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2020-05-13 05:06:56林秋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1期
关键词:组组优质心肌梗死

林秋娟

(福州市第六医院,福建 福州350009)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心脏疾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时病情更为严重,病死风险高,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辅助是重要内容,如何通过护理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病情和预后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1]。优质护理是在基础护理模式基础上,将护理责任制、以病人为中心的相关现代化护理理念作为中心,对护理内容进行深化、强化,对护理服务水平及治疗进行提升,从而形成的全面化、优质化、规范化的护理模式[2]。为明确优质护理的运用效果,本研究在内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2017年1月到2019年5月间)中,对40例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现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时间:2017年1月到2019年5月间,选择期间内科80例患者,根据实际护理方案分为:常规组(n=40)、优质组(n=40),常规组: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3.3岁(s=8.5);男/女为23/17;梗死部位:前间壁/前壁/下壁/广泛前壁/后壁为11/10/2/15/2;合并症:高血压10例,糖尿病3例;优质组: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3.4岁(s=8.7);男/女为24/16;梗死部位:前间壁/前壁/下壁/广泛前壁/后壁为10/11/2/16/1;合并症:高血压8例,糖尿病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结果为:P>0.05,能实施组间对比。本课题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病例:参照《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与诊断标准》,并通过心脏彩超、造影、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者[3];患者及家属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一般资料完整者;年龄<80岁者;意识清晰者。排除病例:存在其他严重心脏疾病者;中途退出研究者;其他严重组织、器官、系统病变者;精神障碍者;感知障碍者;视听、言语障碍者;无法填写问卷者。

1.2 方法

对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定期监测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体征,向主治医生报告患者体征变化状况,并按医嘱对患者进行吸氧护理、心电监护、用药护理、基础疾病知识宣教等,在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对优质组运用优质护理:(1)用药护理:耐心向患者介绍严格按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向患者介绍各类药物的用药方案、作用机理、常见不良反应等,在用药时尽可能选择粗大静脉,用药时严密监测患者心率变化状况,严格控制滴速,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停止用药并通知医生。(2)心理护理:为患者建立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减少外界环境刺激,护理中尊重患者,以患者认知、学历、性格等为基础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告知患者负面情绪的危害,对担忧预后患者,通过床边沟通强化急性心肌梗死的疾病知识宣教,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并介绍预后良好案例,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引导家属关爱患者,使患者保持舒畅心态,避免情绪波动,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3)疼痛护理:向患者介绍疼痛出现的原因,避免患者恐慌,并及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对疼痛较轻患者,指导其通过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必要时按医嘱实施药物辅助治疗。(4)生活护理:辅助患者定期调整体位,以患者营养状态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保持饮食清淡,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胆固醇、低盐食物为主,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从流食逐渐向普食过度,禁止暴饮暴食,保持营养均衡,定期排便,预防便秘,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辅助处理;指导患者合理作息,控制探视时间,保持睡眠充足,禁止熬夜,必要时实施催眠药物促睡眠;在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实施床上肢体被动及主动活动,可耐受后再向下床活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转变,循序渐进,避免不适及劳累。

1.3 观察指标

(1)分析患者并发症(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状况。(2)分析患者心功能变化状况,在患者护理前及护理1周后评价,使用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评价。(3)分析患者恢复进程(卧床时间、住院时间)。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并发症及死亡率分析

并发症方面,优质组总发生率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低,差异显著(P<0.05),优质组死亡率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下表1。

2.2 患者心功能变化状况分析

优质组护理1周后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2。

2.3 患者恢复进程分析

表2患者心功能变化状况分析(±s)

表2患者心功能变化状况分析(±s)

注:较护理前对比:*P<0.05

组别常规组(n=38)优质组(n=40)t值P值心输出量(L/min) 左室射血分数(%)护理前3.1±0.53.5±0.4*38.2±3.442.1±4.3*3.2±0.33.8±0.4*38.1±3.647.5±4.2*1.0773.3110.1265.610 0.2850.0010.9000.000护理1周后护理前护理1周后

优质组卧床时间(2.8±0.3)d、住院时间(9.2±1.1)d与常规组(4.2±0.7)d、(12.2±1.8)d组间对比更低(t=11.582,P=0.000;t=8.932,P=0.000)。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是严重的心脏疾病。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心律失常的出现将会加重病情,患者疾病治疗难度更大,治疗不及时将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致死风险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需通过有效的护理配合积极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优质护理模式以人为本为中心,可积极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本研究中两组死亡率对比无差异,但优质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低,说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升病情控制效果,分析原因是在优质护理中可从用药、心理、疼痛、生活等多方面实施知识宣教及护理,改善患者认知,促进患者自护,减少不良行为对病情的影响,从而降低并发症风险[5]。优质组护理1周后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且优质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低,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原因是优质护理可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干预,可减少不良因素对病情的影响,保证治疗效果,因此更利于心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改善心功能,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猜你喜欢
组组优质心肌梗死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2年1期)2022-06-06 02:04:16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品学兼“忧”的好孩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1年2期)2021-03-09 03:15:36
组组通 通幸福
当代贵州(2019年4期)2019-11-17 08:06:48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20
贵州将研发“四好农村路”管理系统
中国公路(2019年5期)2019-01-15 06:17:24
合力破解“养护”难题
当代贵州(2018年23期)2018-07-27 02:27:48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