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
【摘要】在绘本教学中,文本解读如何避免庖丁解牛般地肢解化、被硬盘式的格式化?如何避免漫无边际的“零敲碎打”和“精耕细作”撕扯文本?教师可以利用图式帮助学生整体建构文本,探索主题,梳理人物关系,多角度理解绘本,把经验、知识、思维连成一个整体,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绘本 图式 文本解读
百度“图式”二字,它的定义是:存在记忆中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图式不仅指对事物的概念性认识,也包括对事物程序性的认识。图式概念最早来自19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他把图式(Schema)看成是“原发想象力”(Productive imagination)的一种特定形式或规则。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在19世纪20年代就考查了图式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一、图式在绘本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绘本图文并茂,情境丰富,情节生动,但是包含的要素和信息较多,有的教师在解读绘本时“眉毛胡子一把抓”,无法清晰梳理和进行有效的解读,导致有的绘本教学缺乏可以统领整节阅读课的教学思路;有的绘本教学设计零散,教学目标不明确;有的绘本教学被庖丁解牛般地肢解化、被硬盘式的格式化。
在绘本教学中,如何避免漫无边际的“零敲碎打”和“精耕细作”撕扯文本?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年龄、性别、阅读习惯等因素,利用图式简洁明了的优势,使文本解读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也能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由浅及深、由粗到细逐层深入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利用图式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绘本结构,并把经验、知识、思维连缀成一个整体。
研究表明,当读者能把文字信息转化成另一种类型的信息时,比如图表信息,那么,这些信息能够被有效吸收和消化。这种转化被称为信息转换机制(Transition device),它在阅读教学中的功能可以通过图1表示。
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一般采用比较直观的方式进行信息的转换,特别是图表,如要点图、结构图、流程图等,学生可以借助图表对绘本中的内容进行概括、分类、对比和排列等。
二、图式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
1.提炼要素,梳理层次
教师在教学绘本时,可以让学生先整体感知,知道绘本讲什么主题,提炼其要素,再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梳理层次。
例如,非故事类绘本Chimps,主要介绍Chimps的外观、习性、生活等。教师可以根据文本体裁和文本结构的特点,让学生找出绘本中描写关于Chimps的三个方面,分别是Chimps, What chimps eat, What chimps do,然后依据这三个重点方面分层解读文本。
学生理解信息后,将语言文字信息转化为图表信息,这样绘本中的信息就更加清晰和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图2)。
2.整体思考,展现过程
绘本非常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在解读绘本时,要注重绘本教学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原则,关注学生阅读理解过程的完整性,让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通过读文看图探索和构建绘本故事意义的愉悦过程。攀登系列英语绘本I want to move,故事讲述了小兔子Tom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不断寻找新家的过程。Tom到底去了哪里?遇上了谁?它喜欢它的新家吗?笔者呈现绘本之后,设计了这样的流程图(图3),让学生根据绘本,边看边完成流程图。
流程图的使用开启了学生整体阅读绘本的通道。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把绘本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把握作者的文本思路。学生可以凭借流程图信息和重点句型拓展更多的认知,教师则可以请学生根据流程图说出他们所了解的信息。完成整个流程图之后,绘本中的重点信息也全部呈现了出来。
信息在图表和语言之间进一步转换,既加深了学生对绘本重点信息的掌握,又加强了他们对故事梗概的梳理,便于学生在输出环节复述绘本内容。
3.交流合作,探究主题
课堂不是舞台,一切都应自然地运行,一切都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供完整的阅读空间,让学生了解绘本的大意,接着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有效提取信息、加工信息,發展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讨论合作的机会,在交流互补中让学习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兔子系列绘本A magic card,讲述主人公小男孩拥有一张魔力卡,这张魔力卡可以带他去任何地方。他询问了爸爸姐姐邻居,他们都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并说出自己的理由,但是最后男孩却一个地方也没有去成,而是在魔力卡上写上了home。本故事内容比较长,语言内容也比较多,解读这样的文本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厘清绘本内容的条理,明晰脉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小组交流,充分阅读后合作完成思维导图。围绕Milu这一中心主人公拓展三个一级分支,分别是Milus Dad,Milus sister and his neighbour Mr Webb,进而再延伸到第二分支为他们各自推荐的地方,分别是Sydney,Hong Kong,Tokyo,Hawaii and Oxford(图4)。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第三分支。通过不断地拓展、延伸、细化,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文章结构和关系图示,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从比较长的故事中提炼出关键要素,梳理出各要素之间的从属关系,在故事的段落之间建立关联(图5)。
在这条结构主线的贯穿下,原本复杂多样的信息逐渐变得清晰、简单、有意义。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文章的结构与内容有所理解,更激发了对于文章主题的主动思维。
总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水平,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认知过程、情感发展和学习成效。教师可以通过图式,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打开整体文本阅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完整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增强阅读流畅度,提高学生阅读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参考文献】
陈则航.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