及对工作中压力的承受能力。外语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具备外语能力已经是不可置疑的事情。公文写作切实保证文件质量,提高了阅读者对文章的舒适感,可以快速清晰地了解文章所写内容。计算机基础能力,现今的单位企业都用计算机办公,基础的办公软件是人人都应学会的。

3.2.3 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是一个人基本的特质,包括了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敬业精神主要是对个人本身的要求,工作责任心、主动性、进取心等,是个人内在的素质,是考察高校毕业生的关键性指标。诚信意识主要指诚实守信,是对个人职业道德规范方面比如遵守岗位规章制度等基本的要求。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人对集体利益的考量。在公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都出现的情况中做出决定,个人利益可以服从集体利益。

构建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开始将用人单位满意度纳入到评价指标中,在操作方面更系统、更完整,说明经济发展的宏观类指标显化,说明就业的宏观影响指标弱化。从3个不同的方面,根据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不同角度的实际情况,做出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构建指标体系。当然,上述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立足于现阶段高校及社会对高校毕业生人才的需求所提出的,在实际应用中适应发展,不断提高,逐步完善,最终的目的是达到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高校毕业生的质量,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校毕业生。

4  结语

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作,因此在制定构建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时,应注意数据的客观性问题。毕业生质量评价,一方面,是高校自身的自检自查,同时反馈于本校教育教学,另一方面,是面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数据的客观性尤其重要,如何保障质量评价中的数据客观性,也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就业率、对口率、毕业生调查、用人单位调查等数据均由高校自身完成,因受制于人手、经费、调查方式等客观条件,导致数据不准确,从而影响到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客观性,降低了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的公信力。因此,适时引用独立第三方调查机构数据,尤其是QS排名、麦可思数据等权威性较高的第三方数据,对于提升高校毕业生质量报告的公信力具有很大的促进和提升意义。毕业生质量指标体系为大众提供有效地评价高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评价一所高校优劣与否的重要依据。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随着科学的高校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质量评价方式,以往“被就业”的现象也将不复存在,使得高校教育真正实现育人目标,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总而言之,高校毕业生质量体系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毕业生质量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大学毕业生自身共同努力,提高就业质量。政府改善就业环境,提供就业服务与政策;高校不断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毕业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加强职业素养,扩大就业竞争优势,从而实现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敬宝.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J].北京社会科学,2012(3):52-58.

[2] 王霆,张婷.扩大就业战略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2):26-30.

[3] 杨益成.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14(11):94-96.

[4] 劉阳.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8(7):66-68.

[5] 赵婕.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8(3):246-247.

[6] 郭燕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8):34.

[7] 颜军.大学生就业质量分析与综合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147-150.

[8] 李想,黄洋.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4(12):29-33.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就业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