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王莹 副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裕固族为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也是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河西走廊中部和祁连山北麓,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康乐、大河、明花、皇城区、马蹄区友爱乡和酒泉市肃州区黄泥堡裕固族乡。现有人口14000 余人,以畜牧业生产为主。[1]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因其地处酒泉(古称肃州)以南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一个裕固族自治县。[2]1996 年建成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位于肃南县红湾寺镇祈丰路35号,民族服饰为该馆的常设专题展览之一。[3]裕固族服饰的特点是“衣领高、帽有缨”,裕固族民歌唱到:水的头是泉源,衣服的头是领子……帽无缨子不好看,衣无领子不能穿。[4]赵超《云想衣裳————中国服饰的考古文物研究》中提及:“初唐时期,被称作浑脱帽的胡人毡帽风行一时。这种浑脱帽可能完全是用动物毛擀制成的毡帽。”[5]最典型的胡帽就是诗人张沽所称的“卷檐虚帽”。这种帽子是顶部又尖又细,底边向上翻卷的毡帽。根据世界各地的考古资料,可以知道古代在欧亚大陆北方游牧的各个民族,例如古代中国北方的斯基泰人、匈奴人、西北的月氏人、粟特人等,都戴着类似形状的毡帽。[6]据《新五代史》载,裕固族的先祖甘州回鹘“妇人总发为髻,高五六寸,以红绢囊之。既嫁,则加毡帽”[7]。小小的红缨帽,被称为裕固族“头顶上的荣光”[8],浓缩着这片区域马背民族的历史痕迹与审美记忆。2008 年6 月裕固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在2015 年首届中国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中,肃南县的“红缨帽”牌裕固族风情系列饰品获得“百金百银”中国特色旅游文化商品银奖。[10]可见,在裕固族民众心目中,红缨帽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特色标志,也是裕固族原生态群体历史传承的美学形态之重要承载。
裕固族女性服饰
红缨帽俯视图
红缨帽仰视图
红缨帽正视图
红缨帽除了满足耐寒防风、遮阳防沙等北方草原游牧生产生活需要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在裕固族漫长的演进与发展历史中,成为了族群女性身份象征的符号。
第一重符号所指为:族群对女英雄萨尔阿玛珂的纪念。据裕固族传说,智勇双全的裕固族可敦(公主)萨尔阿玛珂,在民族面临危亡的关头,亲自带领众骑兵冲锋陷阵,突袭打败了围攻的敌人,最后血洒沙场,人们称颂她为拯救民族的英雄。妇女的服饰中飘荡在帽顶上的红缨穗和红色腰带,表示洒满草原的鲜血,以纪念这位英雄。[11]
第二重符号所指为:未婚、已婚女性身份的区别标志。裕固族未婚少女前额戴一种叫“格尧则依捏”的头饰。即一条红布带的上边缘缀以珊瑚珠,下边缘以五色珊瑚和玉石小珠串成许多珠穗,像小珠帘一样齐眉垂在前额。除此以外,还要梳五条或七条发辫,辫梢内掺杂彩色丝绒线,系在背后的腰带里。已婚妇女头戴尖顶红缨毡帽和三条长形头面,头面系在三条发辫上,每条又分三段,以金属环连接,上镶银牌、珊瑚、玛瑙、彩珠、贝壳等饰品,构成美丽的图案。[12]
第三重符号所指为:青春与年老女性的年龄阶段区别标志。红缨象征着阳光与青春,按照裕固族的习俗,裕固族女子到了60 岁,就要换戴没有红缨的帽子,或将原有红缨帽上的红缨取下,以此表示人到暮年。[13]
第四重符号所指为:裕固族东西部的地域族群区别标志。因裕固族先祖回鹘人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迁徙及与其他民族的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东西部裕固族。东部裕固族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部康乐、皇城(一部分),操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恩格尔语。西部裕固族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大河、明花一带,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尧乎尔语。[14]红缨帽底色为白色,帽盖底边及帽檐部常有刺绣纹样装饰,黑色镶帽边。红缨穗覆盖于整个帽盖顶面,并从顶面圆形周边均匀地垂下,缨穗长度一般长于帽盖,缨穗密度覆满帽盖周身。
裕固族东西部红缨帽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造型和制作材质上。东部裕固族的红缨帽造型为圆柱体,柱顶面圆形面积小,柱底面圆形面积大。形似倒扣于头顶的小水桶。帽胚是用芨芨草与羊毛手工编织而成,帽里用红布缝制,帽面用白布缝制,用黑边或花边镶于帽檐,帽盖柱底边常有刺绣纹样装饰。而西部裕固族的红缨帽造型近似于被削去尖端的圆锥体,形似倒扣于头顶的小喇叭。帽胚是用白色绵羊毛擀制而成,黑边镶于帽檐外,内檐边镶黑色锯齿状花边。帽檐前长后短,后部卷起。帽里、帽面不缝制布料,帽盖锥底边常有刺绣纹样装饰。
从传统红缨帽制作者和使用者的视角来看,裕固族东西部红缨帽造型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小水桶”和“小喇叭”的形态区别上。比例、红缨穗形状、帽檐上翻弧度、刺绣纹样、帽体空间等方面,经常被忽略。传统手工艺人在红缨帽制作中,也会存在因人而异的随机性,缺乏更利于传承与创新的数据采集与设计分析。表1 数据来源于2018年8 月笔者在张掖萨尔玛手工坊,对传承人妥丽娜及其裕固族民族服饰制作团队完成的74 顶红缨帽(其中东部红缨帽28 顶,西部红缨帽46 顶)现场测量计算所得。
表1 裕固族东西部红缨帽造型特征比较
红缨帽的色彩应用充分体现着浓烈的北方高原马背民族的文化特征。帽体底色为白色,帽体转折处与帽檐边缘处常以黑色滚边。白、红、黑三色为红缨帽的主色相,纹饰装饰的七彩色与金银色为辅色。色彩面积占比为:白>红>黑>七彩色>金银色。红、黑色分别象征着白天与黑夜。[15]白色是祁连山雪顶、羊群、乳汁的固有色,喻义吉祥、美好与健康。蓝、绿色是蓝天、草木和水,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生活环境色。而七彩色的使用源自裕固族对阳光和彩虹的崇拜。“崇拜自然,万物有灵”,红缨帽的用色均取自裕固族生活环境中的可见之原色,几乎没有非自然的调和色出现,间色及过渡色极少使用。而金银两色丝线的使用,是受藏传佛教宗教装饰的影响。
红缨帽色彩应用的明度为高长调的高明度对比,体现着明快、活泼、响亮、纯洁的特征。纯度为高彩对比,既醒目又刺激,有着强烈的视觉张力,呼应着民族性格的粗犷与豪放,是其独具个性的审美文化之体现。
红缨帽的构成材质包括羊毛、芨芨草、红线穗、缎面、刺绣丝线、饰品等。
表2 裕固族红缨帽材质的组织形式与肌理呈现
依据上述解析,裕固族红缨帽形态的传承与创新,关键问题在于取舍度的把握。在文化创意产品生产中,传承保留与创新注入的比例多少才合适?是小修小改还是面目全非得难以觅踪?从原生形态中采掘、提炼出哪些部分?怎样才能称之为核心意义上的传承?这些都是我们在重新创造生成新的文化产品过程中的现实困局。而从那些封闭、固化和单向行为困局中解脱出来的办法,可能就是将其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打散与重组,尝试新的看问题角度和排列组合方式。设计构成学的解构、重构及其构成形式法则,正是这样的可尝试性路径。
红缨帽色彩
红缨帽的传承受限于它在当今裕固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其原有的实用价值被取代。只有在民族传统的节日活动、结婚、表演等特定盛大场合,才会被使用。而其复杂的传统制作工艺、数量有限的非遗传承人及较高的制作成本,加剧了它退出民众生活舞台的步伐。如果能够尝试舍弃其部分材质元素、简化刺绣纹饰、拓展其使用途径,仅仅保留红缨帽符号能被识别出的基础构成元素,使得其能够批量生产,可能是行之有效的路径之一。正是这样的尝试性改变,调整形态大小,便于携带,改变使用方式,让其变成旅游者的伴手礼。变换构成元素,新增其存在样态,无疑扩宽了传播渠道,增加了受众人群。这样的产品,可以依据设计构成学,不断地在平面、色彩、立体空间中做构成元素组合的千万种尝试。而符号的被识别度、民族集体记忆与情感的认同,可以成为传承与创新形态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标准。如果像红缨帽这样的文化遗产,使用此方法尝试的文化创新产品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进行以评价标准为中心,完成梯状的等级排序,找出其构成组合最优的一般规律,以增大传承与创新产品的成功率。
变换视角、创新方法、转变传承思路,让我们在引进来与走出去中,谋更加长远的发展,拓更宽广的民族文化艺术发展之道路。
文创产品
注释
[1]钟进文.中国裕固族民间文学资料汇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1.
[2]王瑞.肃南县裕固族传统服饰传承现状调查[J].民族艺林,2016(02):94-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团结教育基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EB/OL].[2014-7-17].https://www.neac.gov.cn/seac/mztj/201403/1012274.shtml.
[4]李晓燕.裕固族服饰[EB/OL].[2018-6-1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3247180541340538&wfr=spider&for=pc.
[5]赵超.云想衣裳——中国服饰的考古文物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22.
[6]陈文福,王萍.裕固族女子服饰的特点及艺术内涵[J].宜宾学院学报,2011,11(10):104-108.
[7]郑筱筠,高子厚.裕固族——甘肃肃南县大草滩村调查[M].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272.
[8] 国际在线.“可爱的中国”之裕固族:把对生活的热爱融入民族服饰里[EB/OL].[2019-9-18].http://news.cri.cn/20190918/cd66c915-8857-661e-90c7-e0edaaaafb1f.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EB/OL].[2008-6-14].http://www.gov.cn/zwgk/2008-06/14/content_1016331.htm.
[10]陆娜.文化创意语境下裕固族服饰图案的设计价值刍议[J].中国包装,2018,38(07):43-45.
[11] 中国网. 中国少数民族. 裕固族女子服饰[EB/OL].[2009-8-3].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aboutchina/ygz/2009-08/03/content_18253759.htm.
[1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裕固族服饰[EB/OL].[2018-8-3]. http://www.ihchina.cn/project_details/15267/.
[13]孙佳丰.裕固族红缨帽的制作工艺及传承发展初探[J].河西学院学报,2019,35(03):25-31.
[14]屈玉丽,杨富学.裕固族民间文学所见多元宗教意蕴[J].河西学院学报,2020,03:1-8.
[15]陈文福,王萍.裕固族女子服饰的特点及艺术内涵[J].宜宾学院学报,2011,11(10):104-108.
[16]蒂莉·菈芜尔.裕固族少女配饰[EB/OL].[2017-11-2].https://www.meipian.cn/xviinvk.