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敏感性的缺失及其培养

2020-05-13 14:02曾琴
科技资讯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师素质价值取向教育信息化

曾琴

摘  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敏感性的形成,区别于其他参与教育活动人员的专业教育者,体现教师素质高低的特征之一,是对其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影响的重要因素。该文在理解教师教育敏感性含义的基础上,剖析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敏感性缺失的现状;并从树立新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挖掘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把握教育契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教师教育敏感性缺失  价值取向  教师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3(c)-0062-02

教育信息时代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但并不说明教师的作用被弱化,而是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该如何迎接新的变化已成为讨论的焦点,最为一致的观点是教师需要转换教育理念,优化现有的教育素质结构,面对新技术、新思想形成教育敏感性,与社会同步发展。教师教育敏感性是指“教师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事件等蕴含的教育价值所具有的敏锐的感知和辨别的能力”。教师教育敏感性映射了教师对教育生活的体悟和思索,促使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检审、论证教育行为的合理性。当今许多教师已意识到教师教育敏感性形成的重要价值,正通过不同的路径和方式在教育活动中摸索实践。但由于影响因素的多样性,教师教育敏感性缺失仍然较为严重,造成教育低效甚至无效现象,教师教育敏感性的培养势在必行。

1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敏感性缺失的现状

1.1 对新知识、新观念缺乏敏感性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教育敏感性缺失首先表现在对新知识、新观念的认识与把握上。这主要缘于大多数教师专业素质偏低,教学中心围绕学科知识的传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往往通过固定模式去考虑,不能采用新的信息技术将问题与生活和非学科领域的知识联系起来,针对性较差,教学思维僵化,不思变革,因而很难形成一定的教育敏感性。特别是在学历较低年龄较大的一批教师队伍中更是明显,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多年的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在以前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样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照样行得通。因此,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因循守旧,沿着固定的思维定势艰难地前行,很难再有接受新的教育信息、教育理念的意识,即使为形势所迫,必须面对改革,但对新的信息技术理解也是肤浅的,不愿意重新组织知识体系,尽管学校每年都提供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他们接受新观念、新知识的意识。实践证明教育敏感性和教育本身一样,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不停地汲取新的除学科知识以外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观念的。

1.2 对教育活动中教育问题缺乏敏感性

教师教育敏感性产生于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师感觉器官的刺激,这种刺激感受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所见所闻。中国教育的特征是:教育是知识教育;教育是筛选教育:教育主要由政府经营,尤其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这些特征造成教育现象中反映出许多的教育问题,如学校缺乏办学积极性、办学生命力,管理行政化,教育评价指标化,学习评价数量化,“以师代生”“以生代师”,师生身心健康等问题,这些问题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背道而驰。但教师在教育领域中,由于社会环境中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又将责任全部推卸给教师,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难以体会到成就感,导致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中,他们不会关注教育问题,缺乏问题意识,更不会主动深层思考这些问题,错失了教育敏感性形成的机会,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1.3 对把握教育契机、采取适宜的教育行动缺乏敏感性

教育契机是指对学生进行某种教育或解决学生某个问题时的最佳时机,是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兴趣、爱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形成教育敏感性的关键期。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把握教育契机、采取适宜的教育行动缺乏敏感性,不能与知识信息时代同步发展,落后时代的步伐,停留在所谓的“铁饭碗”上,对教师职业理解存在误区,认为教师职业稳定,只要照本宣科讲完书本上的内容,就算完成了任务,对于如何把握教育契机,利用信息技术,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缺乏教育敏感性。师生关系不和谐,彼此交流机会少,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不善于观察、聆听,从学生的问题和语言表达中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及时的点拨,更没有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阐述自己的思想,只是采取随遇而安的教育态度,沒有将教育职业当作事业来进行创造、完善,而只是当成领取固定工资的一种模式,缺乏积极的教育职业态度,影响教育的发展。

2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敏感性培养的措施

2.1 不断树立新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培养职业敏感性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只有从观念上真正转变过来,才能在行动上去积极接受新的教学方式、更新知识结构,才能形成教育敏感性。首先,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思维模式,尽快接受新生事物,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信息化观念,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突发奇想,比如对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飞天技术、星球大战的设想等好奇心不能压抑,要保护、激发、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出牌,赋予个人的思想行为,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提高教育敏感性。其次,教师要培养职业敏感性,还必须转变过去的知识结构和层次, 在面对教材改革与新知识的融入上,教师要采取积极应对的心态,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形成终生学习的态度,经常性地、系统地进行自我反思,主动收集教改信息,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做好教学准备,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形成良好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完善知识结构。最后,学校还要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到本校开办讲座、报告;鼓励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在不断交流总结中,吸取其他同仁的教学经验,提高自我的内在经验及学历层次,培养自身的教育敏感性。

2.2 善于挖掘教育信息化时代中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提高教育敏感性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形成,新的教育环境不断推动教育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教师教育敏感是一种业务敏感,生活中他人看起来很平常的一件事,经过有专业观察力的教師对其进行内涵的挖掘、提炼,捕捉其中的教育意义、教育价值,注入前瞻性思维,并善于运用它,洞察事物的发展趋势,就变成不平凡的事情了。在教育信息时代,教师教育敏感性的形成,教师必须对教育教学中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形成反思思维,善于挖掘教育领域中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除了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新人、新事、新现象等问题的发现,如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职业倦怠感、心理发展动态、师生情感关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心理健康,等等,教师对这些问题多观察、多思考,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学生,就能增强穿透力和洞察力,提高教育敏感性。

2.3 把握教育契机,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行动,形成教育敏感性

把握教育契机指教师要发现并及时掌握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通过教育活动使双方达到心理相容,从而取得最佳教育效果。教师可从以下关节点握教育契机,形成教育敏感性:第一,在新的起点时。新学期或新的一年的开始,学生一般都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努力改变自己面貌,教师应抓住这个良好的开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第二,学生行为受挫时。当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受到伤害,失去自信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受挫因素,总结经验教训,正视成功与失败,保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良好心态。第三,师生感情融洽时。良好师生情感的建立是教师形成教育敏感性的必要条件,教学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信任的共同体,他们彼此沟通交流,共同思考教育问题,形成教育思想。第四,学生情绪波动时。当学生情绪不稳定时,教师应及时分析学生产生这种情绪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加以诱导,抚平他们的心灵。第五,思想困惑时。学生一般思想活跃,勤于思考,但由于青年学生涉世未深,各种能力还在不断形成过程中,他们思辩能力差,缺乏批判意识,对社会上一些正面的、反面的思想言行,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吸收,甚至对某些问题表现出偏激或错误的行为,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辨力,形成良好的三观,顺应时代发展。教师在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下,把握教育契机,采取不同的方式形成了教育敏感性。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教育敏感性的研究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起着重要作用,探索研究教师教育敏感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淑兰.论教师的职业“敏感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6-80.

[2] 文雪,梁薇.教师的教育敏感性及其生成[J].教学与管理,2017(2):60-62.

[3] 桑志军.论教师职业敏感及其形成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11):10-12.

[3] 刘艳军.浅谈教育契机[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10):11.

猜你喜欢
教师素质价值取向教育信息化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