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珊珊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362000)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均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当两种疾病伴随发生时,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会增加患者的猝死率,且患者预后较差[1]。鉴于此,临床认为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配合实施高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才能够达到改善患者预后,控制患者死亡率的目的[2]。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科室的护理工作者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最终发现,针对性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3]。基于此,本次研究就对针对性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实施了进一步的分析。
选取在2018年8月到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9例,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44例患者)和对照组(45例患者)。观察组4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的年龄在42-73岁,平均年龄为(65.6±5.6)岁。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龄在41-72岁,平均年龄为(66.2±6.2)岁。二者的社会学资料、疾病类型比例、病程、病情等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针对性护理。针对性护理如下:
1.2.1 针对性心理护理 在实施心理护理前,首先使用专业的心理评估工具对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进行准确评估。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一位患者的情绪状态,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不良情绪程度有选择性的采取沟通疏导、放松疗法、自我调节、分散注意力等方式来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情绪。
1.2.2 针对性用药指导 药物治疗是当前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治疗的主要方式,护士在患者用药治疗期间,要针对患者表现出了的用药情况实施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对于用药治疗依从性较好的患者,需加强对其进行药物不良反应宣教,并指导患者掌握不良反应的自我监测和预防措施。而对于用药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则需加强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机制、治疗意义、治疗目的的介绍,并告知患者坚持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其用药治疗依从性。
1.2.3 针对性健康教育 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前,使用相应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一方面明确患者的健康知识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明确患者存在的健康知识误区。在此基础上由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主要的宣教内容包括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临床治疗、自我保健等。
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处理,患者年龄、心功能指标值、生活质量评分等数据用±s表示,借助t检验进行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等数据用%表示,借助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当统计值P<0.05,则表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7.7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
患者护理前的LVEF、LVEDD、LVESD值,两组均相当,二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患者护理后的LVEF、LVEDD、LVESD改善程度,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2:
患者护理前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两组均相当,二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3:
表2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表2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4)42.31±5.1256.86±5.9957.84±6.3347.32±4.4848.22±5.1540.28±3.82)41.92±4.8347.22±5.4158.16±6.3551.12±4.9248.36±5.2444.17±4.18对照组(n=45 LVEF(%)LVEDD(mm)LVESD(mm)基线值护理后基线值护理后基线值护理后
表3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3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44)对照组(n=45)症状改善 体力限制 社会限制 情绪控制基线值12.33+2.08 12.40+2.02护理后6.77+1.16 8.18+1.80基线值15.19+3.36 15.27+4.29护理后8.51+2.42 12.02+3.26基线值6.40+1.39 6.24+1.34护理后3.02+1.01 4.54+1.23基线值12.04+2.20 12.13+2.05护理后6.75+1.44 9.58+1.63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属于危重急症,两种疾病的合并发生不仅会增加病情的复杂性,同时还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4]。因此对于这类患者来说,临床护理与治疗同等重要。针对性护理模式是基于人文主义理念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兼具了整体化和个体性,在护理实践过程中,立足于整体,关注患者的个体性,强化细节护理,从而达到有效改善患者疗效的目的[5]。
综上所述,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临床疗效,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